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海舰队航空兵机务中队要求战机故障不过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 10:58  中国青年报
装填航弹万分细心汪汉宗摄
装填航弹万分细心 汪汉宗摄

  李斌富 李德

  “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飞机请放心!”

  金秋的阳光下,一架架银色的战鹰威武列阵。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训练团举行今年新期班开飞仪式。机务2中队84名官兵在第27任中队长魏念波、第28任指导员姜金生带领下,在战鹰前列队,握拳高举头顶,面向新飞行员们发出庄严承诺。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完成任务,确保安全!”

  刚从航校毕业的飞行学员们,将要在这里完成改装,成为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们以响亮的答话向机务官兵表达敬意。

  北航某团机务2中队,创造了海军航空兵最高纪录:至今已连续55年保持机务安全,保障飞行66078架次,把260多名“雏鹰”送上蓝天。

  故障不过夜 疑点不上天

  故障不过夜,保的是时间和战斗力;疑点不上天,保的是战鹰和飞行员生命安全。

  55个寒暑的每一个飞行场次中始终坚持这一铁的信条。2中队官兵“宁可自己辛苦千遍万遍,决不让飞行员担一丝风险”。

  每个机组都把自己维护的飞机称做“我的飞机”,千般仔细。“看、摸、听、嗅”,不放过每一处油渍、每一声异响、每一条漆层裂痕。故障一刻不排除,大家都吃不下、睡不着。从日常维护、准备飞行到加班排除故障,早晨天不亮进场,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夏天,烈日暴晒,无处遮荫。冬天,寒风凛冽,一身御寒的衣裤足有20多斤重,被叫做“黑皮”。

  什么叫“故障不过夜、疑点不上天”?许多故事像传奇一样在2中队流传:寒冬腊月,为找到一颗螺丝钉,他们将飞机周围的雪全筛过一遍。一名机械员收工时发现工作服上少了一颗纽扣,机组6名同志冒着零下15℃的严寒,拉开座椅、钻进气道,仔细找了5小时,终于在发动机舱一处隔板上找到这颗纽扣。

  55年专注于机务安全,2中队官兵见识异于常人。分队长于守波列举,许多成语在2中队都有“新解”:

  “谨小慎微”。2中队官兵坚信“小心无大错”。机械师张朝辉维护飞机时,按下襟翼25度按钮,正常;再按15度按钮,发现右襟翼的红标线未对正,这一细小的角度差引起了小张的高度注意。左右两边襟翼开度不一致,在飞机起降过程中可能导致侧翻或倒扣。马上就要起飞的战机被叫停。经检查,发现是襟翼等量协调活门卡滞。

  “小题大做”。一位机械师擅自简化工作程序,中队长发现后,责令马上纠正,事后又要求机械师在军人大会上作检查。有人嘀咕:“又没造成严重后果,有点小题大做。”中队长说:“违反操作规程不是小问题,要让大家都知道。”他力排众议让这名机械师作了检查。时隔不久,兄弟单位因类似差错发生飞行事故征候,这名机械师感慨地说:“多亏中队长警示及时,不然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捕风捉影”。不放过一个疑点。有名飞行员反映座舱有点热,大家开始以为是天气热,飞行员不适应。可原中队长赵国强坚持要检查,结果发现是涡轮冷却器的冷气管断裂。还有一次,93号飞机试车,有鼻子“尖”战士闻到了一丝焦糊味,怀疑有的部位出现“短路”。但一星半点的电火花白天在阳光下很难被发现,他们就在黑夜试车复查,果然捕捉到导线老化的隐患。

  “无中生有”。宁可相信自己的“怀疑”和“预测”。机械师郑辉有着过硬的耳功,他能根据飞机启动时的不同声音,判断故障点,一听一个准。

  凭着这样的精神,2中队机务人员练就“鹰眼”“神耳”“灵鼻”,上百次从难以觉察的细微裂纹、油渍、划痕、声响、异味中发现飞机故障,及时排除了重大飞行安全隐患。

  作风靠培育 百炼始成钢

  “55年机务安全需要每个人都精心呵护,哪怕有一个人疏忽就会毁了这荣誉。”当了12年机务兵的刘广富说,这种责任和压力“已经融入了每个机务兵的血液中”。

  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的副中队长张建国说,养成教育从到2中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他至今记得参观荣誉室时,中队指导员、现任团政治处主任张立春对他说的话:“导弹上天是单航次飞行,‘有去无回’。飞机上天可说是‘准单航次飞行’,能不能飞回来,我们机务兵担着很大责任!”

