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时15分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近日表示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处于型号研制阶段。新火箭的研制成功,将再次使我国跃居世界运载火箭先进水平的行列。" 详细情况连线中国之声记者费磊——
龙乐豪:至少到2015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实现首飞
中国之声:我们已经有了成熟可靠的长征系列,依靠长征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飞船、嫦娥探测器。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不是也属长征系列?
记者:龙乐豪院士介绍说,目前,该运载火箭已命名为CZ-5。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航天大国在不断改进现有火箭的同时大力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早在1986年,我国就提出了要设计、生产新一代运载火箭,但直到2006年中央专委才正式立项,2007年科工委正式批准启动生产。研制一个新火箭一般需6年左右,但我国2006年批准立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由于起点较高,加上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建新型火箭需要配套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因此,他估计至少到2015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实现首飞。
在役的长征火箭运载能力相对于国外的新型运载火箭有较大差距
中国之声:我国现在所应用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强,已经非常成熟了,为什么还要研制新系列运载火箭?
记者: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先后成功研制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15个型号的运载火箭,龙院士表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仍属于"家族式"系列,每个运载型号的发展都源于特定的需求,型号技术状态差别较大,也还存在运载能力重叠的现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列化"运载火箭;尽管通过大量的可靠性增长工作不断提高飞行成功率,长征运载火箭的设计可靠性仍然偏低;在役的长征火箭运载能力相对于国外的新型运载火箭有较大的差距,对于大型和重型有效载荷的发射要求已难以通过进一步挖潜来满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有效载荷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长征火箭在满足小卫星发射方面还存在空白。
"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中国之声:新一代运载火箭与现在的火箭相比有哪些特点?
记者:龙乐豪透露,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遵循"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总体思路,贯彻"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思想,通过模块化组合方式,可以形成包括5米直径大型运载火箭、3.35米直径中型运载火箭和小型运载火箭在内的火箭系列,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大达到14吨。
记者:"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除了满足卫星发射的需求,还能满足未来月球探测工程发射较大规模的月球返回探测器、载人航天工程的20吨级空间站等大型有效载荷的需求,现在设计目标已经达到。"
记者:龙乐豪透露,在利用CZ-5火箭的发动机和箭体直径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飞重量约15000吨级的超大型运载火箭,采用轨道交会对接的方式,是我国在2025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的基础的方案。根据登月规模的需求,后续也可考虑发展起飞重量300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完成建立月球基地等大规模的载人登月任务,并进一步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家族式”系列面临发展瓶颈
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先后成功研制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15个型号的运载火箭,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跨越式发展,组成了相对完备的运载火箭型谱,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8500kg,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6100kg,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5500kg,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