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王助帮波音掘取商业发展的第一桶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7日 11:14 新浪军事
中国人王助帮波音掘取商业发展的第一桶金(图)

中国人王助帮波音掘取商业发展的第一桶金(图)

  如果没有中国人王助,波音的故事可能会有另外一个版本。他是波音公司的第一任工程师,C型水上飞机的缔造者,帮助波音掘取了商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他是中国早期有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制造技术专家,中国近代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然而,一直以来,即使在中国,他的故事仍然鲜为人知。而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航空市场,王助的故事也逐渐为世人所了解,他为波音公司以及中国早期航空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才为世界所承认。

  西雅图著名的飞机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些王助的个人资料、

老照片和一块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铜匾。这是世界上唯一的纪念王助的展览,这些发黄的照片记录了航空工业萌芽时代的景象,先行者的艰辛与蹒跚,探索者的欣喜和冲动,仿佛一位老者,娓娓讲述着王助的传奇人生。

  与飞行的不解之缘

  王助,字禹朋,1893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12岁高等小学毕业,正值清廷兴建海军,他考入烟台海军水师学校。16岁以优异成绩毕业。

  1909年,王助和巴玉藻、王孝丰、曾治经等9人由清政府大臣载洵、萨镇冰在出洋考察时带往英国。1910年进入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就读。1912年暑假,王助与巴玉藻一起凑了2镑钱,到离厂不远的温德梅湖上,跟飞行家波特飞行了一次,从此他们就与航空结下不解之缘。他们后来又进入德兰姆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15年王助等人毕业后留在英国监造清政府订购的两艘军舰。后因欧战战火蔓延,王助和巴玉藻等4人奉命转赴美国深造。

  这是王助第一次踏出国门,这次不寻常的旅行打开了这个年轻人的视野,也奠定了他此后的事业基础。

  邂逅波音

  到美国后,王助一行人先入寇蒂斯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并获得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在课程十分繁重的条件下,王助与巴玉藻仍主动去寇蒂斯和通用等飞机工厂实习,而且非常认真,从设计、制造到钳工、锻工等技艺无不认真研究。他们经常深入车间,搞得一身油垢。这种深入实际的工作态度一直贯穿王助的整个职业生涯。

  而在1916年,一个名叫威廉·波音的年轻人在西雅图创立了“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耶鲁大学退学的年轻人创办的企业会发展成为20世纪的传奇企业——波音公司。那一年,威廉·波音和一个热衷于航空事业的海军军官威斯特夫尝试着生产水上飞机,这架飞机以两个人的名字被命名为B&W。1916年,威斯特夫接到归队的命令,在离开西雅图之前,威斯特夫写信给麻省大学的一位教授,希望他能推荐一位毕业生。

  王助就是这位被极力推荐的学生——这样,波音飞机制造公司迎来了她的首任工程师。

  C型水上飞机背后的人

  “B&W-1”型飞机是波音的第一架飞机,然而确销路不畅,经过多次改进,王助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架双浮筒双翼的“B&W-C”型水上飞机,并于第二年成功地通过了试飞。该机作为波音公司制造成功的第一架飞机和开辟美国第一条航空邮政试验航线的飞机而被载入史册。美国海军部认为这种飞机兼具巡逻艇和教练机的双重功能,一次就订购了50架,这份订单为波音公司带来57万美元的收入,新成立的波音公司从此开始站稳了脚跟,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

  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

  一战结束后,王助离开了波音返回中国,王助等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归国的航空工程技术人员。王助等回国后,即向海军部提出创办一个小规模飞机制造厂的建议。1918年2月,中国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王助被任命为副处长。1919年8月,王助与其好友巴玉藻等人殚精竭虑,反复试验, 终于为中国海军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1号”初级教练机。1922年8月,王助又与巴玉藻合作,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浮坞,由上海江南造船所制造成功,解决了水上飞行停置和维修的难题。

