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 > 正文

军史漫谈:诺曼底登陆日“D-Day”故事知多少?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06日 14:13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6月6日电 6月5日,来自世界各地17个国家的领袖和数以万计二战老兵将聚集在法国西北部的海边,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1944年6月6日,盟军部队在诺曼底登陆,发动了导致二战在欧洲结束的战役。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为解放法国和最终击溃法西斯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D-Day”(诺曼底登陆日)和“H-Hour”(进攻时辰)也成了战时家喻户晓的代名词。

  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具有特别政治意义:法国总统希拉克破例邀请了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这是德国领导人首次参与其盛,标志着法德领袖友谊猛进,同时也反映两个昔日敌国今天已发展成为亲密盟友。目前还不知道退伍军人组织对德国总理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会有什么反应。

  十年后诺曼底老兵或绝迹

  对于二战老兵来说,今年的心情特别激动还有其他原因: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长途跋涉,到诺曼底参加十年一次的大典。二战结束近60年了,当年参战的军人现在最年青的都已超过75岁,可能活不过下一个十年。

  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前夕,华盛顿上周末也举行了国觞日盛大集会,并庆祝期待已久的二战纪念碑广场的落成。成千上万年迈的二战老兵在家人和朋友搀扶下出席了典礼。据估计,参加过二战的1600万老兵中只有约400万还在人世,目前平均每天有1000多名老兵去世。

  有媒体说,随着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渐渐离世,这次借广场揭幕典礼的相聚,可能成为他们的“绝唱”("the last hurrah")。

  为了保存历史,美国国会图书馆特地在广场搭设帐篷,邀请老兵们叙述他们战时的经历。这项称为“退伍军人历史档案”的口述历史计划,利用电脑把退伍军人的故事记录下来,并

  把内容存放到国会图书馆的网站上,供民众阅读。这个电脑系统也能把老兵拥

  有的珍贵历史照片放到互联网上。据外电报道,许多年青义工边听老兵叙述往事,边激动得流泪。

  另一方面,英国两家报章最近对年青一代进行测试,考他们对"D-Day"的认识,结果大失所望。当今的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竟然知之甚少:

  大兵雷恩指挥登陆战?

  《星期日电讯报》测试对象是1309名10至14岁的学生,只有28%能正确说出诺曼底登陆行动的内容,只有32%答对登陆的时间和地点。

  在回答谁参与登陆行动的决策时,只有39%给对答案:邱吉尔首相。其余叫人喷饭的答案包括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和他的父亲老布什、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也有人张冠李戴,说是黑人影帝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

  登陆行动的地点,有人说在纽西兰、有人说在德国、也有人说是英格兰本土两个沿岸城镇。

  该报的结论是,60年后的今天,英国年轻一代大多已经不知道这场对二战具有关键性意义的重要战役为何物。

  只有一名学生答案全对,原来他是从“D-Day”电脑战争游戏“认识”历史。

  《每日镜报》则对1000名25岁以下的年青人进行测试,将近三分之二对“D-Day”十分无知,不知时间地点或战争详情。一名20岁学生答说:“我肯定它发生在60年代。我猜确实的时间是1962年。”

  一名16岁少年说:“D-Day代表Doomsday。”。

  而最荒谬的答案,莫过于一名学生说,诺曼底登陆行动的统帅是雷恩大兵。他显然听说过史匹堡导演的《拯救大兵雷恩》(Saving Pri-vate Ryan),但分不清戏里戏外的故事和人物,还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指挥千军万马的重任付托给一名历史上不存在的大兵。  

  好莱坞战争电影和电视片对后代的影响很大。而50至70年代多位治学认真的记者和作家结合了历史文献和口述历史(访问战争生还者)写成的多部史籍,也成了现成的电影题材。

  当中的经典之作包括:

  “The Longest Day”(《最长的一日》,1959年版),作者:Cornelius Ryan。

  “A Bridge Too Far”(《夺桥遗恨》,1974年版),作者:Cornelius Ryan。

  “Enemy At The Gates”(《兵临城下》,1973年版),作者:William Craig。

  官方文献配合口述历史

  《最长的一日》说的便是“D-Day”第一天发生的事件,作者研究了英美德文献和访问了700多名生还者,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底战役的来龙去脉和战况。

  《夺桥遗恨》说的是1944年9月盟军发动的“菜市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企图一举攻入德国并解放荷兰,不料德军顽强抵抗,英国第一空降师差点全军覆没的故事。

  《兵临城下》说的是历史上“最血腥战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俄、德双方死伤200万人,其中50万是平民。

  《最长的一日》和《夺桥遗恨》在60和70年代拍成电影,都具有高水准,前者上映时还取了个贴切的华文片名《碧血长天》,两片战争场面宏大逼真,叙述角度也相对比较中立,忠于原著。

  反而是数年前改编的《兵临城下》叫人失望,把可歌可泣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大时代大气势,浓缩简化成两名狙击手之间的对决和乱世儿女情的老套故事,一点也不尊重原著。

  近年来,如果不是史匹堡执导的《拯救大兵雷恩》和他后期监制的写实电视战争系列《战火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年青一代对二战的认识,可能更加贫乏。

  记者对二战事迹感到兴趣,是始于中学后期。当年《读者文摘》中文版的书摘经常介绍好书,记者拜读了译笔简直不露痕迹的《夺桥遗恨》和《兵临城下》节译本,意犹未尽,特地去找原著来读,而《最长的一日》则是先看电影《碧血长天》后读原著;靠着翻字典学英文,好不容易才把它们读完。这几本书收藏了几十年,都已发霉却不舍得丢弃,只因心中尚存一线希望,孩子将来也许会有兴趣阅读。

  电脑战争游戏草菅人命

  想当年求学时压力不大,有充裕时间阅读杂书,哪像今天的学生,功课忙不完,学校假期还得强制参加课外活动和补课,没多余时间读课外书,更何况是二战时代老掉牙的历史故事。

  看来,要孩子对二战著名战役有粗浅的认识,只好走捷径,干脆让他观赏史籍改编的电影光碟,恶补一番算了。最近带他观赏《木马屠城》(Troy),事后听他说起战争的可怕(当然他最欣赏的还是戏中特技效果),总算聊以告慰。

  最怕他像那位英国学生,通过玩那草菅人命、杀人如麻的电脑战争游戏而认识二战历史,那才真的是可悲呢!(早报网/公孙笑)

  相关专题: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