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军营“励志石”看不同时代中国军人世界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10:0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黄书波 吴植张玉清)从“胸怀全球解放”到“回乡建设新农村”,在一段由49块大小不等的石头组成的矮墙上,铭刻着几代中国军人的思想变迁。 这段矮墙位于中国渤海深处的竹山岛上,这是一个没有淡水、没有耕地、没有居民、没有航班的“四无”海岛,面积仅为1.4平方公里。每块石头上,都有一句历届守岛官兵在退伍时亲手镌刻的铮铮誓言,这些石头因而被称为“励志石”。 据驻守竹山岛的某营教导员杨宝泽介绍,最早的一块“励志石”出现在1971年,当时的19名退伍老兵自己找来石头,刻下了“人走红心在,毛主席挥手我再来”的豪情。 “‘励志石’都是官兵自发留下的,当时我们主要是想表达守岛几年的感受和革命到底的决心。”上个世纪70年代末曾驻守在竹山岛上的肖圣克回忆说。 2003年,竹山岛官兵建造新营房时,大家把散落在营区和后山各处的“励志石”收集了起来,按照时间顺序,在小岛的码头边砌成了一段矮墙。 “每一块‘励志石’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段矮墙再现了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军人的思想变迁。”杨宝泽说。而竹山岛官兵所在的济南军区某海防团政委宋瑞伦认为,“‘励志石’像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几代中国军人对肩负使命的认知以及对和平的热爱。”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面对大国沙文主义的威胁。守岛官兵在1972年发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 “‘守海岛,眼观五洲风云;回农村,胸怀全球解放’,这句1974年退伍老兵的宣言,鼓舞了上世纪70年代的军人。”肖圣克说。 随着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的改善,守岛官兵的留言在后来发生了悄然变化。1985年6月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裁军100万。守岛官兵积极响应,于年底刻下了“胸怀大局,走精兵路”的誓言。 1997年,退伍老兵们刻下了“爱国奉献,创业有为”的宣言;2002年是“退伍不忘使命,回乡建设小康”;2004年是“钢钉精神永记心,回乡建设新农村”;2006年则成了“投身军营青春无悔,构建和谐矢志不移”。 “比起父辈,我们这一代军人除了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外,还非常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士官肖兵说。他是肖圣克的儿子,目前也在竹山岛上服役。 事实上,他的父亲早就投身于经济建设了。1981年,肖圣克因在演习中被流弹炸伤,不得不挥泪离开海岛。回到家乡后,他拒绝被救助,而是自力更生地干起了批发小商品的买卖。如今,他正执掌着一家资产近千万元的福利公司,为军烈属和残疾人提供帮助。 “‘励志石’留言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从‘解放全人类’到建设和谐世界的历程。”杨宝泽说。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中国倡导用对话,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截至2005年,已有160多个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励志石’见证了一代代中国军人对国家的忠诚,激励着每一个守岛官兵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戍边保国、守卫和平、保障发展。”宋瑞伦政委说,“我们会把这个好传统一直延续下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