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局部战争根源依然在于霸权主义存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10:07 环球网
未来局部战争根源依然在于霸权主义存在(图)
美军沙漠盾牌行动中步兵战车开进

  (二)国际战略格局转换所致

  局部战争根源依然在于霸权主义存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历史反复证明,当一个国家立志要超越其他国家,成为不受约束的霸权时,国际上其他的力量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与之相抗衡的力量。现在,国际政治力量多元化的趋势尤为突出。其中,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都是国际政治格局中十分重要的行为者。作为兴起的国际力量,这些国家或国家联合体虽然不会在短期内超越美国,却能缩小同美国实力的差距。他们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体系中的霸权国家的限制或打压。但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力量会以不同的方式抵抗美国的束缚和压力。这种发展趋势将丰富和完善国际力量的多元性和平衡性,阻止单极霸权的发展。

  事实上,美国正受到各种力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上为所欲为,更不能主宰世界。当前,世界多极化进程呈强势发展,美国单极独霸战略受挫。不过,美国仍凭独超实力加紧推行单极战略攻势,对多极化进程构成严重挑战。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又将是一个充满曲折起伏的漫长过程。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 。这是对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科学判断和精辟概括。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朝着非战方向解决,是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

  查尔斯•库普乾认为,美国的霸权的绝对优势是当前国际格局的重要特征,强调“全球体系的唯一界定因素是实力的分配,不是民主、文化、全球化或者任何其他东西。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单极世界—一个只有一个权力之极的世界。而且,它是美国的单极世界。此时此刻,根本的、无法回避的地缘政治特征是美国的主导优势地位”,“但问题是,美国的单极时刻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球不稳定不会持久”,“其他力量的崛起、美国的式微,以及美国单边主义式的国际主义,将共同使美国的单极时刻成为昙花一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要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和一次冷战的殃害,当今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

  世界多样化的发展是一个抵制乃至消除世界霸权、强权政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但在抵制和消除世界霸权、强权政治的过程中,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因此,称霸与反霸成为诱发战争的主要矛盾。战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战略格局由量变到质变而引起政治力量的严重失衡,从而导致战争的频繁爆发。20世纪60年代,世界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中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与“大三角”格局对两极格局产生有力冲击,此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比较频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极化格局转换时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并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交织。这一时期成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多发期。但是,交战双方的最高决策当局和军事统帅都必须充分考量对方的实力、潜力和国际国内舆论以及战争后果,因而十分注意能动地把握整个战争进程和战争强度,严格控制战争的扩大和升级,尤其控制全面战争的爆发。

  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有助于维护和平与安全。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开始向“一超多极”的新格局演变。美国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妄图独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的新帝国思维激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多数国家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颇为不满,并抱有戒心。在反恐、对朝等重大问题上,各大国的立场也存在很大分歧。俄、法、德等国担心美国单边主义得逞,日本、印度、巴西、德国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也反映了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交织和较量。应当看到,在新的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各国利益交织,关系复杂,但又与冷战期间“北约”与“华约”两大战略联盟之间存在的尖锐对抗性矛盾有所不同,因而仍能保持相对和平的世界局势。苏东剧变前,在联合国160多个成员国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24个,占全球总领土不到10%,占世界总人口10%稍强,但占世界工业总产值50%以上;而13个社会主义国家占全球总领土的26.2%,全球总人口的32.1%,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近40%。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没有发展起来。冷战结束后,“华约”、“经互会”消失,世界大部分主要国家均以对美关系为轴心来调整对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俄美关系的调整。俄美签署削减地区性战略性力量;俄允许美战略力量插入自己传统的战略地盘中亚至高加索一线,撤除在越南金兰湾和古巴的监听站等。从此,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才在全球发展起来,美国仅收获和平红利就达1万多亿美元。从根本上说,美国20世纪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主要并不是因为其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的发展,而是得益于其西化、分化苏东得到的暴利。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霸权主义仍是战争主要根源和安全主要威胁。因此,必须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努力建立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

  (三)世界地缘政治影响

  从公元前1000年以来,列强的霸权争夺和海外殖民扩张使欧洲成为主战场,造成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战争多发。其他大陆上爆发的战争也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有关。如希腊与波斯在东地中海的争霸、罗马迦太基对西地中海的争霸,近代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和俄国的一系列争霸战争。1840年后东亚的主要战争多因帝国主义侵略引起,如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国抗战和太平洋战争,等等。

  冷战时期,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虽然都避免直接军事交锋,但却不遗余力地展开对“中间地带”的渗透和争夺,造成地区冲突和战争接连发生。二战后局部战争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冷战后则集中在巴尔干和中东等地区。这些地区,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地缘政治十分重要,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大国角逐的主要战场。北非、中近东、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中美洲、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局部战争的高发区。其中,北非、中近东、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等战争高发区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和东端,形成从直布罗陀海峡经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到朝鲜海峡的局部战争沿海多发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阿尔及利亚反法解放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均位于这条冲突带上。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广大人民纷纷觉醒,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殖民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和民族解放战争蓬勃展开。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一些热点地区,由于领土资源和民族宗教等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矛盾经常激化,加之外部势力插手而战乱频繁。英国学者研究认为,在亚洲和中东爆发的战争持续时间长和造成伤亡大。( [英]戴卫•佩普勒和阿朗•詹金斯:《和平与战争的地理》(The Geography 0f Peace and War),伦敦:巴斯—布莱克威尔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