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某师数十种新装备全部形成战斗力(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09:53 解放军报
解放军某师数十种新装备全部形成战斗力(组图)
资料图:中国最新型两栖登陆车

  ●上级面前不怕出洋相,比武场上不怕丢金牌,演兵场上不怕冒风险。他认定——转型,要把战斗力标准定在信息化上

  一个两难选择摆在了刘小午和全师官兵的面前。

  去年初,师里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军区在7月份组织训练尖子比武。就在师里即将上报参赛名单之时,某新型步战车隆隆开进了部队。这时,离比赛只有3个月时间了。

  参赛是用老装备还是用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装备,大家意见不一。主张用老装备参赛的,理由很充分:装备已使用多年,官兵训练娴熟,夺金牌的把握大;提议用新装备参赛的认为:新装备虽然刚列装,但我们已进行了超前训练,借此机会正可以检验一下官兵对信息化装备掌握的情况。

  “诸葛亮会”上,刘小午的话掷地有声:比武的目的,决不能只为了夺金牌,而要加快提高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加速部队转型的步伐!在集团军要求上报参赛名单的最后一天,师党委决定用新装备参赛。

  新装备训练如火如荼。刘小午带着师机关人员深入训练场严抠细训,帮官兵认真掌握车载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训练效益成倍提高。3个月后,群雄竞擂。在强手如林的比武中,他们一举囊括了5枚金牌!

  战斗力,常常是“逼”出来的。在曼哈顿求学时,刘小午曾多次到西点军校参观,全副武装的男女学生在盘旋的直升机翼下攀上攀下、贴近实战训练的情景,多少年过去仍历历在目。他心中萌生一个目标:我们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一定要抓住这次换装转型的历史机遇,把兵练强,把战斗力标准定在信息化上!

  去年5月20日,军委领导前来视察。有人建议,某新型装甲车刚刚接装半个月,原定的涉水训练课目先停停再说,以防出洋相。刘小午不同意:训练该怎么搞就怎么搞,不能降低标准,要让军委首长看到部队训练的真实情况。水上训练场上浪花翻涌,训练照常进行。战士们练得认真,军委领导看得满意。

  金秋时节,一场上级组织的评估性演练在粤西某地举行。刘小午带着该型装甲车连同列装不久的某新型防空武器,机动千里投入演练。陌生的地域,高难的课题,严格的考核,在刘小午精心组织下,新型装甲车泛水冲击如履平地,实弹射击快速精确;新型防空武器在反空袭对抗演练中更是大展雄风,来袭“敌”机被全程跟踪锁定!演练评估结果表明,该师配发的新装备全部形成了作战能力!

  刘小午平时儒雅亲和,官兵们很少见过他发脾气。然而去年初,刘小午在某团训练场上发了一通火。原来,这个团在训练中避难就易,放着重点课题、高难课目不训,重复训练着一些练得精熟的老课目。刘小午严肃地对负责训练的团领导说,训练不着眼未来战场,打赢就是一句空话!他当即召集团三级军事主官开现场会,在训练场上“三堂会审”,对所有训练课目逐个“过筛子”,硬是将11个与信息化作战联系不紧、中看不中用的老课目淘汰出局。

  2004年,某新型自行高炮列装部队。这些高炮价格不菲,由于没有系统的训练教材,一些官兵生怕不小心弄坏这些“宝贝”,出现了不敢训、不愿训现象,有的甚至把新装备停进了库房。“新装备不会自动形成战斗力,困难再大也要训!”他严密组织,严格督训,摸索科学组训方法,帮助官兵消除“恐高”心理。战士们大胆上装操作,很快就驯服了这些“铁老虎”。

  只要有利于部队战斗力提高,刘小午抓训练敢冒风险。一次组织海上作战课目演练时,大风突起,波涛汹涌。有人建议撤回,可在他坚持下,部队顶狂风,斗恶浪,打响了硝烟味十足的攻击作战演练。最终,部队不仅安全且圆满完成了所有课目,还探索积累了不良天候下海上作战的重要数据。

