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秘密今天曝光:日本航母计划1959(组图)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15:39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来自昨天的秘密在今天曝光了——日本航母计划1959 ⊙ 最近日本海自提出了直升机护卫舰的方案,这种“航母擦边球”暴露了日本一贯的野心。面对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我们特邀章骞先生根据尘封几十年后才披露的史料,叙述一个狂热的航母之梦。 □ 本刊特约撰述 章 骞 ◆ 名实不符的“直升机搭载护卫舰” 2000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日本防卫厅的五年计划(2001至2005年度):《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简称《新中期防》)。在这份国防计划之中,有一款新型的舰艇颇为引人注目,其登场亮相也掀起了军事评论、新闻报导等各界一片哗然的风波。这种舰艇官方名称为“13500吨型直升机搭载护卫舰(DDH)”,而其神秘的面纱后究竟藏着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才能激起如此的风波呢?首先,我们有必要对那个含糊隐讳的名称作一番解释,护卫舰这一名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为了避“军”字之讳,而对军舰的公开称呼,这和其他各国海军中护卫舰的定义并不相同。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分类里,“护卫舰”还包括以防空为主任务的DDG、以反潜为主任务的DD、以及较为小型,护航为主任务的DE。稍微熟悉美国海军式舰艇分类记号的朋友一看便知,它们分别代表导弹驱逐舰、驱逐舰以及护航驱逐舰,而这个所谓“13500吨型直升机搭载护卫舰(DDH)”中的DDH则意为直升机搭载驱逐舰。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舰种类分。 然而,又有一个新的疑问紧接着出现,只要有一点军事知识的人都明白,一艘驱逐舰的排水量通常在5000-6000吨左右,而本舰却令人难以置信地高达13500吨以上!这在世界造船史上是闻所未闻的。而看了日本防卫厅以及海上自卫队发表的“形象图”以后,可以说即使对于海军毫不关心的人,自然而然能得出的反映便是∶“日本人在计划建造航空母舰了!” 事实上,在日本战后的防卫计划中,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大家都知道,在上一个世纪的那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曾经在太平洋上横行一时,而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机动部队”,更是扮演着其急先锋和主攻手的角色。对于日本海军而言,航空母舰不但是一个强大海军的象征,更是他们的骄傲。虽然日本在1945年惨败以后,曾信誓旦旦痛改前非,放弃武力,同时又制定和平宪法,解除其陆海空武装,并声称永不保有军队,然而,还在海上自卫队成立以前的1950年10月,也就是日本公布其和平宪法仅仅四年以后,在厚生省(相当于卫生部)的复员局残务处理部所属的旧海军出身的一部分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为今后可能到来的再军备制定起计划来了,他们那时编制的《研究资料(关于军备再建的资料)》中便明确提出∶“日本应当保有的海上力量为,护航航空母舰4艘、潜艇8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13艘等……”拿近的来说,在1981年的一份由引退了的自卫队高级干部所组成的日本战略研究中心曾经对日本政府和执政党自民党所提出的名为《有关防卫力整备的报告》的备忘录,其中有关水面舰艇的章节中说∶“护卫水上部队应该组成七个‘护卫队群(特遣舰队的委婉说法)’,其中五个,除了各自拥有可以分别连续作战2到3个星期的反潜直升机以外,为了拦截‘对象势力(假想敌的委婉说法)’的陆基轰炸机,还需要配备一艘作为核心的可以搭载截击机和反潜直升机等等的大型护卫舰……”虽然这里“航空母舰”这个单词被“可以搭载截击机和反潜直升机等等的大型护卫舰”所替代,但是从这里显而易见地可以被发现,海上自卫队对于航空母舰的保有,可以说是一种苦涩的“恋情”,那样的情深意切,却又是那样的求之不得。 