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1000公里,超4倍音速
美国研制出新型反舰导弹
“这是针对21世纪先进舰艇的杀手,即便硕大的航母也不例外。”11月12日,当美国新型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在南加州外海成功进行第二次发射试验并摧毁一艘靶船后,该项目的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导弹火控部门副总裁迈克·托斯基牛气冲天地发出这般“豪言”。
据美国“环球战略网”披露,为有效抗衡中俄等国在新式反舰武器研发上的进展,美国加速研制“远程反舰导弹”,以便能从更远的距离上精确攻击对方舰队乃至反舰导弹发射平台。
填补火力空白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许多最新最酷的武器都是其开发并“尝鲜”,而与美军交战的对手则成为新武器测试的“小白鼠”。但反舰导弹在较长的时间却成为被美军“遗忘的角落”,自1977年部署鱼叉导弹以来,美国海军几乎没换过什么花样,究其原因,无非是美国认为自己的海军超强,在大洋深处几乎没有对手。于是,“无需求,无科研”,让美军反舰导弹在“鱼叉时代”逗留了30多年。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环境因技术发展而持续改变。迄今为止,世界上有17个国家研制了100多种反舰导弹,比如:俄罗斯用潜艇发射的3M54E1型反舰导弹,对大型水面舰艇极具威胁性;中国自主研发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在射程、速度和打击精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能攻击距离在1500公里之外的航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开始重视“远程反舰导弹”。正如美国国防部一位官员所说的,美国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垄断地位正在被削弱,“特别是在可超视距攻击的远程、精确反舰巡航与弹道导弹领域,美国必须急起直追”。
具体到作战指标,五角大楼的要求是发展一种“远程反舰导弹”,能够在1000公里的距离上压制敌方舰队。更重要的是,该导弹要作为正在实施的“空海一体战”战略体系的一部分,是五角大楼的“撒手锏”武器之一。经过激烈的竞标,实力雄厚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击败各个对手,于2011年拿到研发合同。按照项目负责人托斯基的说法,一旦“远程反舰导弹”服役,美国海空作战平台将有能力“在敌方的反舰导弹射程之外发射该导弹,不用照面就赢得胜利”。
反舰导弹“家族”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远程反舰导弹”实际是一个反舰导弹家族,即分为两大型号:“LRASM—A”是一种亚音速隐形空射型,“LRASM—B”是一种超音速舰射型。对同时搞两种版本,经验老到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团队的解释是:导弹高速化是不二的作战突击法宝,“跑得快”留给对手的防御时间就越短,有道是“迅雷不及掩耳”。可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开发传统意义上的巡航式超音速反舰导弹,离不开体型硕大且结构复杂的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这令大多数舰艇和飞机有“难以承受之重”;另外,超音速导弹特别消耗燃料,同样的距离,超音速导弹所需燃料要比亚音速导弹多出一倍多,而且超音速导弹因弹体和高密度空气摩擦,会产生明显的红外热源信号,使防御方在很远距离上就能发现,无形中就抵消了超音速导弹的速度优势。可见,超音速和亚音速反舰导弹各有优缺点。
正是意识到反舰作战的复杂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索性在一个项目里安排两种导弹同时研发,好在这两种导弹都承袭了该公司的技术,因此相关研究非常迅速。“LRASM—A”导弹就是基于该公司已有的导弹技术发展而来的。该导弹重约1021公斤,弹长4.72米,弹径0.55米,翼展2.4米。其动力装置为一台威廉姆斯公司生产的F107—WR—105涡扇发动机。弹体采用大量的复合材料,并结合其弹体几何设计,大大降低了导弹的雷达辐射,增强了隐形性,从而提高了突防能力。同时,“LRASM—A”导弹还增加了额外的传感器和子系统,使之具备较强生存能力,用来打击受到强大防空系统保护的目标。由于采用新型发动机,以及扩大了弹体内部燃料箱的容积,“LRASM—A”导弹射程将超过1000公里。今年美国进行的两次试验都由“LRASM—A”导弹完成。试飞过程中,该导弹靠自身传感器探测,飞向预想攻击区域,接近目标区域后,导弹进入低空飞行,后准确探测并击中移动靶船。
与“LRASM—A”相比,“LRASM—B”的研发难度要大得多。弹体重约900千克,长6.4米。它选择了改良型冲压喷气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无需携带助燃氧气罐,而是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助燃。更神奇的是,该导弹的燃料在流向发动机燃烧室的同时,还吸收掉了发动机的热量,从而给导弹降温,增强了燃料的燃烧效能。双重作用让“LRASM—B”导弹飞得比其他任何反舰导弹都快,速度可能会超过4倍音速,射程则与“LRASM—A”不相上下。“LRASM—B”导弹还集成了众多的保障传感器以及航电设备,在速度和隐形之间实现了性能上的平衡。根据美国海军提出的性能要求:即使潜在对手对美国海军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干扰,试图影响导弹的飞行线路,LRASM—B反舰导弹也能有效击沉敌方舰只。
美国的“快速全球打击”战略
据分析,美军这套“远程反舰导弹”是其一套新型“常规快速全球打击系统”(C—PGS)中的一种武器,C—PGS将使美国具有在1小时内打击全球任意角落的能力。如果它能成功实施,那么它将为常规打击能力赋予新的含义,并会对世界安全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香港《亚洲时报》披露,美国抛出C—PGS概念,无非就是想使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网络战、反卫星作战、防空和反舰武器、潜艇以及弹道导弹领域的投入变得无效果,使美国在军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具有对全球任何区域进行军事打击的能力,即由过去通过把兵力派往世界各地来维系自己的霸权,转变为坐在家里“打击全球”。
香港《亚洲时报》认为,五角大楼大力发展C—PGS系统,旨在向中俄等国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不要再白费心思,“因为事实将最终证明,美国海军仍将无可争议地保持着军事霸主地位”。而如何有效应对美国C—PGS系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该系统太特殊了,它除了LRASM,还包括“猎鹰”超音速飞行器计划、“黑燕”高超音速飞机、X—51超燃冲压发动机验证机和以民兵—3洲际核导弹为基础改进的常规打击导弹,等等。
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等国面对美国新概念武器的“挑衅”,并非真的没有还手之力。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资深研究员罗杰·克利夫指出,中国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在对华军事较量中如何部署水上舰船,至少它会迫使美方军舰在导弹防御方面同时关注来自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威胁。他说:“我的理解是,单靠一艘宙斯盾军舰无法同时兼顾两方面的威胁,因此必须把一部分舰船用来防御巡航导弹和飞机,其他的用于防御弹道导弹。或许东风—21D导弹本身不能改变战局,但它使美军面临的威胁多了一个方面,从而给美国总统或太平洋部队司令官增加决策上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