  敢冒风险,冒出了一次又一次奇迹。近年,该师列装的数十种新装备,单装都在当年形成作战能力,两年内成系统成建制形成战斗力,总部和广州军区先后在该师召开“两成两力”现场会。

  ●他主持设计27项信息化建设,项项聚焦未来战场;带领官兵参加军区军事比武,夺得金牌和奖牌总数两个第一——

  转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刘小午重视信息化有口皆碑,凡是有关这方面的建设,在他那里往往一路绿灯。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所属某团开展的一项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却被他一脚踩了“刹车”。原来,这个团和某科研单位合作研制“某装甲装备指挥系统”,与对方签订了合同,准备拿出20万元购买他们的技术。当团领导喜滋滋给刘小午汇报时,被他当场否决,并讲出了3条理由:一是成本过大;二是与现有装备在技术上不匹配;三是不保密,这也是最致命的问题。

  刘小午耐心地给大家讲道理:作战部队搞信息化,绝不能好高骛远,盲目冒进,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力争把能干的、该干的、急需干的先干起来。他和师党委“一班人”确立了“作战牵引、人才支撑、系统规划、重点建设、突出应用、提升效能”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规定不符合实战要求的项目,坚决不立项、不投资、不研究。

  2005年底,师装备部门提出研发装备精确保障系统的军事需求。师办公会上,刘小午连问了3个为什么。为什么不先经师信息化办公室论证?为什么不撰写系统研发可行性报告?为什么不列详细经费预算明细?后来,机关对这个科研项目的上千个技术参数逐个进行论证,修改了几十个重要的参数指标,报经上级相关业务部门批准后,才正式上马。

  作为谙熟信息技术的专家,刘小午深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拍脑门”,而要科学决策,统筹兼顾,既管当前,又看长远。

  几年前,师里新建局域网,时任副师长的刘小午再三叮嘱网络开发人员,一定要按照总部统一制定的技术标准进行,预留接口。不到一年,上级新一代宽带网接到该师,师里的指挥网、军事综合信息网顺利联入。2003年,师里完善升级营区信息化网络,他又向师党委建议,线路铺设必须着眼发展,决不能今天省小钱,明

天花大钱。全师营区共铺设光缆40多公里,网络全部采用光缆联接,建成了信息“高速公路”。2005年,全军政工网开通,由于通信光缆的可持续利用,一下就节约60万元经费。

  这几年,刘小午主持设计了全师27项信息化建设,项项聚焦未来战场;自主研发的十几个信息系统,全部接口匹配、软件兼容,为部队建设转型、训练转变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当初,望着新装备威武雄壮地驶入军营,刘小午和官兵们一样难抑内心的喜悦。这些新装备不仅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而且信息化含量也较高,它们是部队战斗力腾飞的希望!

  在新装备训练动员会上,刘小午的讲话深入浅出:以信息化牵引机械化,以机械化推动信息化,部队转型不能顾此失彼,而要整体推进。只有熟练掌握手中先进的武器,才能领取通向未来战场的“通行证”。

  烈日当空,蝉躁人乏。这是盛夏的一个双休日中午,战术训练场上,一辆新式步战车时而快速冲锋,时而涉水泅渡。1个小时后,刘小午钻出步战车,一身迷彩服湿得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累归累,但他内心很高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全师目前已列装的30多种新装备,他都可以操控自如了。

  为加快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步伐,实现人装最佳结合,刘小午在部队接连推出了一系列训练改革。在他带领下,全师上下掀起了学新装备、用新装备的热潮,围绕作战任务和实战行动开展比武活动,增大信息化条件下比武竞赛的难度、强度和险度。比武打擂促进了训练落实,官兵们驾驭新装备的能力和综合军事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金风送爽之时,一个好消息传到了师里:军区举行军事比武,他们以较大优势夺得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两个第一。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