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冬临近,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就乌克兰问题的博弈也进入“寒冷季”。从今年10月初至今,北约通过强化军事部署对俄施压,英国还罕见地派遣重兵前往波兰,参与“防俄”色彩浓重的实战演习,美国国内也传出可能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的风声。另一方面,为争取更多的地缘政治筹码,俄罗斯的战略核部队也举行密集演练,先后试射多枚洲际导弹,努力维持战略平衡。
“三位一体”齐上阵
10月29日和11月28日,俄海军列装的二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先后在巴伦支海发射1枚“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N-30“圆锤”),成功击中勘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公开信息显示,“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具有隐蔽发射、难以拦截、打击精度高等特点。
就在10月29日的试射成功后,俄战略火箭兵和空天防御兵迅速“跟进”。11月1日,俄军战略部队从位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的陆基导弹发射井成功试射1枚“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同样命中堪察加半岛上的预定目标。俄国防部声明称,此次试射成功证明“白杨-M”具备高打击精度和完善的战备值班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俄国家电视台在报道“白杨-M”试射成功的消息后,还播出了空天防御部队的战术训练画面,他们成功运用“铠甲-S”弹炮综合系统拦截模拟来袭飞行器。
11月12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出席远程航空兵建军百年的集会时公开表示要将“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纳入俄战略轰炸机的巡航范围。2天后,4架俄空军的图-95战略轰炸机在设有美军基地的关岛外海进行“环绕飞行”。据悉,这些战略轰炸机均能挂载多枚可搭载核弹头的Kh-555巡航导弹。至此,俄罗斯“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最后一员——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已登场。
有分析人士指出,鉴于俄罗斯在常规武力方面与北约相比有明显劣势,核力量就成为俄罗斯维持战略平衡的主要砝码。众所周知,战略威慑包括三大要素:“力量”、“使用力量的决心”和“让对手知道”,而近期俄罗斯战略部队的一系列“表演”显然凸显了这三大要素。
俄加速升级核力量
从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发展计划来看,未来俄军的陆基核力量将以RS-26洲际导弹为主,这是一种可公路机动的多弹头超音速核导弹,每个弹头都有单独的制导系统,据称可突破已知的反导系统。未来俄军的海基核力量将以携带“布拉瓦”潜射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为主,俄海军计划列装8艘(每艘潜艇携带16枚“布拉瓦”导弹)。未来俄军的空基核力量以经过升级的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为主,这些轰炸机可挂载核巡航导弹。然而,即便俄军的核力量建设能按计划顺利实现,这些战略力量都要到2020年前后才能达到预定规模。
另一方面,现代战争中仅拥有核导弹、核潜艇与战略轰炸机等武器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可靠的预警系统。按照计划,俄罗斯将沿边境建设一系列“沃罗涅日-DM”雷达站,以防范来自他国的导弹袭击。然而,目前投入使用的此类雷达站只有3座(首座雷达站位于圣彼得堡附近,2006年投入使用;第二座雷达站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2008年投入使用;第三座雷达站位于加里宁格勒州,2011年投入使用)。去年6月,俄总统普京在参观中央指挥所时表示,未来还将建7座此类雷达站。不过,所有这些雷达站建成最早也要到2018年。
事实上,有军事专家指出,虽然俄罗斯近年来在核力量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但其核部队的作战能力短期内依然值得怀疑。而美国在俄周边地区建立反导系统也在客观上削弱了俄战略核力量的威慑力。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前参谋长维克多·叶辛称,美国在俄周边地区建立反导系统是一种直接的安全威胁。俄罗斯必须持续进行核武库现代化,才能确保战略威慑的效力。
“零核世界”成空想
耐人寻味的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前,俄国内并不像今天这样推崇“核长剑”,甚至有许多人赞同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零核世界”倡议,认为“俄罗斯不需要没有使用机会的核武器”。不过,俄地缘政治学者维亚切斯拉夫·克鲁格洛夫等人在题为《未来战争和核遏制》的文章中指出,全面销毁核武器最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一旦其他国家放弃核武器,美国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密集使用常规精确制导武器,以“非接触作战”的方式取胜,肆意攫取政治和经济利益。具体到俄美战略力量平衡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不可能消除在常规制导武器和反导防御武器领域与美国的巨大差距,恰恰相反,考虑俄美两国的国力对比,这一差距还可能进一步增大。
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一不利前景,俄军近年来进一步加快升级核武装的步伐。据俄《消息报》报道,俄海军已获准换装新的核导弹指挥系统,它能使潜艇在发射潜射核导弹后仍能向导弹发送指令,灵活更改打击目标。俄海军军官说:“该系统高度保密,目前暂时只用于携带‘布拉瓦’核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未来还将用于携带‘青斑’核导弹的老式核潜艇。” (罗山爱)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