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航海手记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5:06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2004年12月3日 领队 何明礼 吃早餐的时候,船长把电话递给我说,长腿妹想我想疯了。我断定这是船长感染了嘚嘚“闽人”修词风格。把电话拿来一看,不过是长腿妹听说我情绪低落,留给我一个鼓励 这天我们离开邦喀老岛这个渡假天堂,到旁边的邦喀岛渔村逛街买菜。我们放下橡皮艇,激活马达,绕到邦喀岛的东面,远远已经看到大渔船沿着海边停靠着,码头的桥趸都是用一捆树干直接裁进水里搭成的,上面钉了一小串小疙瘩,我们上码头时就得拉着粗绳踏着疙瘩,把自己拉上木桥。这样潮涨潮退都能上人下人,很原始而实用的设计,这里泊的渔船不少都挂上两排大光灯,用来吸引海产接近,白天不出动,一艘渔船回来不久,船老大是个华人,还在称鱼,十几箩不同品种的鱼,他们用的称也很古老,就是一条铁杆,一边放称铊,另一边是钩,把箩一钩一称一放,就完成量重和运上木头车的动作,简单有效。 这里最贵的是仓鱼,这种鱼肉质鲜甜。我到马拉思家里吃饭时她妈妈最受蒸这种鱼。随便挑一条鱼骨,她家人都知道是来自鱼的那个部分。这里不少渔船都是华人的,特别是大船,很可能他们的那位公公婆婆,就是那个英国军官Chapman的救命恩人。 这个渔村只有沿海的一条直路,路两旁建着平房,都是商店食馆,沿街一直走就会看到我们在海上已经眺望到的福建会馆、海南会馆和印度庙,再朝村里走就是民房。华人的菜摊都是一样的,十分亲切,我们正在买菜的时候,一队银乐队经过,都是小朋友,我以为是甚么庆典,后来巡游队伍中间出现一个乞丐样子的人,举着长树枝,后面就是几个哭得眼睛通红,穿著素服的女人。原来这是出殡,后面还有一队人舞狮。这种场面大概船长也看过不少吧,他一早就肃然起敬的在一旁垂手伺立。 午饭就在小食档解决。我们坐在路旁屋檐下,吃平民中式自助餐,粉丝什菜、猪耳仔、茄汁黄豆、鱿鱼,喝茶冰。街上行人不多,人客疏落。这是个憩静的渔村。 我们再乘小艇,到附近的荷兰村。荷兰人17世纪曾经在那里登陆,建立堡垒,后来遭到马来人反抗破坏,今天的荷兰村只有一个破堡垒,没有荷兰人。从遗迹向海边走,是个沿着沙滩搭成的马来高脚屋村,环境比较脏乱,但十来个小孩子在屋底下玩得很开心,女孩子在玩做饭,材料是沙、石、贝和木头,厨具是空瓶子、破杯破碗。男孩子手上没有玩具,看到我们的摄像机十分好奇。我们就把拍摄他们的片段播给他们看,最初他们对镜头很敏感,不是躲躲闪闪,就是过份造作,结果我请一位小朋友作摄影师,拿着数码相机拍下他朋友的脸,成为这辑相里最自然的一个脸孔。 回到邦喀老岛,经理Karen带我们到岛上的别墅参观。我们之前已经在海上把岛绕了一圈,没看到甚么别墅。原来它们是在岛的北面,依山而建,共有七间,整间别墅都被岛上原有的热带森林树木所包围,建筑物在动工前,已经勘察要留下那些参天古木,那里可以开辟建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都力求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打理这种别墅需要很多人力,光是小泳池一天就要清理两次,不能有一片落叶浮在水面,另外还提供私人厨师,加上如此幽静的自然景观,住三天房费一千美元可能不算贵,但住得起的人也不多,住不起的话,只要能在这里打工也很不错。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杨忠礼先生的私人大宅,沿着别墅区的路一直走就到大宅前,没有门口,没有大闸,一下车走几步,就是三层高的大屋,最底一层是开放式的大厅,四周没有墙壁,只有竹帘。大屋顶层还有一个小教堂。大屋向海的一边是个大庭园,下面还有一个小沙滩。一切都十分朴素舒适,与文莱帝国大酒店那个帝王套房的金碧辉煌成很大反差,也许真正富有的人不会感到需要弦耀自己。 相关专题:“凤凰号”下西洋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