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驻西藏部队悉心保护藏族文化受到称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9日 06:27 解放军报
从“江南林芝”到边陲阿里,从羌塘草原到重镇昌都,从“日光城”拉萨到雅砻古地,当你行走在驻守“世界屋脊”的座座军营时,随处可聆听到一首首优美豪放的藏族民歌,目睹到一件件赞美西藏风土人情的文艺作品,感受到一个个守护藏文化的动人故事——美丽神奇的藏文化已深深融入官兵们的生活,成为高原军人心中一朵朵永远盛开的鲜花。——编者 用激情书写西藏的神奇 一部书,沉淀着一段历史,也浓缩着西藏灿烂的文化。高原军人在守卫雪域高原的同时,也拿起笔,用一篇篇摄人心魄的“心灵史”,书写着西藏的神奇。 党益民是武警交通指挥部的一名普通干部,当他20多年前第一次走进西藏时,就被博大精深的藏文化深深吸引,从此,他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镌刻着38次进藏的印记。他和朝圣者的虔诚一样,步行在漫漫的“天路”上,用心灵记录下近百万的文字。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去行走西藏》、《一路格桑花》,被同行称之为“描写最细腻”、“故事最生动”、“人物最鲜明”的“三最”作品。 蓝蓝的天空,洁白的哈达,血肉相连的军民关系……在军旅作家裘山山的笔下,西藏的神奇和迷人,不仅仅在于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还在于被无数作家所讴歌的军人与西藏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是她的代表作,也融进了一个女军人对西藏的所有情感。无论是进藏女兵艰苦卓绝的动人故事,还是藏区牧民的高尚情操,以及三代人的情感纠葛,都以真实而动情的诉说,为人们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雪域高原军民鱼水情画卷。该小说被改编成同名话剧后,先后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曹禺戏剧奖等10多个大奖。 人们都知道,墨脱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一年有8个多月的大雪封山期,是名副其实的与世隔绝的“陆地孤岛”。然而,正是在这个与亲人无法见面的地方,新华社军事分社原驻西藏记者站记者邹陈东坚守8个月,用日记体的形式写下了纪实文学《在与世隔绝的日子里》,墨脱的山水和风土人情在他的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墨脱群众喜欢这部书,争相购买,他们说“这是从墨脱土地上生产出的精神食粮”。 2003年,从西藏军营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普通士官凌仕江的文章《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入选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因为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多年命题的经历中,战士文章入选高考语文试卷还是头一次。当记者们找到凌仕江时,才知道他是一位10年前的高考落榜生。他沿着父亲走过的路来到雪域边关当兵,西藏军营火热的生活和这块神奇土地的壮美激励他拿起了笔。他的散文集《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关注的是藏区的环保问题。《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一文集中表现了作者长期对西藏的观察和思考,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不仅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还具有高考作文题所需的题眼。 近几年来,出自高原军人之手,讴歌藏文化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有千余件,其中200多件在全国、全军获奖。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视角,开掘了西藏文化的精髓。 让藏歌藏舞走出雪域高原 “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到天路修到我家乡……”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这首富有藏族特色的歌曲《天路》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人们很少知道,这首歌藏语版的演唱者就是西藏军区文工团的青年演员巴桑。她说:“每每唱起这首曲子,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名藏族军人而骄傲。”而在最近结束的第十三届青歌赛上,来自四川阿坝、解放军艺术学院大一学生泽旺多吉版的《天路》,更是让无数观众为之震撼。 2008年2月,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的“湘巴藏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这一灿烂文化,武警西藏总队选派部分演员深入到藏区毡房,学习藏族歌舞和藏戏。作为学习藏戏的带头人,巴桑几次找到老艺人贡达,登门请教,收集了许多藏族民间传统戏。