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军事软实力建设是解放军历史使命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08:36 解放军报
军报:军事软实力建设是解放军历史使命需求
资料图:中国陆军最新99G坦克集群野练

  何谓军事软实力

  ——用非强制手段达到军事战略目标的能力

  1990年3月,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的小约瑟夫·奈在《世界箴言》月刊上撰文首次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软实力”。

  姑且不论小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的界定是否科学,但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对我们把握当今国际竞争与战略博弈的特征具有启示意义。小约瑟夫·奈的概念是就国家层面而言的,倘若我们将光圈缩小到军事层面,就会发现,军事实力本身也有硬、软之分。它不仅表现为坚船利炮、兵强马壮,而且也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文化、战略思维、组织机制、战斗精神、心理素质等看似无形的东西。所谓军事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军队基于自身性质、军事思想、军事文化传统、自身形象等所产生的一种战略能力。在战略应用上,软实力常常表现为用非强制手段影响和塑造他方、达到军事战略目标的能力。军事软实力通常包括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精神因素、机制因素等等,对己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凝聚力和集成力,对敌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威慑力和瓦解力,而渗透于这一切中的是一支军队的军事创新能力。

  进一步解读军事软实力,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是政治性。军事从来都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是不流血有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事软实力作为军队理想信念、价值观、军事文化等的集中体现,更鲜明、直接地体现军队性质和政治本质。政治性是软实力的灵魂,离开了主体政治目标的软实力既无意义也不存在。软实力的政治性,在其现实性上主要体现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利益。其次是传统性。军事软实力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是民族精神在军事领域里的呈现和升华,是军队传统的积淀与弘扬。如在5000多年的生生不息中,中华民族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80年的战斗历程中,人民军队形成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我军军事软实力的显著特征。第三是柔武性。“兵形象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军事软实力的建设与运用非常符合中国军事文化的柔武思想。如果说军事硬实力主要体现为一种直接诉诸武力的能力,军事软实力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和平运用军事力量、柔性运用军事力量的能力,一种折冲樽俎的能力,

  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第四是合作性。“抗兵相加”历来被视为军事的基本特征,但军事领域并不排斥合作、也离不开合作。现代国际关系证明,军事领域的合作往往比对抗更为经济、有效。军事软实力就主要体现为一种合作型的能力,体现为用自身的德性、正义性、合法性吸引和影响对方。军队可信度和亲和力成为重要的实力因素。第五是可塑性。军事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一支军队的政治、文化、精神、机制、谋略等非物质因素,因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建设和应用主体积极作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军事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密不可分,如影随形,相得益彰。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强大的硬实力,软实力就失去了依托;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粘合剂和倍增剂,是硬实力的“场效应”,是硬实力的展示、放大和延伸,离开强大的软实力,硬实力就会失去魂魄,失去神采。如果把军事硬实力比作一把利剑,军事软实力就是它的凛凛寒光,铮铮夜鸣。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及其以战斗力为核心的履行使命的能力,不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乘积。

  军事硬实力与军事软实力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军事硬实力的充分展示和成功运用,可以转化和积淀为软实力;军事软实力对人与武器等战斗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淬火加钢”,也可以转化和聚合为硬实力。军事硬实力是国家的重要的战略依托,军事软实力同样也是国家须臾不可少、必须倚为重宝的战略资源。军事硬实力的建设与应用,离不开高超的谋略;军事软实力的建设与应用,往往需要更高妙、更深远的谋略。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