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3的技术特点
苏一33是从苏一27S发展而来的舰载战斗机。大约1982年,苏联就用苏一27的原型机T—10—3进行了地面滑跃甲板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试验。之后,舰载型苏一27被命名为苏一27K,1990年代后改名为苏一33。1989年苏一27K首次在航母上降落,1993年苏一33开始生产交付。
苏一33的机体结构由苏一27S发展而来,为了着舰的需要,加强了主承力结构和前起落架的强度,空机重量因此增加到18吨多。因为当时苏联航母上没有弹射器,舰载战斗机依靠滑跃甲板起飞,苏一33的重量就不能满足舰上起飞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一33增加了一对前翼,并放宽了静稳定度。把机翼的襟副翼改为开缝襟翼。这些措施一方面增大了机翼的升力系数,一方面增强了飞机的抬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飞机起飞性能的目的。
苏一33的航电设备也和苏一27基本相同。它采用N一001多普勒脉冲雷达的改进型,增加了对海探测的功能。该雷达对米格一21类型的目标,迎头探测距离约为120千米,但是下视能力差,功能简单。对驱逐舰类的目标探测距离约200千米。苏一33还有一部光电雷达,用红外方式探测目标,迎头探测距离约10千米,尾后探测距离50千米。苏一33有12个外挂点,可以使用R一27、R一73空空导弹和Kh一3 1、Kh一41反舰导弹等武器。我们可以用前面所述的现代舰载作战飞机的性能需求来检验一下苏一33。
1、多任务能力。苏一33具备了近距格斗、中距拦截和海上反舰的作战能力,但是基本不具备对地精确打击的能力。苏一33的航电火控系统较为落后,其火控雷达的技术水平尚达不到美国1980年代初的水平。座舱系统和苏一27S相同,仍以传统仪表为主,没有大屏幕多功能显示器。
2、航程和载弹量。苏一33在滑跃起飞状态下的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6吨,如果携带2吨武器,则最大载油量为5.5吨,载油系数仅为5.5/26---0.21,航程较短。如果采用弹射起飞,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30吨,同样携带2吨武器,最大载油量可以达到9.4吨(最大机内燃油重量),载油系数0.31。苏一33最大武器载荷为6500千克,有12个外挂点,可以选择的武器搭配方案较多。因此苏一33的载弹量和航程的潜力都比较大,但是在滑跃起飞方式下却不能完全发挥。
3、苏一33具有完善的导航通信设备,可以携带电子干扰吊舱,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4、苏-33空机重量比苏一27S增大很多,但是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大推力发动机用以改装苏一33,所以它在空战状态下的推重比比苏一27S低很多,机动性能、最大飞行速度和升限均有所下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苏一33的作战能力还达不到现代舰载战斗机的需求。主要是航电落后,机载武器种类偏少,不过以俄罗斯现有的航空技术对苏一33进行改进,不是太困难的事情。改进主要集中在航电系统上,通过对其火控系统和座舱进行现代化改造,可以达到苏一30MKK或者苏一35的水平,可以使用发射R一77空空导弹及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具备对地精确打击能力。这一项改进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属于成熟技术,若我国从俄罗斯引进苏一33,完全可以按照这一配置采购。另一个改进就是必须配套使用弹射器。苏一33自身重量较大,如果只采用滑跃起飞方式,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6吨,能用来携带武器和燃油的载荷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苏一33只能主要担负防空作战任务,基本不能执行远程打击任务。还有就是采用增大推力的AL一31发动机,使发动机推力达到14000千克左右,以弥补飞机增重带来的机动性能下降。上述两项改进尚未实现。
通过这些改进之后的苏一33,可以满足现代舰载战斗机的需求。但是相比西方的先进舰战斗机而言,其综合作战性能仍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我国未来20年海上作战需求。所以,苏一33只能是我国舰载作战飞机眼下的选择,而不是长远的选择。从中期来看,应当在国产化苏一27的基础上改进一种先进的舰载战斗机,使其综合作战能力接近或达到“阵风M”和F/A一18E的水平。从长期来看,必须研制新的舰载战斗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量化的对比来看看。
相关专题:舰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