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20日刊文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访美,平等、尊重成为最频繁出现的词语。陈炳德与马伦之间达成的六点共识,成为发展新型两军关系一个先易后难、寻求交集的良好开始。有专家认为,从达成的六点共识看,都是从有交集的部分开始做,差得很远的部分先搁置。倾听对方、了解对方,不要误判,才能找到更多的交集。
文章摘编如下:
因美对台军售问题陷入低谷的中美两军关系,似已恢复活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这次访美,“平等”、“尊重”成为最频繁出现的词语。陈炳德与马伦之间达成的六点共识,成为发展新型两军关系一个先易后难、寻求交集的良好开始。
沟通交流是中美两军加深了解、扩大共识的重要前提,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中美两军关系在今天尤为重要,保持两军接触与对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陈炳德此行的众多细节中,不难看出美方的重视程度,也折射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美国必须以平等的地位对待中国这一变化。
随同陈炳德访美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代表团,涵盖了陆海空二炮四大军种和极少见诸报端的总参情报部主官。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晓宁向本报指出,这些都是真正能够务实、全面地开展业务交流的负责人,显示中国并非做做样子,充分体现出诚意,回应了美国希望全面军事交流的愿望,为建立全面的对话机制作准备。
尽管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前亚洲事务主任、现任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学者的杰夫里。贝德认为中美安全对话低于“美苏水平”。但李晓宁指出,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奉行的都是进攻性战略,代表了华约和北约的对抗,双方都有上万颗核弹头瞄准对方;而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全部国防力量都建立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除维和部队没有一兵一卒在海外,美国却是“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中美两军对话自然不同于美苏的战略对话。
中美两军要想真正消除长期以来的战略不信任,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双方也都意识到存在许多障碍和挑战。特别是对台军售、美舰机侦察中国专属经济区和美国内歧视性法律对中美两军发展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李晓宁强调,没有了解,互信就无从谈起,只有充分的了解、理解,才能达到较高的信任度。从陈炳德与马伦会谈达成的六点共识看,都是从有交集的部分开始做,差得很远的部分先搁置。倾听对方、了解对方,不要误判,才能找到更多的交集。
而陈炳德针对歼-20试飞等问题的坦率作答,也显示出中国军队不断增强的自信。“越开放的军队说明越强大”,李晓宁指出,制约威胁起码要有同等力量才能保证自身安全,“中国军队的发展是要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不是有了武器就要打到华盛顿去。”(贾磊)
相关专题: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