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空降兵组建3支梯队将同时参加地面与空中受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 07:47  新华网
空降兵徒步方队训练。新华社发王建民摄
空降兵徒步方队训练。新华社发王建民摄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孙茂庆、王东明)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空降兵将首次组成空降兵方队、空降兵战车方队、直升机梯队,同时参加地面和空中受阅。

  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曾在解放战争中开辟豫西根据地、征战淮海、强渡长江、横扫两广、剿匪云贵川,在朝鲜战场上鏖战上甘岭,涌现出了黄继光、赵毛臣等赫赫威名的战斗英雄。’98抗洪,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防线;中俄联合军演,留下了中华威名;汶川地震,15勇士奋勇一跳抒写了惊世传奇……

  历史上,空降兵已先后参加了12次国庆阅兵。今年,空降兵战车方队和直升机梯队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

  空降兵方队:比较好不行,一定要最好

  一支支钢枪,连成一道道神圣防线;一个个脚点,汇成一曲曲英雄乐章——空降兵方队以黄继光生前所在连和“英雄红三连”“常胜模范连”为主体。

  在朝鲜战场上,22岁的黄继光飞身堵枪眼,从此成了空降兵的象征。红军连队“英雄红三连”先后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31次,14人被授予荣誉称号。“常胜模范连”荣立过1次集体特等功,4次一等功。

  9月,空降兵方队在空军某机场进行着紧张的训练。空降兵从4000人中精选出的这千余人,最小的17岁,最大的34岁。

  “横看、纵看、斜看都直”“间隔、距离、速度都相等”“头线、胸线、枪线、臂线、脚线都齐”“步幅、踏乐都准”……在阅兵村,空降兵方队以“秒表卡不倒、尺子量不倒、要领抠不倒”而著称。

  为此,他们专门研制了单兵队列考核评估系统,只要队员在27米长的平台上一走,队员的步幅、踢腿高度数据等就跃然纸上;通过磁贴标识记武器等方法,使领取武器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到12分钟……

  “红旗敢扛、第一敢争、重担敢挑、危险敢上。”这是空降兵部队的一贯作风。一次,领导在讲评时说:“空降兵有2个排面最好,1个排面比较好。”方队长景涛连夜查找原因:“比较好不行,一定要最好!”

  空降兵战车方队:不争第一,不配当八连的兵

  铁甲映日光,履带裹雄风。以“上甘岭特功八连”为主组建而成的空降兵战车方队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

  上甘岭一役,敌人向八连防守的阵地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密度每秒钟6发。八连官兵坚守坑道阵地14个日夜,最终将被敌人枪炮击出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的主峰。

  如今,空降兵是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他们似神兵天降,奇袭敌后。

  “过去连队装备是‘一套伞具、一支枪’,在对抗中能力有限。”方队队长王国强说,“近几年,随着伞兵突击车、伞兵战斗车等一系列装备的陆续列装,连队的作战、训练、编制体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如今的八连已实现了从步兵连、摩步连向战车连跨越。”

  组建空降兵战车方队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消息传开后,八连官兵们像战争年代接受战斗任务一样:60多名荣立过二等功、三等功的官兵主动请缨,21人推迟婚期,100多名官兵放弃探亲休假。

  盛夏阅兵村,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官兵们在蒸笼一样炙热的战车里,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空降兵战车相对车体小、重量轻,受场地影响大,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失误。为练好脚感,21名驾驶员练坏了22套模拟训练器材。

  但八连官兵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不争第一,不配当八连的兵。

  直升机梯队:年轻部队传承英雄血脉

  组成直升机梯队的空降兵部队是一支新军,主要担负空中警戒巡逻、输送人员物资、对空地目标实施拦截打击等任务。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们在灾区抗震救灾数十天;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们在上海、青岛、沈阳3个方向执行空中安保任务,历时2个多月;去年珠海航展期间,他们出动两型直升机各一架,圆满完成了静态展示、飞行表演等任务。

  “组建不到5年,就参加国庆阅兵,这是我们的无上光荣。”副梯队长牟春江说。

  直升机梯队参加阅兵的机型是新机型,没有经验可借鉴。为此,梯队制订了高难度、大强度的飞行计划,按照“急用先训、缺项必训、基础精训”的原则,重点进行了起落、仪表、野外等课目训练,先后进行了位置摆练和双机、四机、五机空中编队飞行训练。

  牟春江说:“这支年轻的部队,一定以只争朝夕的责任和誓夺第一的决心,满载空降兵的荣誉,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相关专题:新中国六十周年大阅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空降兵 阅兵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