她穿梭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的集镇乡村,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与战友们自编、自导了《欢乐的香巴拉》、《藏乡情》等一大批藏族歌舞节目。其中歌舞《天上的西藏》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歌曲《和谐西藏》,被文化界公认为是近几年歌颂西藏作品的经典之作。词曲作者、武警西藏总队文工团声乐队长李文斌提及那段创作经历总是激动不已:“一次到藏区慰问演出,一位藏族老人拿出他一家三代人的照片进行比较,穿戴上的明显变化,让他对今天的生活充满了感激之情……”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李文斌的脑海里。回来后,他和战友李官明反复推敲,很快写出了这首歌。这首见证历史变迁、反映西藏发展进步的歌曲,一经传唱就受到西藏各族群众的喜爱。后来,他们又以西藏当地民歌为基调,创作了《生命禁区的禁区》等10多首藏族味十足的歌曲,这些歌成为展示西藏文化的“名片”。 近年来,为让藏文化走向内地,走向世界,西藏军区文工团和武警西藏总队文工团先后到国内20多个城市、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多场次,观众达10多万人次。 做藏文化瑰宝的守护者 山南,是藏民族文化——雅砻文化的发祥地。遍布这里的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殿昌珠寺、第一块农耕田地……无不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1998年8月,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了山南,与雅砻河仅一路之隔的昌珠寺受到洪水威胁。山南军分区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百名官兵奔赴险情地段。铲土、扛袋、堵决口,经过近4个小时的激战,决口终于堵住了,昌珠寺也安然无恙。每当谈起当时的抢险情景,昌珠寺住持米玛次仁都感慨万端:“险啊,多亏了金珠玛米来得及时!” 随着西藏经济的迅速发展,藏区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有的游客在留恋雪域高原秀美风光的同时,更醉心于藏文化的神秘。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把罪恶的黑手悄悄伸向有着千百年历史的藏文物。藏王墓群是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天下午,武警官兵正在松赞干布墓附近劳动,一个外地人走过来打听有关藏王墓的情况。他鬼鬼祟祟的样子,引起了战士们的警觉,立即报告了连队。指导员胡开典和连队干部商量认为,来人有可能是想盗窃松赞干布墓寺庙里的文物,便派人暗中跟踪。到了晚上,那人果不其然想盗宝。然而,还没待他翻进寺庙,就被官兵们捉住。 2001年,位于措美县境内一座寺庙里的一尊珍贵佛像“不翼而飞”。接到任务后,参谋长漆伦学立即带领10名官兵赶赴事发现场。经过仔细勘察和对地形的分析判定,因为佛像较重,不可能一人作案,周围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嫌犯不会逃的太远。抓捕小分队便顺着脚印立即展开追踪。他们涉冰河、翻雪山,终于在扎其乡的一个山沟里抓获了5名犯罪嫌疑人,并追回了佛像。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西藏每年的雪灾、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每当灾害袭来时,武警西藏总队官兵都要深入到附近的寺庙,查看灾情,保护文物。几年来,他们保护过38座寺庙,抢救各种文物120多件,受到藏族群众的赞誉。 真诚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长期的生活积淀,使藏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崇尚藏文化,已成为驻藏官兵的共识。二级士官杨大伟是个义务宣传员,青藏铁路通车一年多,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车站发放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的宣传册1000多份。刚到部队时,杨大伟对藏文化也不甚了解,在与藏族战士的交往中,他学会了说藏话和写简单的藏文。半年后,他当上了中队藏文化的义务宣传员。 为让广大官兵了解民族风俗习惯,武警西藏总队专门制定了学习计划,组织人员编写《藏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西藏的民风民俗》等小册子下发部队,并组织官兵到驻地参观,学习了解西藏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 武警拉萨指挥学院堪称藏文化的传播园地,他们除了积极编写《藏史》外,还为学员们开设了专门的“藏语言文学”课,每周两节,内容涉及藏语、西藏史和藏民族的风俗习惯等。10年来,学员们的成绩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65%以上,使所有入校的学员都能初通西藏发展史,会唱藏歌,会跳藏舞。这些学员毕业后如同“火种”,在一线部队广泛传播藏文化,为官兵们了解第二故乡、密切与藏族同胞的关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