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中国应发展软实力来制衡世界强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6:36 解放军报
军报:中国应发展软实力来制衡世界强权(图)
    资料图:今天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硬装备”和“软装备”之分。图为中国二炮部队官兵维护东风-3型战略导弹

  苏恩泽

  -硬实力与软实力

  懂军事的人都知道“实力”的重要。而且,知道“实力”要“硬”,越“硬”越好。于是,也便难免产生“重硬轻软”的习惯性。然而,在现代新军事变革条件下,这种习惯必须改变了,因为“软实力”不仅重要,而且是大有可为。

  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号称“纵横美国政学两界”、长期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并出任过克林顿政府助理国防部长的小约瑟夫·奈,他在2002年出版专著《美国强权的悖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不能一意孤行》中提出:实力有两种:硬实力(hardpow鄄er)和软实力(softpower)。

  “硬实力”,通常指军事力量或经济力量,凭借这种力量能“强迫和强制”对方遵从己方的意志;也称“有形力”或“暴力”。而“软实力”,则是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理念和理想的力量等,凭借这种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对方,也称“无形力”或“柔力”。

  就在不久前,小约瑟夫·奈还基于这个“软实力”理论直接抨击了美国发动的

伊拉克战争,认为这场战争“虽然推翻了一个暴君,但几乎丝毫没有减轻我们在恐怖主义面前的脆弱性”。进而明确地提出他的主张:“打赢反恐战还要靠软实力”。这就等于通过最新的伊拉克战争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软实力”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所以,现代“实力观”应该是:硬中有软,软中有硬,硬软互补,硬软双赢。从实质上讲,“软实力”概念也就是“大实力”概念。

  -硬装备与软装备

  懂军事的人还知道:武器装备是“硬实力”的正宗代表,必须下功夫大抓武器装备建设。这种认识当然有道理,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硬装备”和“软装备”之分。

  首先,软件,算不算装备?过去的回答是:不算。因为装备在传统上都视为硬件,而软件看不见,摸不到,怎样列装?可是今天这种回答已经过时了。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武器装备不仅“嵌满了芯片”,而且“捆紧了软件”。软件不仅保证武器装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还通过不断变换软件,扩大和提升武器装备的功能;有时,甚至能“再造”全新的、系列的武器装备。

  美军早就有一种观点耐人寻味,他们认为:新军事革命的本质并不在于技术和硬件,而在于能为作战意图服务的“功能合成”的观念与能力,也就是软件。例如:美国著名的诺思罗普——格鲁曼主承包商制造的武器系统,主要的功夫与水平,就是在功能合成上,有70%的分系统竟不是它自己制造的。

  明确“软件即装备”的现代观念,同时还会带来诸多好处。例如:会使武器装备系统的保密性更好,因为软件是不透明的;也会使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用卡式、甚至单卡式仪器“即插即用”,升级方便,并有“自适应”的效果;采用同一品牌、同一平台、通用接口总线……可加速武器装备的标准化进程,使武器装备的价格进一步便宜,且多供应商、多条渠道,供货广泛,资源不浪费,等等。

  总而言之,正像人们已经认识到的:计算机只有硬件,没有软件,就只是一个“裸机”一样;现在该认识到:现代武器装备只有硬件,没有软件,也将只是一种“裸装”了。

  所以,现代“装备观”应该是:硬中有软,软中有硬,硬软互补,硬软双赢。从实质上讲,“软装备”概念也就是“大装备”概念。

  -硬科技与软科技

  科技该是“硬中之硬”了。实际上,现代科技也有“硬科技”和“软科技”之分,而且“软科技”并不软,其重要性毫不逊色。

  软科技可定义为: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经济(现代社会4大环节)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进行组织、规划、安排、指挥、监督及预测,从而为其协调发展和优化工作提供方案与决策。因此,它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尤其在公认的“最不确定”和“最难”的军事领域,“软科技”更是大有可为。著名军事家约米尼有句名言:“把战争归结为几何学,等于给伟大统帅的天才带上镣铐”。所以,军事科技是既要重视“硬科技”,更要重视“软科技”。

  即现代“科技观”应该是:硬中有软,软中有硬,硬软互补,硬软双赢。从实质上讲,“软科技”概念也就是“大科技”的概念。

  -硬制衡与软制衡

  “软制衡”与“软实力”一样,作为概念的提出,是不久之前的事。在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评论里提出:“现在‘软制衡’时代已经开始了”。

  “软制衡”的内涵是:当“硬制衡”无能为力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寻求强与弱的机会均衡,不必与超级大国的强大实力“直接对抗”,而应采取其他措施让超级大国“难以使用”其强大实力。

  “软制衡”的手段包括:发挥国际机构的作用约束;使用经济手段加以威慑;通过外交措施限制自由度;以及运用智谋使其决策失误和外强中干,等等。

  基于“软制衡”理论,有关国际评论指出:“美国并非无懈可击”。并举例说,美国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在地理上是孤立的,因而远离战场,其作战必须依靠盟国的支持。同时一针见血地概括说:“美国过去10年的所有军事胜利,都是依靠近距离战术空中力量和驻扎在该地区的盟国境内的地面部队取胜的。”

  这就是说,再“超强”也会怕孤立。如果“单边”过了头,那么“软制衡”就要演变了。

  所谓“软制衡”,实际上与历史上久经考验的“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制衡”理论都是一致的。正像有关研究所指出的:“在军事上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军队身上反映的‘民族文化’——历史记忆、进取意识、发展程度、科技水平、危机感、凝聚力……等等”;“技术是通用的,可以国际交流借鉴;而‘民族文化’则是特有的,只能各自悉心培育”。

  总之,无论是“软实力”、“软装备”、“软科技”、“软制衡”也好,还是“大实力”、“大装备”、“大科技”、“大制衡”也好,都是新军事变革的产物和信息时代来临的信号。它们所昭示的,仍然是那个黄金般的规律——“信息所产生的影响正向日益大于炸弹所产生的影响转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