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军力建设,也引发了部分国家的种种猜测。8月23日的《澳大利亚人》报刊发题为《增长的红色舰队威胁》的文章,强调澳政府和军方应重视中国海上力量崛起给亚太地区格局带来的影响。
新军港引起西方猜测
从二战结束至今,美国海军一直被视为西太平洋的主宰。作为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盟国,澳大利亚长期采取追随美国的防务政策,美国舰队也因此成为该国抵御海上威胁的“防波堤”。而今,中国海军这位新竞争者的登场,令地缘政治的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倾斜。
中国海军缓慢但坚定的前进步伐,促使从堪培拉到华盛顿的政治家、军人和分析人士关注这个潜在对手的一举一动。其中最能体现中国海军雄心的,莫过于海南三亚附近的一处超大型军港工程。
来自西方情报部门的消息指出,三亚海军基地除拥有可供停泊20艘核潜艇在内的洞库外,其基础设施也足以为航空母舰这样的大型舰艇提供支持。“此举表明了北京掌控南中国海的决心”,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在评论文章中写道,“其位置如此接近对亚洲经济至关重要的海上航道,不能不引起利益相关方的高度重视。”
提“中国海军威胁论”为时尚早
文章进一步指出,比硬件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探究中国海军的真实战略目的——它是否单纯满足于保卫本国的海岸线,还是确有“挑战地区实力平衡”的企图?
美国国会今年夏天发表的一份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海军近段时期关注的重点仍在台湾海峡,并试图在可能爆发的区域冲突中,充当一支组织或延缓美军增援的“反介入力量”;至于其远期目标,则可粗略概括为“确保局部军事优势,维护海上主权、经济及能源利益”。
在过去十余年间,两位数的军费增长率,使中国政府有足够财力为海军外购和自建大型水面舰艇、潜艇和其他主战装备。文章称,尽管中国海军的硬件(装备)与软件(人员素质、实战经验等)还存在许多磨合上的不足,但从长远趋势来看,其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形成实质挑战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中国海军是否将成为进攻型的军队,业内人士的观点并不统一。悉尼国际政策研究所主任罗里·梅德卡夫认为,“中国海军的野心肯定不止于台湾”;海外利益的膨胀,必将推动其进入太平洋甚至印度洋。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乔纳森·波拉克教授则告诉《澳大利亚人》报,中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并不必然导致其“侵略性”上升,现在提“中国海军威胁论”为时尚早。
加强互信成澳军主要议题
事实上,澳军内部对于中国海军实力的评估始终未曾放松,然而基于中澳两国近年来不断提升的经贸关系,这方面的讨论大多并未公诸于众,而不像华盛顿的同行们那样大张旗鼓。考虑到正面冲突并不符合双方的利益,决策者在本年度的《国防白皮书》中仍会延续追随美国的方针,视美国的对华政策制订因应中国海军崛起的具体措施。
文章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尚未与其经济增长相适应。因此,美国海军在积极调整西太平洋兵力部署的同时,仍然坚持“加强接触、消除误解”的思路,其间虽然也出现过“小鹰”号航母访港未遂的事件,但中美海军的合作还是向着积极的方向进步。文章认为,这种“胡萝卜重于大棒”的方式,值得澳大利亚海军借鉴。
文章提出,在未来10年间,澳军亦准备添置更先进的驱逐舰、两栖舰和潜艇,既定的扩军计划不会由于中国因素而出现变数。对于澳大利亚海军来说,如何通过舰艇互访、联合演习来增进与中国海军的相互了解,仍是其当前面临的最现实议题。在这个过程中,澳大利亚及其盟友或许将逐渐习惯于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