这次的“13500吨型直升机搭载护卫舰(DDH)”计划可以说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为了实现保有航空母舰这个目标的又一次正面强攻,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有一场为世人鲜知的这样的强攻,可那一次,却是一个相当具体化了的直升机航空母舰建造计划,本文意欲以这一项计划为中心,回顾一下日本战后对航空母舰那一腔缠绵的“苦恋情”。 ◆ 流产了的“新日本海军再建案” 1952年在美军的指导下,日本成立了“海上警备队”,两年以后的7月1日,由于防卫厅法的施行,“海上警备队”又被改称为“海上自卫队”,从建立迄今已经有5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50年期间,经过多次的扩军,已经形成了一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海上力量。但是由于战后和平宪法的约束,发展攻击性武器成了一种禁区,因此,象航空母舰这样明显属于进攻型舰艇,尽管防卫厅、海上自卫队的相当一部分人士那样的朝思暮想,然而慑于舆论的压力,日本战后的航空母舰方案可谓几经沉浮,呼之欲出。虽然防卫厅对此进行了否定,但是事实上,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可谓公开的秘密。 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早的航空母舰“梦”早在其第一次防卫力整备计划(昭和33-35〈1958-1960〉年度间的建舰计划)制定以前的1952年,其前身“海上警备队”创建时便已经开始,1951年9月8日,美国根据《美日安保条约》,向日本出借了包括10艘(以后又追加8艘)1450吨塔科马(Tacoma)级巡逻舰(PF)(日本称之为楠级)和50艘300吨级登陆支援艇(LSSL)(日本称之为百合级)。这些舰艇划归了当时的海上保安厅,并为此建立了新的部队,即海上警备队。为了筹备编制这个新日本海军的摇篮,野村吉三郎(海兵26期),那位在“一·二八事变”后期就任过侵华日军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而在虹口公园被朝鲜义士炸瞎了一只眼,以后官拜至外务大臣,并在珍珠港事件前夕就任驻美国大使,进行过徒劳无益的媾和活动,却被美国当时的国务卿赫尔斥为“卑劣无耻”的原海军大将倡议下设立了一个叫做Y委员会的组织,这个Y委员会是由以曾经担任海军军务局长的山本善雄原海军少将(海兵48期,海大29期)为首,10名原海军人员、海上保安厅职员为委员,和14名委员辅佐而组成,负责接受那些借贷舰,并召集乘组员,进行训练和编制舰艇部队,事实上它便成为日后重建日本海上力量的骨干组织。 在这个阶段,以山本善雄为中心的原海军方面委员和也担任过海军军务局长和大本营海军部总合部长的保科善四郎原海军中将(海兵41期,海大23期)制成了一部被称为《新日本海军再建案》的研究报告以用作日后再军备的蓝图。这项研究报告由野村和保科向美国海军上层机构提交,但是却没有得到美方的同意,据说原因是由于其内容过于庞大。根据1989年原日本海军和海上自卫队民间组织水交会刊行的铃木总兵卫(日后曾任海军历史保存会主事)所著《闻书·海上自卫队史话》一书中披露,海军再建案的目标是341艘各类舰只加若干杂务舰艇(参看表1),海军航空队飞机750架。 而根据1952年7月6日的《周刊朝日》的《联合舰队始末记》一文,虽然看上去比较详细,但是与上表相比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出入。那篇文献里披露的方案是这样的∶8000吨护航航空母舰4艘,6000吨巡洋舰2艘, 2020吨驱逐舰1艘,1200吨护卫驱逐舰21艘,1760吨护卫海防舰乙6艘,1280吨海防舰甲46艘,990吨海防舰乙62艘,965吨海防舰乙6艘,1000吨布雷舰1艘,600吨猎潜艇60艘,600吨扫雷艇24艘,1500吨运输舰6艘,500吨布雷舰2艘,1000吨的潜艇6艘,加上美军已经提供的护卫舰10艘,LSSL登陆支援艇50艘,如果不含若干杂务舰艇,共计307艘308300吨,海军航空队的战机则为1800架。 