  还有一件事让张建国至今难忘:一次,他把进气道前堵盖拆下来后,觉得好玩在地上滚了一圈。中队长看见了,立刻虎下脸来:“飞机上的东西是可以踢着玩的吗?”

  机务作风天天讲、重复讲、不怕“烦”。不放过任何一个故障疑点,不放过任何一个违章操作行为,不放过任何一个丢三落四的人和事。2中队的“批评”会让常人觉得“难以忍受”:有个军械员动作粗拉,把信号枪摔坏了。中队长抓住这件事,讲评作风养成与机务安全的关系,一连讲了快半年。这个军械员脸上挂不住了,对中队长说:“你老是抓住我这个错误不放,叫我怎么做人?”中队长对他说:“你的毛病一天不改掉,我就要讲一天。”

  2中队有条规矩:允许有差错,但决不允许“隐瞒”差错,酿成“隐患”。

  一次,飞机落地后,飞行员悄悄递给机械师小高一把解刀。小高的脸腾地红了。工具掉在了座舱里,一旦卡住操纵系统,后果不堪设想。晚饭他只吃了半个馒头,心里老想着,肯定是在检查座舱时把解刀忘在了前风挡玻璃处。他越想越懊恼,后悔自己太粗心大意,也许是前几天接到母亲病重住院的消息,工作分心走神了。飞行员发现后没有报告值班员,是怕小高挨处分。小高却越想越后怕,他不肯隐瞒和原谅自己的差错,主动向中队领导报告了。

  科学最可靠 实干创奇迹

  曾担任过中队长的机务大队长江洪向笔者介绍说,由于机型在设计上“可维护性”差,没有预留“维修窗口”,检查和排除故障经常要将飞机“开膛破肚”“大卸八块”,钻发动机进气道更是又苦又累的力气活,机务人员要特别能“吃苦”;飞机老旧,平均服役年龄接近40年,“老年病”多发,维修工作量大大增加,机务人员又要特别能“耐劳”。

  几年前,2中队一直沿用上世纪90年代颁布的某型飞机机务维护规程。近几年,随着该型飞机服役年限到期,老旧飞机常见的危险性、突发性故障隐患日趋增多,中队官兵愈发感到安全压力的沉重。他们缩短维护周期、扩大检查面,如过去3到4个飞行日检查一次进燃气装置,如今只要飞行一个起落就要钻进气道检查发动机。机务副团长杨富友告诉记者,如今机务维护的严密、精细程度和工作量,已大大地超越了操作规程。2中队官兵为此付出了更艰辛的劳动,把过硬作风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态度之上。

  99次收放弄清一个可疑现象的故事最能反映出2中队官兵不懈探索飞机故障规律的严谨求实精神。“收放”是机务维护中一项重要检查。即通过“放下”和“收起”起落架、襟翼等,检查飞机状态。一次,飞行员反映飞机前起落架出现过卡滞现象。机组人员连夜收放,几次检查结果显示:前起落架工作正常。故障在哪里?他们请来专家协助,地面检测还是正常。

  按理说,这样的结论也可以放飞。可机组人员不放过,最终经过99次连续收放,发现了病因:原来是冷气串气造成瞬间气塞所致。虽然这次检查大费周折,却为将来及时发现和排除这一故障提供了经验。

  55年来,该团机务2中队先后转战18个机场,从东南沿海到燕山脚下,任凭环境条件变化,中队官兵过硬作风保持不变,连续多年实现维护的飞机“四无”率、完好率、任务成功率100%的目标。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海舰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