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彦文 人民海军报记者 吴 超
亚丁湾,距中国大陆母港4600海里之遥。2009年春天,中国海军两支护航编队在这里会师。人民海军以世界瞩目的壮丽远航,迎来60华诞。从长江口驶向亚丁湾。人民海军经过60年发展,已经成为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海上钢铁长城。进入新世纪,海军全面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逐步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推动海军建设整体转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海军舰艇编队走向“深蓝”,无疑是一幅最为波澜壮阔的画卷。
由向往“蓝水”到远航常态化——中国海军舰艇壮游三大洋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海军舰船一直在近海“家门口”转悠,浩瀚的大洋上见不到人民海军的片帆只影。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航行。1976年底,海军252号潜艇率先跨出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连续航行训练30昼夜。252潜艇向大洋前进了一小步,使人民海军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突破岛链,拥抱大洋,几代海军官兵梦想成真。1980年5月,人民海军为保障我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区发射运载火箭,派出特混舰队。我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第一次驶出近海,越过岛链,进入太平洋,往返航程达8000多海里。人民海军献给大洋的初吻,激情四射而又大气磅礴。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国门的打开,海军开始频繁远航出访。——1985年11月16日,海军首支出访编队踏上了访问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南亚三国的航程。中国海军首次远涉印度洋。——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海军出访美洲四国五港编队跨越太平洋,首次抵达美国本土和美洲大陆访问。
——1998年4月9日至5月27日,海军舰艇编队前往新西兰、澳大利亚访问,首次抵达大洋洲。
——2000年7月5日,海军舰艇编队出访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南非三国。中国海军首次在一次航行中远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并首次通过好望角,到达非洲大陆。
——2001年8月23日,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欧洲四国。第一次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访问欧洲大陆。
——2002年5月至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共穿越15条著名海峡水道,横跨68个纬度,6次穿越赤道,访问10个国家和港口,总航程33000海里。至此,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壮游三大洋。同时,一个新的重大转折也在悄然完成。军舰走出国门,开始从单纯航渡出访,转变为远航训练结合出访,甚至是以训练为主。征服远海大洋的能力,体现着一支现代海军的训练水平。1980年10月,南海舰队舰艇编队,首次出巴林塘海峡到太平洋远航训练。经过海峡西口的“魔鬼三角洲”时,因缺乏经验,一艘军舰上的10名舰员被巨浪打下大海,2人遇难。这是人民海军走向大洋付出的血的代价。此后,海军远航编队经验越来越丰富,不畏暗礁险滩,勇闯惊涛骇浪。在南中国海,战舰遭遇狂风巨浪,重达1吨的铁锚被风浪掀上甲板;在太平洋,编队遭遇持续半个月之久的大风浪,满载排水量为数万吨的补给舰强烈震颤,逆风顶浪,顽强前进;在比斯开湾,编队遭遇12级大风,舰体左右摇摆近30度,舰艉螺旋桨多次露出海面……20多年过去,人民海军远航训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每年有上百艘次水面舰艇驶向远海大洋,昼夜连续航行从数百海里到数千海里,潜艇水下隐蔽待机由数十天到数月,航空兵长途奔袭由一般气象条件到复杂气象条件,上千艘次舰机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多课目训练。
由航海训练到全航程激烈对抗演练——实战化演兵成为远航主旋律