从总的情况下看,与《周刊朝日》那样的民间媒体报导相比,无疑应以原海军以及海上自卫队人员组成的水交会披露的那份资料应该更与原计划接近,但这里姑且撇开其中的出入,将视点集中在航空母舰上吧。 通过上述两种资料可以看出,它们的相通点都是有着4艘护航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然而其他方面看上去可信度较高的水交会资料所称,当时计划引进的是护航航空母舰4艘共24000 吨,即平均一艘6000吨,从美军二战时大量建造的同类舰艇看来,即使最小的博格级或者卡萨布兰卡级也要有7800吨,倒与《周刊朝日》所说的8000吨级相近,到底是在吨位上耍文章,还是重新定购,或者是资料的错误,目前依然众说纷纭,该舰的真相目前依然锁在神秘面纱的后面。 就当时的全球海上力量对比看来,西太平洋上俄国海军的势力依然没有完全成熟,美国海军完全可以从容应付,因此对于日本海上力量的期待他们并不是十分迫切,相反,对于美国而言,太平洋战争中海上鏖战的梦魇依然记忆犹新,他们自然不希望重新唤醒那过去可怕的对手;而就日本本身而言,50年代时国民经济依然薄弱,国家尚未从战火的废墟上复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预算进行昂贵的海军再建工作,同时又没有航空母舰保有的舆论准备,因此,这个方案只是稍稍闪现以后便失去了踪影。不过,这个流了产的新海军重建计划,是一次对达到保有航空母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一场“偷袭”,也可以说是战后日本航空母舰之梦的开端。 ◆ “二次防”直升机航空母舰的全貌 如果说50年代中曾经一度闪现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海军再建方案中的护航航空母舰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的话,60年代再度浮出水面的直升机航空母舰建案,则是一个极为具体,几乎就要实现的鲜明计划。 从1958年开始,随着驻扎在日本的美军急速撤离,美军的基地进一步缩减,日本开始了制定其最初整军计划∶第一次防卫力整备计划,简称“一次防”,旨在“策定主眼于骨干防卫力的整备”,该计划从1958年度开始,到1960年度完成。到了1961年7月,紧接着第二次防卫力整备计划,简称“二次防”也被决定,与“一次防”不同的是,“二次防”是一项五年计划,从1962年度至1966年度,为的是“更新陈旧装备,力图引进对空导弹的同时,对其他精锐装备的运用进行研究。”这个“其他精锐装备”中,也夹带了一些不是那么公开的货色。 在90年代中期,有一项准备加入“二次防”的秘密计划被一位名叫冈田幸和的造船技师和舰艇研究家公诸于世,他当年在工作中获得了一种舰艇的部分设计蓝图,那竟然是一艘航空母舰!据他回忆说,那还是在1959年,日本海上幕僚部就开始秘密进行直升机航空母舰的研究行动,同年8月,又委托技术研究所匆匆完成了该舰的草案配备图,而作为具体方案得以探讨,其目的也就是为了上“二次防”这班公车,进而实现日本保有航空母舰的梦想。最终的结果,还是慑于舆论,担心冒“违宪”的大不韪。同时,这种日方精心设计的航空母舰也必然由于和美国的远东地区海洋战略相抵触,也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压力。正是由于上述阻力作梗,经过相当反复的讨论,还是因为“目前保有的时机依然尚早”,而在公开亮相以前就再一次被否决。 这些图纸便在冈田先生的阁楼里沉睡了35年,这期间该设计方案根本不为世人所知。直到他认为已经解秘的时候已到并在杂志上进行了发表时,才揭开了这一惊人的事实。此外,冈田先生还根据这些图纸绘出该舰的两视图以及推算出其大致的数据。以下所列举的各种图表数据,也基本上是根据冈田氏的资料以及他的推算结果而来。 从图纸可以看出,该舰的全长为166.5米,水线长160米,最大宽度22米,吃水为6.5米,根据上述数据,可以推导出其标准排水量约为8000吨,通常排水量大约是12000吨,最大排水量在14000吨左右。采用可能性比较大的,是“二次防”同期的天津风级驱逐舰的同型的主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应该是两台30000马力蒸汽轮机,两锅炉,两轴,推定航速约为29节前后。 