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出口的战机战舰总体性能属于苏联80年代水平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09:08 军事文摘
中国购买苏-27SMK战机生产许可证
俄罗斯至今出口的战机、战舰的总体性能仍基本属于苏联80年代的水平。中国的重点武器若是向俄罗斯购买,将陷入一个新的停滞期,同世界的差距又会拉大。 投资俄军研未能得技术 回溯以往的历史,中国对苏俄武器的两次大采购浪潮,其实都是在本国军工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其结果都对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水平起到了快速提升的作用。按照彭德怀的评价,仅抗美援朝战争三年间武器的进步,就超过了旧中国几十年。90年代中国对俄军购虽花费不菲,然而按照国际军界的评论,中国武器的总体水平就此提升了20年,即由长期徘徊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而跃升到80年代的世界水准。 世间之事往往有一利又会有一弊。一个国家的军队若长期依赖购买外国武器,必然会在军事上受制于人,而且会影响本国军工科研的投资和产出。何况50年代苏联对中国毕竟讲点“国际主义”的理想,提供技术较开放且要价为世界最低。如今俄罗斯军贸只讲国家实利且重在赚钱,中国再想以低成本取得军工水平大幅跃进已不可能。90年代初,苏联瓦解后的经济“休克疗法”造成了俄罗斯军工企业几乎无以为炊的灾难,以往每年有几百架战机生产任务的俄罗斯航空业在1997年落到只有7架国内战机订单的境地,“苏霍伊”等大型企业靠向中国出口苏一27和苏一30才能给职工发薪金。遇到这一特殊机遇,俄罗斯才能对华出口自己较为先进的武器,然而当时中国引进技术就不太顺利,对俄军购也影响了国内军工业自我改善的投入。如国内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仅次于美苏的庞大军工生产体系,在八九十年代国内军工企业为生存被迫把重点转入“不务正业”地生产冰箱、面包车等民品,解放军的新装备反而要靠进口,这使国内军工企业和科研部门难免有诸多抱怨。 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自身境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对华军售。由于俄国内经济形势好转,近两年来国际上石油价格暴涨,作为世界最大油气出口国的俄罗斯钱袋充盈,本国军费增加使内需武器订单大增,不再依靠对华出口维系一些重点军工企业生存。俄方又看到中国对引进武器能很快吸收其技术以提升性能和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限制又有所增强,尤其坚持只卖成品不售技术,以避免未来市场受到“潜在威胁”。从世界整体水平看,苏联瓦解后俄罗斯装备科研部门因缺乏资金,多数武器的研制仍在“吃老本”,至今出口的战机、战舰的总体性能仍基本属于苏联80年代的水平。若是中国的重点武器还立足于向俄罗斯购买,势必会陷入一个新的停滞期,同美国和西欧的差距又会拉大。 俄罗斯自18世纪初的彼得大帝时代起,在军工制造业上就追赶上西欧的水平。斯大林至勃列日涅夫时代又片面地发展重工、军工,苏联民用工业虽严重落后,武器研制水平却与美国并列为世界前茅。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作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军工科研和生产水平虽已落后于美国,却仍普遍高于中国。在西方至今仍对华实施尖端技术封锁并不解除军售的情况下,中国若能通过科技合作从俄方引进先进技术,对提升自身研制能力不失为一条捷径。然而俄人对中国毕竟存有防范之心,并要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近年虽同意合作却仍不愿外传先进技术。如美国经过十几年科研和花费720亿美元的费用,于2005年终于定型了第四代战斗机F一22,这比俄罗斯的“苏霍伊”、“米格”战机先进了整整一代。俄罗斯为急起直追,目前已启动“第五代战斗机”(这是苏俄独特的排序,实际相当国际上的第四代)研究计划,投入数以百亿美元计的科研资金却是难事,因而提出愿同中国或印度“合作开发”。俄方前一段亮出的条件,却是核心技术开发由其本国科研人员独立完成,合作投资者担负少量低档次研制项目,计划完成后对成品只有优先购买权和价格优惠。 面对俄罗斯这种条件,过去未独立研制过一款新型战机的印度也感到难以接受。印方起初想通过入股获得新技术,搞清了俄方底盘后,目前也感到心灰而踌躇起来。对于已独立研制成国际间堪称上乘的第三代战斗机F一10的中国航空界来说,若参加这样的合作,无异于当冤大头。在已经拥有蓬勃日上的航空业的情况下,与其投巨资给别人搞飞机研制而自己最终要买其成品,倒不如自主研发,虽多费些功夫却能锻炼出本国的科研和生产队伍。 如今中俄两国有着较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今后中国还会订购一些比本国产品水平高的武器,然而关键性的装备决不能依赖他人。