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隐身战机一关键技术仅中美掌握 俄T50都不配用

2016年06月24日 16:4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2006年4月28日,当中国FC-1“枭龙”04机首飞成功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时候,大家就不约而同发现了一个不同之处。在两侧进气道口由原先平面变成了两个鼓包,这是我国第一种使用了DSI进气道又称“三维鼓包失无附面层隔道”的战斗机。它采用两侧进气道一边一个固定的鼓包来模拟常规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并能够达到对气流的压缩,以及简化结构、隐形的目的。DSI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隐形等特点。这种进气道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在 1990 年代早期就开始研究传统超音速进气道概念的替代方案,曾在F-16上测试过该进气道但并没有继续下去。F35作为美国第一个使用DSI进气道的量产战斗机试飞时间是在2006年12月15日,比“枭龙”04机还晚了近7个月。到目前为止这个地球上只有中美两国掌握了这个技术,欧洲也不行,俄罗斯至今也没有迹象表明拥有这个技术,它的五代机T50由于还是老掉牙的苏系机的中央升力体布局,即使给它DSI也用不了。

  别看只是两个小鼓包,它的技术难度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设计出这个鼓包就需要极高的空气动力学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其次它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金属材料要加工出来是很困难的,于是使用了复合材料。其实近距离观看DSI进气道,它不光是表面光滑而且还有无数细微的小孔,这很是考验一个国家的航材加工工艺的。经过大量试验枭龙04机的DSI 进气道性能优异, 总压恢复系数高,与斜板进气道比,提高 0.02~0.04,综合畸变指数低,满足进/发匹配要求,并且取消了附面层隔道和放气门系统,使得飞机阻力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在攻克某个技术难关后会迅速把这项技术“白菜化”,于是歼十B/C战机四代+战机、歼20五代机、鹘鹰FC21 2.0版五代机、甚至还有低档的“山鹰”教练机也应用了此项技术。应用机型之多在地球上是令人叹为观止的!DSI进气道之所以先进,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提高战机的隐身能力、降低风阻和机重,这还不算最厉害的,DSI进气道的球面如果能够自由膨胀收缩,飞行效率提升将更加显著;有一个网传的好消息,那就是我们五代机歼20上的DSI已经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柔性蒙皮,所谓柔性蒙皮它也是种复合材料,特点就是可以像橡皮泥那样可塑成各种不规则形状,这种技术是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突破的,并在航空主机厂建立了一套全新、数字化的蒙皮制造体系。该所的柔性多点模具蒙皮拉形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歼20的DSI有了这个柔性蒙皮就能避免前鸭翼弱化DSI进气道上侧边拉涡效果实现自己变形调节气流变化提升飞行效率,可想而知歼20的性能是多么强悍!(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