该舰的船形呈船艏楼型,其基本格局还是没有摆脱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航空母舰的状态,从船楼后端到舰艉上甲板的小艇搭载甲板之间是直升机机库,舰艏不是球鼻艏,舰艏呈开放型,样式很象改装以后的“凤翔”号,据称不将机库延长到艉部以及不采用封闭式舰艏的理由,是在于这样便可以将上层建筑的长度限制在最小范围,以减小水线以上的风压侧面积以及排水量,压低船体重心,加强复原能力,提高抗摇能力。虽然这个方案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着手设计的,但从这个陈旧的外表也不难令人感受到,日本海上自卫队那种急于寻找回昔日荣耀的执着心理。 在设计本舰时,为了强化其生存力,研究人员煞费了一番苦心。其船艏楼甲板以下的主船体除了主机舱以外,被分成四层全通甲板,超过其全长的75%的区间内设有直达下甲板下部的二重底以及二列乃至四列水、油密纵隔板,这些区划被分配为防水隔舱以及燃料库。主轮机舱、辅助轮机舱、弹药舱、航空燃料用的轻质油库、声纳室以及陀螺室等主要要害区域被安排于水线以下的防御带内,尤其是主机舱和弹药库被每侧舷四纵列的隔舱所防护,这样的防御配备与战时三万吨级的正规航空母舰或者战列巡洋舰不相上下。而且,轻质燃油库的外壁和主轮机舱、辅助轮机舱、弹药舱、鱼雷以及深水炸弹的一层纵壁也因为着力于对防御力的提高,采用了装甲用钢材。此外,为了避免重蹈菲律宾海之战中“大凤”号毁于星星之火的覆辙,其轻质航空燃料库专门采用了双重构造,内壁和外壁之间还留有一定的空间,作为防止燃油及其蒸汽泄漏的对策。 船体的中心稍前,是其前部主机舱,它与后方的后部主机舱呈交替式配置方式,其间还留有8米长的空间,其目的是一旦受到损伤,即使在水线下轮机舱附近出现大的破口,也能尽量减少两个主轮机舱同时进水的可能性。这段中间区划里,船底部是燃料舱以及淡水舱,下部是辅助轮机舱,上部则是粮食冷藏库以及制冷机舱。每个主轮机舱内,分别配置一台主轮机,一台锅炉以及它们所带动的一根螺旋桨轴。 直升机机库的长度是112.5米,最大宽度22米,可以容纳HSS-2海王反潜直升机18架,机库前部设有一台甲板升降机,舰桥后方又设有一台侧舷升降机,其大小都是长17米宽8米,侧舷升降机的前方,据船体中心大约4米的地方,以及机库的最后都设有防火、防烟用的滑门,这些滑门为的是在机库发生火灾时将机库分割开来,达到控制火势的目的,在必要时,还可以向舰艉的救生艇甲板开敞机库。飞行甲板长155米,最大有效宽度是26.5米,甲板升降机以后的飞行甲板的设计为可以同时起降三架直升飞机。 舰桥为岛型,配置在右舷,也许是舰体比较小,并没有采取太平洋战争中日本航空母舰常用的倾斜式烟囱,直立的烟囱紧凑地设立在舰桥的后部,舰体内的排烟通路和直升机离着舰设施、轮机类等区划一样因重量重心的原因被限定在船体中央。 作为一艘直升机航空母舰,其自卫火力相对较强。各舷装备两座双联装76毫米50倍径速射炮,型号为当时美国海军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都使用的比较广泛的敞开式Mk27炮塔,配备方式也是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航空母舰常用的将炮塔安装在伸出侧舷的外接椭圆形炮台上,以节约空间。其中左舷的后炮台前设有Mk63射击指挥装置,用来协调各炮的射击。本舰的电子设备为OPS-1型对空搜索雷达和OPS-3A型对海搜索雷达,主桅顶上安装着钟状的直升机诱导用塔康天线,舰底则安装着SQS-4型声纳。最后,为了进行洋上补给以及为护航舰艇补充燃料,舰体的各舷分别安装有两个洋上补给接口,在上甲板的前后共计有四个,备有专有的补给用输油蛇管,这些接口位于直升机机库的侧壁,平时一般由密闭门闭锁。 就以上看来,这“二次防”计划中的直升机航空母舰,已经有了十分具体的计划,尽管该舰的外观看起来还是相当的滞后,但是,直升机母舰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还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那时除了美国拥有以登陆作战为主任务的两栖攻击舰以外,别的国家还没有这种专门设计那样的搭载大量直升机的舰艇,象诸如法国的贞德级、意大利的安德列·多里亚级、维多利奥·维内托级以及俄国的莫斯科级等著名的舰艇都要到了60年代中后期才陆续开始投入现役,即便那样,上面列举的所谓直升机航空母舰严格讲来还是一些可以装载较多直升机的巡洋舰,并不是如同本舰那样拥有直通甲板。