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巡航导弹发展探索:从斗牛士到马斯下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5:09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自动地图匹配导航系统是现代地形匹配制导方式的原始运用,其优良的抗干扰能力深受美军将领的欢迎,许多人把这种制导方式当作TM-61的救星,马丁公司早期对这种导航系统并没有表示多少的的兴趣,但斗牛士A在导航系统上的缺陷备受众人指责,1952年,在空军装备司令部的要求下,马丁公司才开始在斗牛士A上测试这种导航系统。 正是由于改进的程度较大,所以1958年TM-61B被重新编号为TM-76,绰号马斯。导弹原型YTM-61B于1956年开始试射,在经过多次试射后,空军签订了生产协议,不过性能的提升也是靠金钱铺就的——每枚TM-76马斯价值25万美元,而TM-61C每枚只需6万美元。空军为其配备了爆炸当量110万吨当量的MK28热核弹头。1959年生产型马斯TM-76A投入使用并开始取代性能落后的TM-61A和C。 TM-76A由于在弹头内加装了雷达系统,为此其弹头整流罩采用玻璃纤维制成,雷达罩的颜色通常采用草绿色,而弹体的其他部位则是铝合金特有的银白色,为此导弹在飞行试验时格外的耀眼,加上发射时助推火箭发出的震天动地的声音,白沙导弹靶场周围的民众从几里外就能知道马斯在试验。有时还能看到几枚试验弹弹体腹部有一个很大的突起,这是为了能够将不多的几枚试验弹回收,试验弹在发射时在弹体腹部加装的安全气囊,用以缓冲导弹坠地时的冲击力。在试验时还有过不少的笑话,其中有一个是关于“导弹狗”的。导弹在发射后很可能和地面碰撞或者空中解体致使一些关键部件很难找回,靶场专门成立一支搜索队,这支搜索队的队员是德国产的纯种魏玛狗,靶场试验人员戏称它们为“导弹狗”,在发射前在导弹主要部件上喷上鲨烯,靶场的雷达追踪导弹至坠落区,然后派遣这些导弹狗前去搜索,据说其搜索成功率达到了95%,而美军其他部门甚至出资要求白沙靶场提供搜索战斗机零件等服务。 TM-61在发射时需要28辆辅助车辆跟随,为此TM-76A对保障车辆进行了彻底的优化,辅助车辆从28辆一下子减至2辆。导弹的发射架,发射前的自动检查设备和燃料贮存器,燃料加注设备全部集中在了牵引车和发射车上,这种重7吨的牵引车上除了导弹外,还装有导弹的零部件。 TM-76A的一大创新是装备了可以折起的弹翼,原先的TM-61A和TM-61C的弹翼无法折起,在运输时只能将弹翼拆下单独运输,工作量较大。TM-76A的弹翼可以在旋转90度后向后折起,然后可以整体推进C-124运输机内。 ▲ TM-76的部署 TM-76A生产后,主要配置在两个海外基地,即联邦德国的哈恩空军基地和桑巴乔空军基地,其中哈恩空军基地下辖隶属于38战术导弹联队的89战术导弹中队,405战术导弹中队,586导弹维护中队。桑巴乔空军基地则驻扎有38战术导弹连队的主要作战单位,包括822、823、887三个战术导弹中队和附属中队。这些中队中大部分由美军士兵组成,许多美军士兵在美国本土的奥兰多空军基地(佛罗里达)接受了9个月的基本训练后,连同家眷被空运至德国。在1956年局势紧张时,他们不仅要在德国举行发射演习,而且还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利进行发射演习。在弹道导弹服役以前,这种无需跑道的武器具有非同寻常的威慑威力,据后来38联队司令官佛瑞德·W·维特准将回忆,每枚导弹都曾瞄准东德或者欧洲中部的目标,只要一接到命令,几百枚的导弹就会在瞬间奔向各自的目标。 