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试训中心群体个个能飞国外最新战机(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8月5日 14:28 科技日报 | ||||
“八一”前夕,走近空军部队,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空军党委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以“非常之举”夯实强军之本,造就出的人才群体活跃在军事训练前台的可喜画面。 “非常之策”勾画人才建设新蓝图 “科技强军,人才为本”,作为高新技术最为密集的军种之一,空军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人才培养又是一项战略工程、系统工程。传统的按部就班式人才建设思路,已远远不能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空军第一个跨度达20年、以战略层次上的理论为先导,以高新人才主导为核心的《空军人才发展战略》迅速出台。此后,《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加强空军高层次科技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发,又对空军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后备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千人梯队”、“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强军计划”……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突出重点、分块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人才建设策略,空军人才建设步入了“快车道”。空军党委按照适应攻防兼备转型对空军人才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确立了依靠科技进步和高新人才带动、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思路。提出了把各级指挥干部,特别是团以上干部,作为空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以此牵引和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在2005年前,各类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将有大幅度提高,形成硕士、双学士、学士飞行人才的主要学历结构;建设成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创新能力较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在高级机关初步形成一个军事理论造诣较深、战略思维和综合谋划能力较高的参谋群体的目标。 “非常之举”拓宽人才引进新渠道 输入网址www.hy.ccgw.net/rc,你马上就能踏上以最新型战机翱翔蓝天壮观场面为界面的网页:“乘上互联网的‘特快专列’,有机会成为‘蓝天方阵’的一员。”这个经有关部门特批的招贤网站,是我军第一家搭乘互联网快车的人才网站。近年来,空军党委主动打开建设之窗,开源引资等一系列打破常规的聚才之举:借助顶尖级科技人才优势。院士接过了空军顾问聘书,“外籍专家岗位”如期设立,“名师工程”开始启动,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特聘高级工程师签约服务。一批军内外知名专家活跃在航空、雷达、导弹、电子对抗一线,现场指导、现场攻关、现场解难,介绍传授国内外科技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与空军拔尖人才结成帮带对子,促进空军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借助地方教育资源和技术优势。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5所地方重点高校签订依托培养协议,设立驻校选培办公室;在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使地方优秀人才在空军部队的数量逐年增加。为了不使优秀人才与空军擦肩而过,空军党委及时转变思路,开辟“绿色通道”,只要是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可以“先签约、后报批”,可在接到请示和有关材料后1个月内完成所有审批手续。 “非常之招”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空军某试训中心,学者式专家型飞行员群体,人人都精通外语至少一门以上,人人都有论文发表,个个都能飞所有国产飞机、能飞所有高难课目、能飞国外最先进的战机。空军某飞机研究室,仅有40人的基层科研集体,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129项科研大奖,填补了20余项国内空白,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73个第一。坚持唯才是举、拿出特殊政策、采取超常措施,优秀人才才会脱颖而出。以“非常之招”开创空军高层次人才培养新局面。“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两年一次的“名师”遴选,所属院校形成了一股“靠名师带名校、以名校育名人”的浓厚氛围。跨兵种考研、走出国门深造,人才形成了有序流动。与此同时,每年都要精选一批学术技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最具竞争力的重点学科和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定期推举10名在军内外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领导国家或军队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著名专家作为空军首席专家;在主要学科专业选择200名学术带头人,作为空军级专家,打造具有空军特色的学科带头人和国家顶尖人才。为适应装备发展的需要,空军党委按照新装备部队人才准备“高、快、先、优、强”的原则,明确了教育训练、人才储备培养与新武器装备配套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推进的路子。在有关技术院校开办新装备部队技术骨干深化培训班,在主要技术岗位设立“双套班”,在最早成建制改装部队建立新武器人才储备基地。采取“超前定向培养,滚动倾斜储备,及时调整补充”等形式,滚动保持人才储备的数量规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