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设备工业存在问题已影响海军现代化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 07:31 《舰船知识》杂志
海事设备工业存在问题已影响海军现代化进程
大型船坞登陆舰的入役表明中国造船工业得到极大提高

  海军方面,从旅洋Ⅱ级防空导弹驱逐舰和其它新近入役的军舰外表看,其系统集成能力似乎得到了提高。旅洋II级装备了解放军海军首部相控阵雷达,作为作战系统的核心,该系统还包括中国自行生产的HQ一9舰空导弹和4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将这三个子系统集成到一个远程区域防空系统中是一项巨大的成就,可能预示着解放军海军蓝水作战能力的提高。虽然这可能是事实,但目前关于旅洋II级舰上系统的实际作战效能还未可知。还有一种似乎可信的解释是,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和基洛级潜艇,这表明其将最复杂的系统集成到现代化军舰上的能力仍然受到一定限制。设备外购比例很大基本的居住设备、甲板设备以及其它相关的非作战机械方面,军用舰艇和民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近年来,随着海军舰艇使用更多的民用计算机处理器和网络、驾驶室控制和导航设备以及其它的现有商用成熟技术来努力控制成本和促进更加频繁的技术升级,军民用船只零件的通用程度明显增加了。因此中国民用海事设备工业的发展会进一步推进海军的现代化。

  现在的民用海事设备工业的发展成为了中国领导层的关注之一。总的来说,中国制造的民船上只有40%的船用设备由国内提供。而对于高复杂特有船型来说,这一平均数字又会急剧下降,大大低于韩国和日本造船厂85%和96%的国内船用设备平均提供率。目前,中国不能生产许多船用关键设备,仍然依赖国外进口。国内提供建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所用设备的能力还严重不足,船用设备工业的低水平发展成为了未来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

  毫无疑问,中国海事设备工业存在的问题同样也已经影响了海军现代化进程。长期以来,中国海军的主要武器系统依赖国外制造、国外许可证生产或者用逆向工程技术仿制,尽管最新级别舰艇上的国产作战系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大部分海军舰只仍然使用进口的作战系统设备。无论是军用作战系统还是民用设备,对于国外技术的依赖都很大。外购大幅增加了采购和周期维修成本,同时也增大了系统集成的难度,还对舰员训练提出了额外要求,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由于缺乏俄制电子海图仪的技术指导文件,基洛级潜艇艇员只能采用人工绘制航海图。此外,中国海军2002年进行首次环球航行时,德国技师也曾经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上维修德制MTU柴油发动机。这些例子表明进口技术也会给海军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同样也表明,中国如何提高自身海事设备工业的水平也会极大地影响民用和军用造船业的发展。

  落后的推进技术

  在种类繁多的船用设备技术中,船舶推进系统最具军民一体化的潜质。中国在船舶推进系统领域一直努力发展本国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推进系统可能是造船业中最能直接转换的军民两用技术。世界上大部分海军军辅船都使用民用柴油发动机,但不像美海军舰艇大都使用高性能的燃气轮机和核反应堆,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也主要使用由民用型号改进而来的柴油机作动力。

  中国柴油机发动机主要依靠进口技术。通过许可证生产诸如MAN—B&W和瓦锡兰等名牌柴油机,沪东重型机械厂以及陕西、大连、宜昌船用柴油发动机厂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民用柴油机生产厂,但是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发动机制造商成功生产出自己设计的发动机。西方一些人认为中国制造的发动机性能还可以,但仍落后于日本和韩国。

  中国制造的绝大部分民用柴油发动机仍然是通过许可证生产的国外型号仿制品,主要是欧洲的。从1999年起,本国设计的发动机仅占中国建造船只所装备的四冲程中速柴油发动机的11%,占大型民用船只配备的二冲程低速柴油机的比率还不到1%。据报道,中国的发动机制造商在生产和搭配啮合大型船用柴油机用的发动机组和曲轴时仍然面临着困难,国外的授权公司经常提供技术支持,并在中国厂家生产最先进的发动机型号时进行质量控制。

