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拍海航歼八战斗机发射PL8空空导弹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1日 16:36  中国航空报

  航歼击机空战格斗

  ――首次拍照歼8Ⅱ战机高空发射PL导弹

  (一)

  这是新中国海军成立50多年来,军事摄影记者首次执行空对空导弹实弹发射照相任务。

  担负保卫南中国海使命的海军航空兵某歼8Ⅱ飞行团,要进行大规模战术实战演练。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决定:派我对将要进行的这次带有战术背景,多批次实兵实弹训练进行航空拍摄。

  航摄导弹发射在生理和心理压迫中进行

  乘歼击机升空航摄,摄影师的身体要承受飞机跃升、俯冲、转向等大动作量造成的高强度、大力度的载荷,造成“失重”“黑视”等生理反应。换句话说:一个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摄影师,在飞行中将承受非人的摧残,其强度不亚于任何酷刑。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海空雄鹰团”第一次乘歼击机升空航摄时,曾激动地对那些王牌飞行员们说:“很少有人能在天上看到你们的厉害,这回通过我的镜头,可以让更多人们看看,让中国空军、美国空军、苏联空军……领教一下。”实际上,真正领教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这番煽动性极强的语言起了作用,4个最优秀的飞行员组成的战机编队,一升空就开始施展他们的本领。而我还没等战机空中集合完毕,就进入了严重的晕机状态。第一次乘歼击机就像坐在一把椅子上,被抛到天上丢来丢去,恐惧加上晕机使我无心无力举起相机。为我驾驶飞机的杨副团长,从耳机里听到我第一道指令竟然是:“不行了,返航吧。”他反问:“还没开始呢!怎么就返航了?”我低垂着头一阵阵地呕吐,编队长机发现我真的不行了,报告了塔台。指挥员果断下令:“编队解散,在空域耗油,返航!”20分钟后我被拖出机舱,在停机坪上躺了半天,然后拉到卫生队打吊瓶……

  至今,这副惨相仍记忆忧新。

  对于空中导弹攻击拍摄中,身体将承受的摧残,我真的有些打怵。作为军事摄影记者,我有幸被特许乘歼击教练机升空,拍摄歼8Ⅱ飞行部队空-空导弹实弹发射。这是一次绝好的航摄机会,也是一次除了飞行人员以外,绝无仅有的空战体验。

  在航摄进入倒计时时,我的心理负担越发沉重。

  随着现代兵器科技含量的大幅增加,集高精尖端技术于一身的歼击机,空战搏杀的战斗动作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性能先进的火控雷达系统,代替了飞行员本身的一部分人工操纵。而性能先进的导弹,则代替了飞机本身去完成最终的格斗拚杀。以往,我们对现代空战的印象,只是通过影视作品中模拟空战现场,去领略和体味那壮观的场面。当然,这里总会有一些艺术夸张和渲染的成份,与实战相去甚远。在人们的印象中,现代战机应该是一个载体,一个高空的战斗平台。只要进入作战空域,由雷达发现目标,由火控系统锁定后,发射导弹去追击目标就OK了。可是,真正的歼击机飞行员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说:现代空战虽然科技含量高了,可还达不到科幻影片中描绘的,一按电钮就大功告成的先进程度。导弹的进攻角度受到一定限制,空中格斗仍然是飞行员斗智斗勇的较量,抢占阵位先敌发现,还是空战制胜的先决。

  我想,乘作战飞机去体验空战,应该是每一位军事爱好者的愿望。然而,这种愿望似乎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空中作战的空域大,高度差大,机动范围大。我们无法搭建一个万米高台,去观察战斗场面。也无法用直升机四平八稳地呆在天上,等着战机到眼前来进行格斗。更何况空战是无规则的飞行,就是不发生空中相撞,那导弹难说不把拍摄和观景的飞机当成靶子。所以,要抓取发射导弹的瞬间,只能用歼击教练机跟踪,飞行员在前舱驾驶,摄影师在后舱拍摄。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首先,用于航摄的歼教机必须拆掉后舱驾驶杆。因为,前后舱驾驶杆是相联的,它横在两腿之间,摄影师随时会碰到它,干挠飞行造成重大事故。在我军的飞行史上,就曾经有过外来人员私乘歼教机升空拍照,结果因严重晕机,将后舱驾驶杆压死,飞行员无法操纵飞机,而造成机毁人亡重大事故的记载。在现有装备中,只有歼教6飞机后舱驾驶杆可以拆掉用于航摄。但它是60年代装备我军的老旧飞机,航速和机动性能差,要在空中追踪歼8D、歼7E、“飞豹”等先进战机,就如同一辆“老面的”在追“奥迪”,谈何容易啊!