这是不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那么早便有了一个明确的造舰战略,或者对于水面舰艇的发展有了一个独到的见解呢?日本有的评论家认为,当时日本的海上自卫队还刚刚形成雏形,而且整体防务主要依赖于美国,当时坐镇横须贺的美国的第7舰队足以称雄整个西太平洋,海上自卫队还没有必要担负更多的防务,更何况俄太平洋舰队要到进入60年代以后才真正进入飞跃成长期,此时拥有这样的航空母舰,并没有明确的战略目的,只不过是“试图显示自己威容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笔者认为,上述的分析固然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航空母舰毕竟是一种攻击色彩极其浓厚的军舰,在建造这么一种舰艇时,应该如何面对议会以及公众舆论的质疑,对于已经“放弃武力”了的日本的防卫部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当时,直升机搭载舰尚未普遍流行之时,便在舰上装载上以反潜,这样一种“防御性”任务为作战目的的海王式反潜直升机,就是一种对航空母舰“攻击性”的一种淡化,为“自卫队”拥有航空母舰提供合法的依据。这些思路,在日后防卫厅高级官员的发言里,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因此,这型超前的直升机航空母舰的匆匆设计,可以说不过是海上自卫队拥有航空母舰这种“苦恋”的一次“总爆发”而已。 ◆ 两面包抄∶直升机搭载驱逐舰和“大隅”号 上面说到,“二次防”提交前夕,海上自卫队匆匆在这个防卫计划中,塞入了十分具体的直升机航空母舰设计方案,梦想以淡化航空母舰的攻击性色彩而瞒天过海,一举完成夙愿。这可以说是战后为达到目的日本进行的一次正面强攻,可结果还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舆论准备以及大环境的不允许,精心策划的强攻却落的个折戟断剑。虽然在以后的“三次防”(1967-1971)五年计划时,海上自卫队中依然有很强的建造航空母舰的呼声,但是,考虑到了“二次防”时正面强攻遭到的失败,于是来了一个“侧面包抄”∶首先,他们推出了一种独创的新舰种,即DDH,直升机搭载驱逐舰榛名级。在标准排水量4700吨的舰体上,装载上3架海王式直升机,虽然称不上是航空母舰,但是这两艘榛名级是日本战后第一种具有一定舰载机的舰艇,可以说,那是海上自卫队建设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步。在迈出了这一步以后,在紧接着的“四次防”(1972-1976)五年计划中,海上自卫队希望扩大战果,又推出了一项新舰种∶8000吨级的“大型直升机护卫舰(DLH)”,并计划建造两艘,但是由于70年代的石油危机,因此这个计划也只能被迫中止。不过,这以后,日本依然又将两艘榛名级的后续扩大改良型白根级摆上了船台,这四艘直升机驱逐舰貌似通常作战舰艇,然而航空力量是其主力兵器这一点是不变的事实,即使到了现在,它们依然是海上自卫队舰队的中心力量,这里姑且称这四艘直升机驱逐舰的建造,是那“侧面包抄”行动中的一个“左钩拳”。 直到上个世纪快要结束的1999年,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悉心准备,那“侧面包抄”计划中的“右钩拳”行动也发动起来了。如果说“左钩拳”的目的是拥有航空搭载舰的话,那么“右钩拳”的目的则更为敏感。在那一年,海上自卫队的第一艘具有航空母舰一般拥有直通甲板的舰艇投入了现役,那就是当时让各界舆论哗然的大隅级“输送舰”。该舰的排水量是8900吨,建造当时是海上自卫队最大的舰艇。虽然对于这样机能的舰艇而言,这个吨位并不算大,而且,作为运输舰的不少机能,该舰也有若干欠缺,比如没有机库以及航空整备室,直升机的检修只得依赖于陆上基地,而且直通甲板由于过窄,其意义也几乎没有。