  在舰用发动机方面,中国本土技术所占的比例同样很低。没有什么公开的消息源可以确定进口的和本国经由许可证生产的发动机所占的比例,但是中国海军舰艇上大部分发动机的设计来源非常清楚。德国MTU柴油机被用于宋级潜艇、旅海和旅洋I/lI级驱逐舰上,可能还包括中国最新的两栖登陆舰。同样,法制皮尔斯蒂克柴油发动机是江凯级、江南级和江湖级护卫舰、红箭级导弹艇以及8艘另外级别的登陆和辅助舰只上的主要动力。

  和柴油机一样,中国在船用燃气轮机领域一直以来也很弱。国产喷气发动机的发展步伐缓慢,严重阻碍了燃气轮机的发展。涡扇发动机非常现代化,而且效率很高,但技术进展也很慢,因此影响了高性能战机和船用燃气轮机的研制和使用。因此,迄今为止,国产燃气轮机仍未投入使用,几艘为数不多的军舰使用的燃气轮机中有些是1989年之前从美国进口的,有些是在1989年后从乌克兰进口的。

  短期内,船用燃气轮机的发展对中国海军现代化产生的直接影响还较小,但有迹象表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会在此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解放军高度重视喷气发动机的发展,最近生产的歼一10和歼一11战斗机预计使用国产W一10A涡扇发动机。初始型号w一10和其它更早型号的涡扇发动机的发展不太成功,但是据说W一10A的技术得益干装备苏一27、苏一30和早期歼一10的俄制AL一31F涡扇发动机。而且,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在2002年制造了中国首台国产的由航空发动机衍生而来的燃气轮机,即由昆仑喷气发动机改进而来的QD一128燃气轮机,中国正在积极地研制更大的由航空发动机衍生的燃气轮机,以用作发电和其它工业用途。

  W一10A和这些由航空发动机衍生而来的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会有力地促进中国船用燃气轮机的发展,并有助于填补长期以来的国产发动机技术的空白,迄今这一空白阻碍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

  人员因素

  如果能够掌握最新造船技术的本土人力资源不相应增长的话,中国获得的先进技术就会减少。这包括推动研究和设计领域创新所必需的技术工程师,建造高质量船舶所必需的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技工以及高效运营大型造船企业所必需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技能人才一般都可以遍及造船业的各个部门,因此很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国民用和军用造船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造船厂庞大的劳动力数量是某种政策的结果。国有企业要为众多的人口提供工作,尤其是主要的沿海城市都挤满了从农村涌入的大批工人。而且,由于政府限制或者禁止解雇工人,许多造船厂的负担很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造船厂臃肿的人员并不能提高生产率,但是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些劳动力可能会产生一些间接的战略性效果,后者会使海军受益。这些船厂让越来越多的工人接触到造船业,提高了各种技能,有利于让在一个长期缺乏海洋意识传统的国家里生活的民众更多地了解海洋。而且,中国造船厂的劳动大军中有一支人数不断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队伍。中国的大学每年培养大约1500名船舶设计师,再加上国外留学的,这样目前中国到造船业相关技术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就赶上或超过了其竞争对手。获得经验中国海事设备和船用推进系统工业的缓慢发展限制了借助其蓬勃发展的民用造船业进行民为军用的直接转换,但毫无疑问,解放军海军获益于民用造船业所带来的现代造船技术、维修技术和军民转换技术。中国民用造船业的发展产生的间接影响可能会对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带来最大的帮助。战舰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系统集成、船体设计和材料使用一般和民用船只不同,但是现代民用模块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转为军用,中国海军的舰艇设计师、机械工程师、焊接师和船厂普通工人从民用造船业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技能,这也提供了主要造船技能的战略储备,一旦有需要,这种储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化到军船建造中。

  究竟是促进民船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的同时推动了海军大规模的造舰高潮,还是两者均衡发展,在未来几年里仍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重要战略因素。舰船知识第6期

  相关专题:舰船知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