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兵救援部队危险时刻在陡坡上合力保护伤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 13:17 中国军网
邢珊瑚 梅 谛 特约通讯员 赖兵 “顶住、顶住!——”民兵张开福咬着牙、憋着劲,一只手紧紧地攥住肩上的担架杆,一只手张开五指使劲抠在斜坡上的稀泥里,左膝跪在地上,右脚用力向后蹬。为了保持担架平衡,他不得不半跪在地上,手脚并用地向50米高的公路边上爬。这是今天下午17时40分笔者在现场看到的。张开福喘着粗气对笔者说:“抬的是一个胸部受伤的大爷,好象快不行了,要赶紧抬的救护车上去!” 距汶川地震中心仅50公里的绵阳市北川县,四周是山。县城80%以上的房屋被震塌。距县城1公里处,特大山体滑坡将进出公路全部阻断。为快速转运把受伤群众,民兵们顺着公路边的坡道开挖了一条宽约一米,长约50米,坡度近70度的一条便道,用担架把受伤群众抬上公路。这条便道,被灾民们称为“生命通道”。 民兵张开福和其他300余名民兵,是军分区5月13日凌晨分别从三台县、涪城区、游仙区紧急动员来的,他们也是第一支抵达北川县的救援部队。 因坡陡、雨大、路滑,民兵们找来两根手腕粗的麻绳,一头固定在公路边上,一头垂下坡地,作为民兵运送伤员的路边扶手。为保持爬陡坡时担架平稳,伤员不滑下担架,后面的民兵陈礼贵将担架扛在了肩上,同时,担架左右两侧的都有两名民兵“护驾”。 笔者看到,两名保护担架的民兵各自用一只手紧紧地拽住两边通往山顶的绳索,另一只手死死扒着路面,不时地腾出手用力地托举着陈礼贵的臀部,在张开富的牵引下,一步一挪地拉着担架向山顶移去。 “一、二,一、二!”“好、好,走!”6人一组的民兵担架队一边应和着“号子”,一边谨慎地托举着担架向山顶攀爬。 还有几米就要爬到公路边时,突然,走在前面的张开福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一下子趴在了地上。失去重心的担架猛地推着陈礼贵的身子向后倒去。“不好!”推举陈礼贵的两名民兵急忙向中间一靠,两人拼命用肩膀合力向上顶。“快!快、顶住!”身后民兵一边用力顶,一边埋着头急促地对上说,“老张,快拉住,你们前面千万别松手!” “快、快拿绳子来!”公路边等待接应的两名民兵赶忙顺着长绳,紧急滑了下来。他们各自拿着一根拇指精的麻绳,一把抓住正在下滑的担架,一边快速的将各自手上的长绳系在担架两侧。“好!快拉!——”山顶上的民兵用力一拉,下滑的担架止住了。张开福等人深吸一口气,铆着劲继续向山顶攀爬。 担架终于攀上了山顶公路。早已等候在一旁的4名民兵迅速换上张开福等人,担着担架快速地向急救车奔去。 据了解,先后有650余名重伤员通过这条“生命通道”走向了新生。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