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评论:二战——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08:43 人民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金捷 在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二战,在寻访中》一书。本书是由李辉主编的“人踪书影”丛书第二辑中的一本。作者是曾经多年在欧美工作的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丁刚。本书不同于现在书店里的那些记述二战战役或人物的历史书籍,它记录了五十多年后一个中国记者对二战有关人物、故事和旧址的寻访和 翻开这本书,随着作者寻访的踪迹,轻轻地走进犹太小姑娘安妮的“密室”,探访最后关押安妮一家的集中营,我们仿佛看到了发生在六十年前那血淋淋的一幕,看到了那些和安妮一样的犹太平民被法西斯分子奴役、迫害、宰割的血腥场景,同时也和作者一样,在思索着这场被称为“人类历史黑洞”的大屠杀对我们的启示。 随着作者的寻访的足迹,我们又有机会走进了美国大兵的墓地,在那如军阵般排列的墓碑间想象着那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惨烈场景。有多少像大兵雷恩那样的年轻生命为欧洲的解放而献身,8000多名美国大兵至今仍长眠在欧洲大地。随后,作者又带我们走进了德国大兵的墓地。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使我们对二战的思考有了更多的现实意味,同时也对欧盟今天的发展多了一些历史的认识。 作者还在书中记述了寻访钱秀玲女士的故事。在比利时被德寇占领期间,这位“中国小姑娘”无所畏惧地为拯救抵抗战士而奔走,成为比利时人民敬仰的英雄。正是由于作者的深入采访,才使得这段历史成为比中两国媒体广泛关注的事情。根据钱秀玲女士的故事编写的小说和电视剧已经在国内播出,现在我们又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女英雄的真实故事。 作者书中还写了他去珍珠港采访的经过和感受。和我们已经读到的许多写珍珠港的文章不同,作者是把珍珠港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去观察的。文中既有对旧址和纪念馆的描述,也有对美军舰艇的采访,还有对夏威夷岛现实的描写与自己的思考。它使我们的目光穿越历史,进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给美国带来的变化。作者把这篇长文放在集子最后,显然是有着深刻的用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如书中所述,二战结束以来,人们在不断深入地对这场洗劫进行着反思。从德国领导人的谢罪,到人们对战争根源的探讨,再到对人性的认识,都说明对二战的反思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于是,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欧洲的反思进入一个新的层面的时候,在亚洲,我们仍然要为一些早已清楚的最基本的历史事实费力地争辩着”?在写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文中,作者将日本作了对比,并记述了日本外交官企图封杀油画《南京大屠杀》在荷兰展出的事件。这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日本某些人企图抹杀侵略的历史事实,缺少的不仅仅是反思精神,而是一种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教育。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