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中华自小就有制造一架先进飞机的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 15:30  央视《面对面》

  纪实部分:柴静看歼十

  记者:它这个雷达有多大啊,您给我形容一下。

  李中华:一米左右,直径有一米左右。

  记者:像歼六、歼七,它好像这个地方都是一个进风口好像是,是吧?

  李中华:对,歼六、歼七它的前面呢,而现在我们这个进气道放在机腹下面了,看一下这个就比较漂亮了。这种进气道开的很大,开口很大,这个也是设计上的需要。

  李中华:这个可以介绍一下。这个是加油管。

  记者:是空中加油用的吗?

  李中华:这个是空中加油用的,这个空中加油这就是说可以有效地能够提高我们的那种飞行的航程,留空时间,也可以大大地扩展我的作战半径。那么这个加油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记者:快到什么程度?

  李中华:它每分钟可以到几千升这样的速度。

  记者:这意味着说你一次补给加油的话,多长时间可以完成?

  李中华:对,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李中华:再看到的就是我们发动机的尾部,我们称它是发动机的尾喷口,就是说气流从外面进来之后,那么经过压缩、燃烧,然后推动它里面的涡轮转动,带动飞机产生推力,然后废气从里面排出来。

  记者:对,因为我们知道在之前的,好像发动机一直是研制当中的一个屏障,也曾经受这个制约很长时间?

  李中华:是的,发动机的研制应该讲它很困难,难度比较大。但是呢随着我们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发动机整个的进展还是非常快的,尽管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我们一直走的还是比较顽强。

  记者:那是不是导弹就挂在这儿呢?

  李中华:像我们的导弹啊,像我们的武器系统啊等等都可以通过挂架和机翼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些点能够看到的,这就是装挂梁的位置,那么装好挂梁之后,再把导弹装在挂梁上,根据任务的不一样,那么选择不同的一些配挂方案。

  【导视】

  “失速尾旋”一道困挠世界航空界的难题,他是如何成功征服的?

  记者:你指的是说像螺旋一样下降的过程当中,人还要等?

  李中华:对,甚至说你可以闭上眼睛等待。

  一次又一次的与死神相伴,他又是如何练就过人的飞行技术?

  记者:你靠什么保证你的准确,难道靠运气吗?

  李中华:这个可不是,这个我觉得更多的是靠你充分的准备。

  《面对面》柴静专访英雄试飞员李中华,揭秘歼十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解说:李中华出生于辽宁新宾县,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年少的李中华自小就有制造一架先进飞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高考时他坚持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已优异的成绩录取。1983年,在李中华即将毕业时,得知空军要选拔飞行员,他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招飞入伍,并上了航校。两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从航校毕业,并被分配到作战部队,在那里他开的是歼6飞机。由于飞行技术冒尖,他也成了同一批战友中最早担任中队长职务的人。作战部队的四年提升了李中华的技术,但总是飞歼6飞机,也使他产生了许多困惑。

  记者:歼-6不让你满足是吧那时候?

  李中华:是的,比如有一次我用歼-6飞机来拦截那种伊尔-62,那个歼-6的飞机拦截伊尔-62,就是竟然是一种很困难的情况。

  记者:你当时说这个困难,这个困难是怎么个困难法?

  李中华:高空它过来了,我要去拦截它。

  记者:对。

  李中华:我要追,它往前跑,等我爬到高度上了以后,我们两个速度差差得不大,我要追它追得很困难,等快追上的时候,我油量又不多了,我要赶快又回来,你说说我当时…

  记者:就一个战斗机连运输机都追不上。

  李中华:我一个战斗机我追运输机,我这么费劲,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让我干别的事情。

  解说:就在李中华产生困惑的时候,1989年,由于出色的飞行技术和航空大学毕业生的学历背景,上级有关部门征询他是否愿意当试飞员,当得知“试飞员将参加先进战机全程研制”时,李中华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试飞员的行列。

  记者:你在没有当上试飞员之前,这方面有天分吗?客观地讲。

  李中华:可能有,但是没人告诉我。

  记者:你没有在你身边的人当中显得出众吗,在这点上?

  李中华:我可能比别人更安静一点。

  记者:安静一点?

  李中华:对。

  记者:怎么讲呢这个安静?

  李中华:像有些时候,我可能学习的时候我能坐住板凳,像该动的时候也能动起来,也就是该做什么事情能够转换自己的角色,这可能是我,我觉得我自己还能够,对自己的掌控能力还是比较好的。

  记者:这个是你比如说小时候自己的训练,还是说就是你血液中的一部分?

  李中华:应该是天生的,这个应该是天生的。

  解说:虽然李中华有着与众不同的天分,但他明白我国新一代战机更需要专家型、学者型试飞员。到了试飞部队后,他不但每天坚持读书学习2小时,还经常与战友一起分析国外试飞资料。1993年,李中华赴俄罗斯培训,他不仅以过人的毅力在4个月内完成了别人一年的课程,获得“国际试飞员证书”,而且还成为我国第一个驾驶苏27完成 “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之后他又先后四次赴俄学习,这些经历全面提升了李中华的业务能力。在很多同事眼中:李中华是一名飞行员,更是一名试飞工程师。1997年,他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成功征服了被航空界称为“死亡陷阱”的失速尾旋。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试飞员 李中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