在TM-76A研制成功后,由于采用低空飞行的作战模式,为此其航程并没有比TM-61A/C提高多少,局势的紧张迫使美军装备一种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巡航导弹,马丁公司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改变马斯导弹的作战模式,即采用高空飞行的方式,其射程将可以远远超过2000公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重新研制一型导弹所需的庞大经费,而且可以不用再另外培训操作人员。1959年,马丁公司开始研制TM-76B即马斯B,采用了AC火花塞公司研制的惯性导航系统代替原来的地图匹配导航系统,导弹采用高空飞行模式,射程从A型的1300公里激增至3700公里。导弹在1960年7月11日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 B型弹由于采用惯性导航系统,为此必须采用固定发射场,马丁为其设计了类似于现在洲际导弹的发射井装置,不过马斯B的发射是在地面上完成的。发射井上建有被士兵戏称为“狗屋”的发射站,导弹平时安置在井下,战时可以通过提升装置快速提升到地面发射。 TM-76B和TM-76A的最大的区别就在外形涂装上,由于B型弹的弹头内没有装备类似于A型的雷达系统,为此其弹头整流罩为铝合金材料,使得TM-76B通体银白。 TM-76B于1961年开始装备部队,首先装备的是联邦德国的比特伯格空军基地,基地内驻扎有第71战术导弹中队,这支中队接替解散的38中队。另外一个装备马斯B的是美军位于冲绳岛上的基地,1960年美军批准在这个敏感地带设立马斯B导弹基地。驻扎在这个基地内的是489战术导弹连,这也是马斯导弹的最后使用作战单位。 1963年,美军为了方便议会和五角大楼的文职官员能够分清导弹的编号体系,将马斯的标号由原来的TM-76改成MGM-13A,而生产型马斯即原来的TM-76A则被赋予编号MGM-13B,马斯B即TM-76B则变成了CGM-13C,其中MGM意为“移动式地面发射导弹”,CGM则表示“兼容地面发射导弹”,但原来的编号后缀A/B改成了后来的B/C造成了不小的混淆,所以在1964年,美军又更改了编号体系,把原来的TM-76A/MGM-13B统一更改成MGM-13A,TM-76B/CGM-13C统一更改成CGM-13B。编号体系的更改致使后来大量的文献出现了错误,甚至在美军军方出版的报刊中也将马斯的编号搞错。 1964年早期服役的马斯A开始退役,1965年,新上任的国防部长罗伯特决定用飞行速度更快的MGM-31A潘兴A取代性能已经落后的各型马斯,这个决定加速了马斯的退役速度,马斯A于1966年全部退出美军现役,剩余的马斯B也于1971年全部退出现役。美军挑选了部分状况较好的马斯当作靶弹,这些靶弹的编号为和原来的类似,即MGM-13A/马斯A为MQM-13A,而CGM-13B/马斯B则为MQM-13B。 美军早期的导弹编号系统 美军的导弹编号体系经历了数次变更,最早在1948年,由于各军种的导弹种类不是很多,而且刚开始研制导弹时费用高昂,为此采用三军联合命名的方式,例如导弹名为XSAM-N-2A,则第一个字母X表示这种导弹还处于试验状态,如果第一个字母是Y则表示已经服役但还在军队中测试。S则表示发射环境为陆地,A则表示所要攻击的目标所处的环境,A表示空中,中间的N则表示服务的军种为海军,空军为A,陆军为G。如果这枚导弹不是仅被一个军种采用,则可以将服务军中的代号连起来表示,例如XSSM-AGN-1,中间的AGN表示这型导弹同时被海陆空三军采用。2表示导弹的编号,最后一个字母通常表示的是改进后的型号,通常在字母表中越靠后则表示是越新的改进型号。1951年,由于各军种导弹种类的增多,这种通用编号体系漏洞百出,为此美海陆空三军的导弹系统开始分开编号,空军采用飞机的编号系统,其中B表示对地攻击导弹,F表示防空导弹,X表示试验型导弹。1962年,美国空军又采用另外一种编号体系,用SM表示战略地对地导弹,TM表示战术地对地导弹,IM则表示拦截导弹,GAM则是制导空射导弹,GAR则表示制导空射火箭弹,RM表示试验型号导弹。□ 本刊特约撰述 杨增辉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