  从1918年到1930年的12年间,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飞机15架,并培养出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使马尾成为中国初期航空工业的摇篮。

  1928年9月,王助调任上海海军总司令部飞机处处长,后到福州任海军飞机制造处处长。1929年5月,美国寇蒂斯·赖特飞机公司与中国国民政府合作创立中国第一家民航公司——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事有凑巧,美方驻沪代表兼公司董事正是王助的同学韦斯特维尔德。韦氏找到王助,请他共事,王助欣然接受,受聘中航任工程师,在上海龙华机场负责飞机组装与维修。

  1933年8月, 航空署隶属军事委员会与美国合资经营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简称中杭厂成立,并于1934年建成投产,王助被任命为第一任监理,是中方的最高负责人。他在任3年期间,中杭厂修理、组装和制造飞机235架,是旧中国历史上修造飞机最多和最著名的一个飞机制造厂。王助为人正直严肃,极有魄力,作为技术权威,他仪态严峻,却又热心助人。在合资厂期间,他深受同事的尊重和爱戴。1938年春,王助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商谈中苏航空合作事宜,并任驻苏援华代表团高级顾问。

  抗战爆发,中航厂和航委会几经辗转迁移。1939年 中国航空研究所在成都建立,王助任副所长,航空研究所后扩充为航空研究员,研究院在王助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利用国产材料研制出大批急需的航空器材和备件,还研制出多架独特的飞机。

  由于种种原因,1946年,王助辞去副院长职务,复回中国航空公司任职总经理,并于1949年转往台湾。

  波音铭记的中国人

  1955年,王助成为台湾成功大学的航空工程教授,年逾古稀的王教授,每去学校,均以步当车,他的敬业精神,极为同仁和学生所敬仰。在任教10年中,他为备课和学术研究,常深夜不眠,健康逐渐衰弱。1965年,73岁的王助由于肝病在台南病逝,终年73岁。

  王助著作颇丰,如《飞机之V字尾》、《航空人员之体重与身高》、《飞机设计手册》等,在旧中国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为振兴科技,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王助妻子萨圭申是清末海军大臣萨绩冰之孙女,将门淑女,伉俪情深,可惜膝下无嗣。巴玉藻将爱子钟英过继给王助为义子,更名王钟英。钟英长大后继承父业,入重庆中央工专,再入航空研究院和中航公司工作。1949年,钟英也赴台侍奉义父母至终。

  后记:波音的档案中至今存有王助的第一张工资单,在波音工作的很多华裔工程师,特别是Boeing Asia American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BAAPA)的会长唐克(Key Donn)先生,在大量的史料中进行筛选和考证,搜集了很多关于王助的信息。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2005年8月,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在“红色谷仓”(波音早期的办公室,现为西雅图飞行博物馆的一部分)举行了盛大的王助个人主题展览的揭幕仪式,出席仪式的是航空业界的领袖人物,包括波音中国总裁王建民先生。BAAPA还向西雅图飞行博馆赠送了一面刻有王助肖像的铜匾。波音公司希望以此来纪念这位不朽的航空工业先驱,这位永载波音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史册的的中国人。

  简历

  1893年8月10日 生于北京。

  1905年 考入烟台海军水师学校。

  1909年 烟台海军水师学校毕业,奉派赴英国深造。

  1910年 考入英国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后又进入德兰姆(Durham)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1915年 获得德兰姆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后又奉命赴美国深造,进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航空工程。

  1916年 获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1917年 出任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工程师。年底回国。

  1918年 出任海军部

福建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副处长。

  1928年 出任海军总司令部上海海军制造飞机处处长。

  1929年 调回马尾继任海军制造飞机处处长。

  1931年 出任中国航空公司任总工程师。

  1934年 被任命为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第一任总监理。

  1939年 出任成都空军航空研究院副院长。

  1949年 出任中航公司总经理职务,并转往台湾。

  1955年 在台湾成功大学任职机械系教授。

  1965年3月4日 逝世于台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