中国国防科技界的元老早在80年代就告诫,买来一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如果解放军的先进武器要长期靠从俄罗斯进口,国内军工业要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就永远不能达到。 经济激活军工动力 过去中国军工科研和生产水平长期落后,一是由于经济实力不济,二是受限于科研水平较低。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远比俄罗斯活跃,主要薄弱环节是高科技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不够。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为发展经济,曾强调把庞大的军工企业转为民用,现在则面临着将经济实力和民品开发能力转化为军用的任务。 中俄两国的经济统计数字,就已充分显示出双方经济实力的强弱易位。在苏联瓦解前的1990年,中国的国民产值不过1.85万亿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折合3200亿美元,同年苏联的国民产值仍折合1.7万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地区为9000亿美元。苏联瓦解后俄罗斯的国民产值曾下降一半多,至2004年方才恢复到原苏联俄罗斯地区的水平,去年也不过相当1.1万亿美元。去年中国的国民产值却达到24.6万亿人民币,折合3.4万亿美元。从这些统计可以看出,苏联瓦解前俄罗斯地区的国民产值是中国的3倍,在17年后经济实力的对比却颠倒过来,中国的产值是俄罗斯的3倍。 经济实力和军费投入是发展武器装备的基础。遥想80年代初,苏联的年军费开支曾达到1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十几倍。而从去年两国公布的数字看,俄军费开支虽较90年代末有成倍增长却刚超过300亿美元,中国则达到460亿美元。中俄两国虽然没有公布各自的军事科研费,然而从国民经济和军费的条件看,中国可投入的经费无疑大大高于俄罗斯。中国经济开放后获得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国内在精密机床和先进电子产品方面有超过俄罗斯之势。了解这些情况的人都不能不感叹,有了这样优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和财力保障,中国军队若还要长期依赖进口俄罗斯的武器,本国军工界真要感到羞愧了! 一个国家的财力自然不完全等同于科技水平,例如国防科研的进展主要有赖于科研队伍的建设、基础学科的长期积累,以及国内制造工艺的提升。中国过去几十年间在武器发展上总走仿制之路,独立开发成功的例子除“两弹一星”外很少,主要原因就在于科技基础薄弱,只能集中力量保障少数重点项目。80年代中期商海大潮涌起时,军工业为赚钱忙于开发民品,教授学子大多注重应用项目而忽视基础科学,国内一批老科学家便大声疾呼要打好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因而有了国家重点保障的“863”计划(即1986年3月开始的长远科学发展规划)。至今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内还是培养出一批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军工人才,并有西方和俄罗斯的科技成果可供借鉴。如果给这批人提供充分条件,在军工领域全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可以办到的。过去中国在核弹、导弹方面令世界惊讶的成就,以及近年“神舟”载人飞船创造的仅次美俄而赶超西欧和日本的航天水平,也都能证实这一点。回顾中国的武器研制,可以看到一个可令人深深回昧的现象——那就是在外部封锁最紧而求购无门的“两弹”{核弹、导弹)领域,中国自主研发反而能够较快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能够从外部买到的常规武器如飞机、舰船等方面,中国却长期投入不足,科研人员取得的成就也比“两弹”相差很多。这一现象证明,外购武器虽是一种便捷之途,却也往往会带来惰性和依赖性,长此以往确会如同中了毒瘾。克服这种持续了几十年的对苏俄制品的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军工科研能否取得重大进步。 今年,中国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国内政治上、经济上的进步,从深层次看恰恰是突破苏联模式的重大成果。中国军工事业的进步,同样也要从苏联模式的围城中冲出。历史证明,像中国这样一个原先工业基础落后的大国,想尽快在军工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自然必不可少。不过要想真正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自主消化吸收他人的技术并有所创新发展,这也是今后保障中华全面崛起的一个希望所在。△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