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9月25日电 题:点击“砺兵-2008”演习关键词——沙场点兵:“点”出“转变”有几何
仲秋时节,塞北荒原某综合训练基地战车轰鸣,沙尘飞扬。由总部组织的“砺兵-2008”实兵对抗演习,正在这片成吉思汗曾挥戈驰骋过的古战场如火如荼地进行。
这场首次在济南军区、北京军区精锐部队之间展开的实兵对抗,呈现出许多新看点、新惊喜的同时,也给军事训练转变带来了一系列启发和昭示。点击演习中的那些关键词,让我们一同来感悟这次“沙场点兵”吧。
关键词之一:跨区机动演练
跨区机动,对担任演习红方地面部队的济南军区某机步兵旅来说,并非首次。四个月前,他们还千里机动奔赴四川参加了抗震救灾。但跨区机动演练,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他们除了组织指挥部队分梯队开进、临机处置途中各种敌情、按时到达集结地域外,还必须尽快适应特色迥异的塞外气候和地理环境。
某基地位于内蒙古腹地,属半荒漠半草原地带。秋季,这里空气干燥,风沙频繁,昼夜温差达20℃。而此时,中原正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好时节。据某机步旅政委彭玉斌介绍,全旅数千名官兵,多数来自内地省、市,从小习惯了内地的气候,有的战士刚到这里就感冒、流鼻血,幸亏部队预有防范,及时引导战士从生活上防病御寒,训练上也积极适应塞外变化无常的气候。
这里还有着粗犷、豪放的地形地貌,或是一望无垠的莽莽草原,或是起伏连绵的丘陵高低,古代是兵马大战的好战场,而今成为大规模演练的好场地。但对习惯了山地、平原上演练的内地部队来说,这里却是生疏、复杂的。该旅旅长唐岩峰说,他在这支部队服役28年,几乎年年都要到大别山区某综合基地演练,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气候特点了如指掌。来到陌生的塞北,如何利用每一片地形和天气变化,把兵力、装备优势发挥出来,对部队都是新的课题、新的考验,这就“逼”着大家瞪起眼睛、研究作战环境,拿出了一套适合荒原地形特点的战术打法。
沙场观澜:战争不可能总是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那种年复一年、轻车熟路式的练兵,既练不了指挥员,也练不了部队。只有能够在多种地形、气候条件下“作战”的部队,才能真正应对明天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济南军区某机步旅跨区机动至塞北某基地演练,既是远距离陌生地域开展训练的一次尝试,也代表着以跨地区、跨海域为主要特征的跨区演练,将成为我军规模性演练的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之二:实兵对抗演练
9月3日,济南军区某机步旅刚刚到达塞北某基地,立即投入到紧张艰苦的临战针对性训练中。白天,旅团指挥员顶着风沙、日晒,组织部队现地训练专业技能、分队协同;晚上,他们冒着寒冷,在帐篷里进行沙盘推演,研究战法。大战在即的气氛笼罩着整个营地。
走出指挥帐篷,已是深夜11点钟。指导部队演练的某集团军军长白建军对记者说:“交战前进行短暂的临战训练,这是必要的、正常的。但这一回,我们训练、准备都格外认真,就是因为这次演习是真正无原案、背靠背的实兵对抗,对手也是信息化作战能力很强的部队。对付强敌,自然要拿出高招,使出最拿手的本领。”
“战斗”打响了。在历次演习中被称为“常胜营”的机步旅装步一营,凭借猛烈的火力掩护和轻型步战车,快速向“敌”前沿冲击。突然,潜伏在阵地右侧的“敌”一个坦克排,在空中火力掩护下实施前出反击,向一营翼侧席卷而来。危急时刻,营长鄢庆国果断决定改变战术打法,以一个连兵力实施阻截驱歼,其余兵力继续推进攻击。
一场“战斗”下来,鄢营长显得既疲惫又兴奋:“这样打仗才带劲儿!以前搞对抗演练,对手往往是阵地防御,在装备、配属上也不如我们,一攻即破,红旗一插,战斗结束。这次的对手装备先进,我们机动进攻,他们机动防御,虽然打得艰苦,但双方的战法、作风都真正打出来了。”
沙场观澜:实兵对抗演练,早已不是新鲜术语,部队各种各样的对抗训练也此起彼伏。但这场真打实抗、互不相让的演习,让我们更加欣喜地看到了“对抗”的含义,看到了我军转变组训方式的扎实步伐。演练不是表演,对抗更不是“东方不败”,只有像这样不设原案、对称作战、自主对抗,才能全面走开实战化对抗训练的路子,真正让部队在对抗中感知战场、学会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