还有不得不提的是,1990年8月1日的《每日新闻》引用海上自卫队内部资料《海自次期防计划·海幕素案》披露,在1990年的防卫计划中,日本计划引进大约17架AV-8B鹞II式垂直起落飞机,不难想像,一旦拥有这样的垂直起降飞机,那么一艘主要搭载反潜直升机的轻型航空母舰,或者象大隅级那样拥有一定面积飞行甲板的舰艇,也有可能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这一点,在1982年英国仅仅依靠两艘轻型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也能远征万里之外马到成功这一战例上得以证明,而对鹞式飞机引进的失败,使“大隅”号原来就已经不大的航空作战能力显得更为有限,所以从这个意义而言,大隅级不具备真正的航空作战能力,也就是说,那“右钩拳”看来似乎十分保守。但是,事实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有限的机能也可以看做是其“欲擒姑纵”之计,对于这么一艘看上去就活像是一艘航空母舰的舰艇,正是由于它不具备作为航空母舰相应的机能,外界舆论只是哗然一时,如今已经显得漠然和习以为常,早已失去了往日犀利的锋芒,因此笔者认为,“大隅”号的出现,其意义要远远大于其欠缺的机能,这“右钩拳”显然也是非常成功的。 日本海上自卫队在60年代初提出那“二次防”的直升机航空母舰到这次提出“13500吨型直升机搭载护卫舰”为止,历经四十余年,在这段日子里,日本为了及早完成其保有航空母舰的梦想,可谓费尽了心机,不过尽管如此那关键的“两面包抄”依然可以说是被扎扎实实地完成了,为这次实现其航空母舰保有之梦将要迈出的那关键一步,铺好了坦途。 ◆ 2008年,日本“机动部队”将复活? 上面说到,“日本海军复活案”以及“二次防”的直升机航空母舰的夭折,其最大的阻力,就是日本国的“和平宪法”。由于日本战后信誓旦旦要放弃武力,专守防卫,因此象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远程洲际导弹这样的攻击性武器受到了其宪法严格的限制。然而,对于其中的航空母舰,由于上面提到的,日本防卫当局对此有着一种苦涩的“恋情”,在海上自卫队尚未组建以前,重新拥有航空母舰,便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头,在本稿中,也揭示了早在50年代末期,就已经有相当具体而且超前的直升机航空母舰计划。由于这种计划最终陷于失败,使日本防卫当局认识到,“鲸吞”不成,却可以改用“蚕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同时,其上层官员也开始为航空母舰的出笼扫清法律上、舆论上的障碍。早在1988年3月,当时任防卫厅防卫局长的西广整辉便在对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的报告上答辩说道:“过去我们有过导入搭载反潜直升机的反潜航空母舰的构想,虽然现在没有这样的计划,但我们认为反潜用的防御型航空母舰不同于载有对地攻击机的攻击型航空母舰,所以从理论上讲,我们有理由保有的。”不久以后,当时的防卫厅长官瓦力又作了更为具体的类似说明,其大意是,只要不是给对方国土造成毁灭性打击的,都不能称其为攻击性兵器,因此在现行的日本国宪法下,依然存在可能被允许的航空母舰。总之,他们巧妙地将航空母舰分为“攻击型”和“防御型”两种。将美国海军拥有的那种十万吨左右,装载通常型舰载机的母舰称为“攻击型”,而将一、两万吨,只能使用直升机与垂直起落机的称为“防御型”。借以表明所谓“防御型”航空母舰并不违宪,而加以合法化。经过这半个世纪以来悉心的准备,日本海上自卫队长年的“苦恋”终于结出了成果,如果计划顺利完成,那么在2008年左右,曾经于太平洋战争中横行一时的日本“机动部队”又将复活,而这次的“机动部队”将是为最新式的宙斯盾舰所护卫,搭载上最新式F-35,被称为JSF的下一代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除了具有垂直起降能力以外,又具备一定程度的“隐形”能力,而且还拥有和通常战斗机相当的航程、机动性和装载力。该机已被美海军陆战队和英国皇家海军看中,计划装备其小型航空母舰。如果日本海上自卫队今后也将该机配备在他们的“直升机搭载护卫舰”上,那么这种所谓“防御型”航空母舰的攻击潜力,更将会深不可测。文中也数次提及,海上自卫队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仅仅是其在远东地区的辅助力量,日本一旦拥有航空母舰,便意味着,他们已经拥有了其独立的海上力量,并将由此摆脱从属于美国的地位。