据美国“欧亚评论”网站5月23日刊文称,美国正在发展海空战理论,以回应中国的“反介入”战略。如果双方误解彼此的意图,将会给地区带来危险。
中美两国应该彼此确认自己当前的军事意图,他们变得不断强硬,可能导致误判;因此,应该更多的解释两国的计划和意图。
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能力加深了美国的担忧,这些能力中的一些具有“反介入”性质,可能使美国在东亚事态中的行动变得复杂。例如,在台海或朝鲜半岛发生的冲突中。为了回应“反介入”战略,五角大楼提出了新的应对“反介入”战略的攻势理论。中美最近的高层对话首次出现中国军官的身影,他们的出现有助于增进双方对彼此军事意图的了解。
随后,文章对“反介入”战略和海空战理论作出了分析,并认为两国应该加强对话,增进对双方军事意图的了解,减少误判。
中国的反介入能力
中国正在获得一系列新的强大军事能力,尤其是隐形战机、新型潜艇和反舰弹道导弹系统。其中,反舰弹道导弹可能打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尽管,北京宣称这些能力是为了自卫,可华盛顿却认为它们能够阻止美国介入东亚地区事务。
或许,美国还不太担心中国的航母服役,因为它还无法和美国的航母相比。相比之下,中国的潜艇、陆上攻击机和导弹更让美国担心。中国2010年国防白皮书未能提及这些,更不要说解释对它们作出解释。相反,这份国防白皮书强调了有助于中国军事扩张和全球安全的软实力。
海空战理论
文章称,“海空战理论”是美国觉察到来自中国的“反介入”威胁之后,作出的最显著的回应。该理论最早出现在美国2010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该报告宣称,“空军和海军应该共同发展新型联合海空战理论,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打败敌人;其中包括具备先进‘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敌人”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继续写道:“该理论将说明空军和海军如何在所有作战领域(空、海、陆、太空、网络)集成能力,以应对美国行动自由面临的不断增长的挑战。”有关海空战理论的内容并未道明中国是敌人之一,美国官员在他们的声明中表示,该理论并非针对中国,但这种说法并不令人信服。当然,中国认为该理论是针对他们;中国的评论家也相应作出回应。然而,他们的反应可能造成对该理论的过度解读。中国应该理解公开的军事战略和军事理论对民主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美国,国防支出要通过国会听证和公众评论作出大量的审查。不幸的是,“中国威胁论”在美国评论家和民众间流行开来。
一种军事理论(如海空战)的公共宣传对国内听众和国际听众同样重要,国内听众包括需要理解军事目的的民众、批准国防财政预算的政治家,以及最重要的、需要这样的理论去展开训练和部署战术的军事人员自身。
国外听众包括:需要美国承诺的朋友和盟友,以及需要获得美国国防立场严肃性信息的潜在敌人。由于五角大楼面临主要财政削减,海空战理论的听众可能主要是国内的。
冷战遗产
海空战理论具有冷战后期美国成功战略的元素,那些战略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其中包括为了西欧防御的陆空战理论和美国海军的海上战略。这包括在两个超级大国发生战事时,采取攻势部署,将前苏联海军困于其国内海域。这些战略有助于让前苏联相信,针对西方的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但是,海空战理论不可能在中国身上产生类似效果。
现在,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是,像海空战理论这样的战略在目前战略环境中是否合适。如果合适,人们需要更好的解释它们。中美之间没有冷战,它们不是类似于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战略竞争者关系。底线是中国和华盛顿应该避免发展引起另一方针锋相对回应的战略。中美军事官员应该加强对话,避免此类结果。
前景展望
中美两国竞争加剧,甚至造成冲突的可能性是亚太地区最令人担心的场景。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对美国海军在黄海演习的回应,以及北京和华盛顿在南海的观点存分歧证实了竞争加剧的可能性。
东南亚各国尤其担心中美在该地区可能引发的紧张,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中美军事战略似乎都存在对一方的不合理攻势。以高层对话为掩护的军事官员间的会谈,如最近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谈,能够帮助增进对双方意图的更多了解。(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