2005年7月,一支中国舰艇编队从西沙海域北上,直至渤海海域,担当“蓝军”与3个舰队五大兵种兵力展开实兵对抗。此次演练,战舰编队“走一路、打一路、对抗一路”,创造了人民海军全航程对抗演练的新纪录。潮涨潮落,人民海军在迈向大洋的征途中,不再只是“航海家”,而是时刻警惕地面对各种安全威胁。以往被格外看重的航海训练,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实战化综合训练逐渐成为远航主旋律。有位将军这样说:“小至数十吨的渔船,大到数万吨的商船,都必须精于航海,惟有海军必须会打仗。只会航行,不练打仗,那不是军舰,那是旅游船。”海军上下有了这样一种共识,舰艇远航就要上演“全武行”:在那次创纪录的全航程对抗演练中,记者目睹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连续几十昼夜,“红方”调动空中、水面、水下、岸上力量围追堵截“蓝方”。凌晨3点,在对抗海区外转了3天3夜伺机突破的“蓝方”编队,突然从几个方面扑入对抗海区,“红方”指挥员发出一个个指令,战斗机起飞、潜艇出击、水面舰艇合围,双方斗得难分难解。2008年秋,南海舰队一支编队环南中国海远航。全程对抗、全海域对抗、全时对抗成为这次远航训练的一大亮点。指挥舰海图室里,海图上只标注着这次航行的航向和转向点,没有标出具体的作战时间。舰队参谋长说:“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敌情,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战斗准备,这次不是训练,而是真正的战斗!”在此后10多天的航行中,官兵们一刻也不曾松懈,即便是航行在波平如镜的赤道无风带,每天也能听到舰上的战斗警报一次又一次拉响……翻开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的训练日志,记者发现,这个支队每年海上训练时间达260多天。无论是近海训练,还是大洋练兵,支队都把性能最先进、训练水平最高的舰艇作为“蓝方”,让出海参训的官兵们成千上万次攻击它。几年来,支队官兵从近岸打到近海,从近海打到远海,从远海打到大洋。2007年2月,这个支队两艘战舰远赴巴基斯坦参加多国联合军演,从东海海域、南中国海到印度洋,两艘战舰互为“对手”,一路攻防。现代海战场,波谲云诡的大海上多了一张看不见的“网”。复杂电磁环境,让海上编队的对抗训练更加激烈。记者跟随一支编队游弋某海域看到:屏幕上各种电磁信号多得数不过来,舰上的雷达兵说,这些信号有的以前见过,有的似曾相识,而有的却完全陌生。他们像黑暗中一只只窥探的眼睛,紧盯着舰艇的一举一动;有的信号像是舰艇的影子,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天网”当头好练兵!近年来,人民海军官兵在认识和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过程中,改变着海战的传统观念:导弹攻击、火炮鸣响、鱼雷发射是明处的较量,与不明电磁信号之间的对抗,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过去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如今还应加上一条:“两军对垒‘隐’者胜!”
由“清一色”舰艇编队到多兵种联合——海上联合训练样式焕然一新
那年,一支人民海军联合编队在南中国海,拉开多兵种联合训练大幕。10多天时间,编队昼夜长途奔袭,与水面舰艇练对攻,与设伏潜艇打游击,与岸导部队比“拳头”,与航空兵战机协同展开超视距远程攻击。在南沙群岛,随编队出征的海军陆战队首次使用大型登陆舰搭载陆战兵力远程投送,与守礁官兵对抗演练;在赤道附近的航程最远点,我万吨级大型补给舰演练空中、水面“两横一纵一垂直”四向同时补给,同时组织多舰多层次抗击来袭导弹实兵演练……上百个课目上百次对抗,上百次对抗上百次联合。在这次远航训练中,不再是舰艇部队孤军作战,海、空、潜兵力紧紧攥成了“拳头”。多兵种演练,先要“联”得起来。某年春天,海军东海舰队数艘驱逐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突然不知所踪。春去冬来,当它们再次现身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一个新名词开始在官兵中流传:“一网连海天”。一个看似平常的训练日,在近海训练的官兵与千里之外远航训练的某舰联网,仅短短数秒之后,他们就收到了回音:“可以联通!”舰艇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现出某舰的具体位置、航向航速。不仅如此,就连某舰探索到的目标也一览无余。官兵们欢呼雀跃:“经过现代化改装的导弹驱逐舰,多长了好几双眼睛!”此后,这支海上劲旅如虎添翼,先后与海军航空兵、潜艇、岸导部队等多个兵种展开联合训练。他们甚至还当过“信息二传手”,把远航训练舰艇锁定的目标分发给岸导部队,由他们发射岸基导弹,准确打击海上目标。如今,人民海军海上联合训练样式焕然一新。鼠标一点,三军作战态势尽收眼底;键盘轻敲,联通远海大洋的作战平台只需数秒。人民海军的传统作战海域,从百里之内一跃扩展到千里之外。今年3月上旬,东海舰队一支驱护舰编队与潜艇、航空兵、岸防、观通等兵种单位举行联合对抗演练。陆基雷达、观通阵地遭到“蓝军”航空兵部队的袭扰后,指挥员迅速启用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组织海上编队和岸导部队出击。霎时,雷达开机、导弹竖起、高炮组网,双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激烈对抗。编队指挥员说,历经多年苦心经营,各兵种真正实现了一个“脑袋”指挥。