尤其是冷战以后,据美国的舆论调查,“日本军事力量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成了他们警惕的对象。在1991年,美国国际关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和梅蕾迪斯·勒巴尔所著的《即将到来的对日之战》一书曾经在大洋两岸激起过巨大的反响,文中曾经对日本的自卫队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日本拥有了一支小型的军队(实际上比大部分人想像的要大得多)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军事产业能力,也要比一般想像的要大。日本已经制作了最尖端的兵器,也知道成批制造它们的方法。因此在将来,日本再次作为军事大国而崛起,与其能力相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们的意志。要在短时间内创建世界一流的军队,日本只要有一个决断,就马上能做到。”因此可以想像有朝一日,以这种“13500吨型直升机搭载护卫舰”为中心的 “21世纪机动部队”一旦游弋在西太平洋,也可以说这是意味着日本作为军事大国崛起之日,这将会对于远东地区各种力量的平衡将会造成多么具有决定性的改变?甚至于还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倒美日之间由合作盟友变为竞争对手的第一块骨牌。对于远东以及整个世界的战略平衡格局,将会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目前,日本的经济依然在漫长的大萧条中徘徊,远远没有看到尽头。就拿这“新中期防”开始的2001年度来说,年度末的长期国债额就高达389万亿日元,如果再加上地方的公债,则更高达666万亿日元!在如此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当时计算的“新中期防”总经费却为25万1600亿日元,比起上期计划来又要高出了9000亿日元以上。而计划中的这种所谓“直升机搭载护卫舰”共要造两艘,每一艘的造价便高达1146亿日元!这就不得不使人回想起当年日本为了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霸,拼命加强其海军实力的往事。那时有一种说法,说海军每造一艘战列舰,便会带来一年整的不景气,所以这又被讥笑为“贫国强兵”政策。现在的状况和当时何其相似,难道不能说是在重演那一段历史吗?在历史问题上,日本总有一部分人惯于对其过去的罪责采取逃避、敷衍、粉饰、歪曲的作法,根本没有真正地表示过其悔过的诚意。要知道,如果逃了历史这门课,那么有朝一日,历史一定会加倍请他去“补课”的。本舰的建造,其目的究竟何在呢?防卫厅计划有云:“……将充实其指挥、通信机能,使之成为自卫舰队的指挥舰而在救灾派遣以及‘多种任务’中得以活用。”笔者不禁想问,其中这含糊其词的所谓“多种任务”中,是否也含有重演历史的任务呢?那可还须让我们拭目以待。 表1 舰种 自造 由美方提供 总吨位
护航航空母舰 0 4 24000 潜艇 0 8 8000 巡洋舰 3 1 24000 驱逐舰 9 4 20000 海防舰 90 60 135000 猎潜艇 0 60 24000 局地防卫艇 60 0 3000 运输舰 14 0 21000 扫雷艇 24 0 14000 布雷艇 4 0 3000 杂务舰艇 16000 合计 292000 《新日本海军再建案》概要 《新日本海军再建案》的内容究竟有如何庞大?虽然现在只能获得其概要以及一部分周边资料,但是通过这些,我们也能稍稍窥出其端倪。计划的概要分为以下几步∶ (01)计划:昭和26-27年(1951-1952)的两年计划是以海上保安厅的现有势力以及共计60艘借贷舰艇作为日后发展的基础。 (02)计划:昭和28-30 年(1953-1955)的三年计划是,开始着手自力生产舰艇。还有部分资料显示,在这个阶段,就有将1936年竣工的原来下关到釜山的铁道渡轮,战后的复员客轮,7103 吨的“兴安丸”改装为航空母舰的方案。 (03)计划:昭和31-33 年(1955-1957)的三年计划,这便是新日本海军再建计划的完成。关于这个计划,由于只能通过其他资料获取,根据不同的资料来源,还存在着若干的分歧。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