  将要实施导弹攻击的是,驻海南的那支海军航空兵歼8Ⅱ部队。海军航空兵成立40周年的时候,我曾跟随当时刚刚装备的歼8Ⅱ飞机,拍下首次执行西沙巡航任务的壮观场面。由于国产新战机的威武,也是西沙美景的烘托,使《西沙巡航》给读者留下了印象。随着这幅作品在各种传媒的频频出现,这支守卫南中国海空的飞行部队知名度越来越高。但真正让他们名扬四海的,还是2001年4月1日,发生在这里的中美撞机事件。

  细心的读者一定记得,十年前的那幅《西沙巡航》中,两架歼8Ⅱ飞机没有外挂任何武器。难怪一位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致信《航空知识》杂志社:“我们希望看到战机的作战能力,不要像牟健为那样,把歼8Ⅱ打扮成空中美男子,只好看不能打!”

  如今,海军航空兵又走过了十载,这是质量建军的十年,是科技强军的十年。如今这支守卫祖国南大门的飞行部队,战斗力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成为全天候飞行团。展示这支英雄部队的雄姿,四平八稳的飞行不行了,必须记录反映他们目前的作战水平,而最具表现力的画面就是---空战中发射导弹的瞬间。

  为了适应未来高难飞行的心理和生理反映,我进行了一系列准备。首先,我随中国舰艇编队,横跨3大洲3大洋,历时3个月。在首访欧洲23000海里航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大风浪的洗礼。特别是编队闯入法国比思开湾12级台风,那惊涛骇浪的36个小时。对我来说,是经受了生死关头的心理素质和抵抗晕船的生理反映,双重实战考验和锻炼。

  为了对付南海那酷热的气候,我找了一间桑拿浴室,连续进行高温蒸烤;

  为了减轻空中翻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我多次去石景山游乐场,乘坐“勇敢者老鼠”,模拟空中的飞行状态进行锻炼;

  为了增强体质,我加大了体能训练力度,并科学调节饮食营养;

  为了加强实战训练,我把这次拍摄实弹攻击的首站,确定在山东半岛某强击机部队。强5飞机虽然已装备我军40余年,但是,空中使用武器的照片,从来没有近距拍过。强5使命是对地进行突击,其火控装置只有航炮和火箭弹。按训练方案,强5对一个0.5平方公里的小岛共进行攻击。每次要进行,搜索、跃升、俯冲、开火、侧转……一系列战术动作,先对目标进行几十圈模拟进攻训练,然后实弹射击。共火箭弹发射4次48发,航炮射击4次320发。虽然,照片拍的不甚精彩,却饱受折磨和劫难。但经过这一番折腾,的确为以后拍摄导弹发射打下了基础。

  航摄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摄影,它应该首先强调航空。因为只有飞机到达预想的位置,与被摄景物形成理想的角度,摄影记者才能抓取理想的瞬间。因此说,航摄是飞行员和摄影师,同担风险同生共死的创作过程。因为在航摄中选择地标寻找角度,需要飞机在空中无规则地飞行,安全有多大把握谁也不可预测。因此,对我来讲,这条命就交给驾机飞行员了。本次航拍,“海空卫士”王伟的长机一等功臣赵宇,将为我驾驶航摄飞机,并担任我的飞行安全教官。

  他,成为此次使命成败和安危的主宰。

  赵宇——标准的飞行员个头,一脸浓密的胡子,一双充满自信的眼睛,透着一股硬汉的杀气。经过震惊中外的中美撞机事件,给赵宇平添了凝重和神秘的色彩。但生活中的赵宇却憨态可掬平易近人。他那种男人的磁性,使人产生浓浓的亲近感、安全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歼八 导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