信息化建设,把海军的远航训练引向更广阔的未来战场。曾几何时,人民海军的舰艇之间靠甚高频联络、用旗语示意,靠“滴滴答答”的发报声搭起远距离通信桥梁。那时,海军官兵做梦也不敢想,海军五大兵种有一天能在辽阔的海战场上共进退。最近10年间,海军先后组织了30多次海上作战集团战役演习,水面舰艇编队打击“敌”大型战斗舰艇群、潜艇大深度布雷与隐蔽攻击、航空兵机群长途奔袭与夜间掠海飞行突击、舰机联合反潜、多兵种联合封锁与作战、陆海空天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与反击等一批新战法得到检验,海军一体化综合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由“海疆长城”到“国际军种”——远海多边合作联演拉开帷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第一支出访编队在大洋上与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典等国舰艇不期而遇,尴尬接踵而来——对方用英语与我方通话,我方编队除翻译外,没有能听懂英语的;对方军舰主动通报舰名,我方没有回答自己舰名,以致引起对方误会;对方军官在指挥台主动向我舰行举手礼,却不见我方军官还礼……中国海军习惯了在“家门口”保卫海疆,初次涉足“蓝水”,显然还没有做好同外军打交道的准备。弹指一挥间。人民海军以“开放、务实、合作”的时代胸襟和开放气魄,逐渐登上与世界海军交流与合作的大舞台。1995年8月15日至21日,海军派出远航出访编队,参加印度尼西亚独立50周年纪念活动。这是我海军首次参加国际海军多边友好交流活动。从那时至今,我国舰艇或编队已37次参加世界海军双边、多边军事活动,在多领域与外国海军广泛合作。从固守传统海疆到参与远海国际合作,有一个事实最能说明变化:曾经,我国船队在海外缺少安全保障。海湾战争期间,有的被勒令停航,有的遭炮击起火。如今,中国海军派往索马里、亚丁湾海域的护航编队,已在40多个航次的护航行动中,为来自各国的200多艘船舶安全护航。伴随着航程的不断延伸,一个又一个“首次”,记录了人民海军由传统的“海疆长城”向“国际军种”的迈进:2005年8月,海军舰艇出访期间,先后与巴基斯坦海军、印度海军和泰国海军举行了以联合搜救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领域演习,这是人民海军首次在境外参加演习。2006年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期间,两国军舰在圣迭戈举行了联合海上搜救演习。这是中国海军首次与美国海军进行联合演习,是中美两军开展交流合作20多年以来的一次重大务实性交流。2007年3月,有27个国家海军参加的“和平-07”海上多国联合军演在北阿拉伯海举行。3月9日下午,中国编队指挥员担任海上联合搜救项目指挥官。这是首次由中国海军指挥多国海上联合军演。中国编队指挥员清晰的思路、扼要的表达、流利的英语让搜救演习提前一小时结束。此次,中国海军指挥多国联合舰队近3小时,并首次在海外军演中实际使用武器。2007年10月,在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域,举行了首次由中国海军倡导的中、澳、新三国海上联合搜救演习。2009年3月,我海军“广州”号导弹驱逐舰赴巴基斯坦参加“和平―09”多国联合军演,首次派出特战分队参与别国陆上反恐演习。2009年4月28日,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首批护航编队的“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胜利返回祖国母港。这是我海军首次组织舰艇、舰载直升机和特种部队跨远洋执行军事任务……科学发展的浩荡长风,催动着人民海军远航编队云帆高张,驶向更远的深蓝!
(本版照片由本报特约记者钟魁润、记者司彦文摄)
相关链接:
远航训练的支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军相继攻克了大中型舰艇海上远距离通信、环球导航系统设备更新和远洋补给三大难题。
■上世纪末,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第二代国产导弹驱逐舰、“飞豹”系列歼击轰炸机等相继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海军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作战飞机陆续交付部队。卫星导航、战术软件等新型信息化装备逐步在各型战舰、潜艇和飞机上应用。
■新型指挥自动化系统,使远海舰艇编队能随时与北京直接联络,先进的导航系统确保战舰能在远海和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准确定位。
■我国海军拥有的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被称为“浮动的海上基地”,保障亚丁湾护航战斗舰艇海上昼夜连续机动120天不靠港补给。
■“十五”以来,人民海军新型舰艇和作战飞机基本形成了战斗力。经过全训合格的三级以上战斗舰艇长、航空兵四种气象飞行员分别比“九五”期间增加了20%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