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外媒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已收到它订购的至少一架伊柳辛公司制造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据报道,中国总共从乌克兰订购了3架这种空中加油机。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1月4日报道称,图像是数字地球公司10月中旬在人民解放军空军武汉基地拍到的,它清晰地显示出飞机的主翼下方和机身尾部共有3个UPAZ空中加油吊舱。
据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称,中国在2011年或2012年与乌克兰军火出口商乌克兰特种产品出口公司签订合同,采购了3架原属于乌克兰空军的伊尔-78M空中加油机和5架伊尔-76MD运输机。
第一架飞机的交付时间原定于2013年底,但直到2014年3月底,一架与人民解放军空军伊尔-76运输机涂装相似的伊尔-78才被发现在乌克兰境内试飞。
报道称,伊尔-78的交付将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空中加油能力大大提高。乌克兰的伊尔-78M能够向受油机输送105720公斤燃料,远超中国空军现役的轰油-6空中加油机。
中国一直希望购买伊尔-78来补充并最终取代现有的约20架日益老化的轰油-6。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巴基斯坦空军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为战机加油(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利用加油吊舱提升歼-15战斗力
资料图片:在航母上待飞的歼-15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首款专为航母建造的歼-15战机似乎装备了空中加油吊舱。这些吊舱装有额外的燃料和锥形管加油设备,可以为其他战机提供燃料。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1月16日指出,这样,当一艘航母起飞四架战机时,其中两架可以配备加油吊舱,并将自己的燃料转移给另外两架,从而扩大另外两架战机的作战半径和作战时间。这反映了一个事实:舰载机在空中较之起飞时能够承担更多载重。
这种加油系统尤其适用于采用STOBAR(短距起飞和拦阻着舰)系统的航母,这类航母(如中国航母辽宁舰)以滑跃式甲板取代弹射式甲板。美军航母多采用CATOBAR(弹射式甲板)系统,使得起飞的战机较之滑跃起飞的战机能在起飞时携带更多重量(燃料或武器)。美国和俄罗斯战机都有这样的吊舱系统,但是此前从未在中国战机上看到这种系统。
报道称,歼-15战机于2013年底开始投入大规模生产,距离一些歼-15战机被发现在辽宁舰上触舰和着舰已经过去一年时间。此后,多架歼-15战机出现在海军基地,而且刷成标志为战斗机的灰色,而不是研发机的黄色。截至2013年底,已建造了约20架歼-15飞机用于测试。首批5架战机专门用于测试,而此后建造的显然意在经过调整和修正(解决测试阶段发现的问题)之后实际投入使用。这使得中国能够切实行动起来训练飞行员和舱面人员,以应对实际航母操作。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耗费十年时间,以培养出一批富有经验的核心军官和军士,安全高效地管理这些极其危险的操作。
报道指出,人们早就注意到因为辽宁舰的滑跃起飞系统,歼-15战机不能携带多枚炸弹或反舰导弹从该航母起飞。滑跃式甲板对于执行空防任务的战斗机来说没有问题,但是不太能胜任要求重负载的任务。相反,正在建造中的中国新航母设计似乎采用弹射式(平的,而非滑跃式甲板)操作。歼-15的前轮设计也能应对弹射式甲板起飞。此外,辽宁舰上的歼-15战机一旦需要(利用智能炸弹或是反舰导弹)实施某种远程打击任务,即可以利用加油吊舱。
报道称,在过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中国一直在研发歼-15,这是俄罗斯苏-27战机的舰载机版。已经有一种俄罗斯版本的这种飞机,叫做苏-33。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苏-33,因为它当时注意到中国正在仿制苏-27战机(即歼-11战机),而且并不想大量购买苏-33,只想要两架供“评测”之用。中国最终在2001年从乌克兰购得苏-33样机,后者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从苏联继承到了一些这种战机。
报道称,歼-15的首批样机制造耗时两年,并在2010年进行了首次试飞。这一进展令俄罗斯人极为不悦。俄罗斯航空专家公开嘲讽歼-15,怀疑中国工程师仿制苏-33关键性能的能力。这一点尚有待观望,中国过去曾经在复制俄罗斯军事技术方面搞砸过。但是,中国人一向有“窃取”外国技术的丰富经验,因此歼-15的性能有望至少可以媲美苏-33。中国曾公开夸口说,歼-15与30吨重的美国F-18E战机性能相仿。这种说法还有待观察,33吨重的歼-15现在更像是较早的、23吨重的F-18A战机(与F-18E外形相仿,但是设计大不相同)。
同时,俄罗斯自己已经停止使用苏-33战机,而是以更为廉价的米格-29K战机(印度也在使用这一机型)取而代之。33吨重的苏-33和21吨重的米格-29K战机都是为在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制造的三艘“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上操作而设计的。该级别的第二艘航母“瓦良格”号后来被卖给中国,并且改装成了辽宁舰。
(2014-01-18 09:26:00)
【延伸阅读】加刊:中国渴望从俄白乌获得更多空中加油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巴基斯坦空军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为战机加油(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一直在寻求购买二手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空军的伊尔-76运输机,整个计划是希望得到20架经过翻新的伊尔-76MD,其中10架已经在2012年交付。有消息来源说:中国还在积极与乌克兰合作,希望把一批二手伊尔-76改装成伊尔-78加油机。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11月号报道说,由于缺乏空中加油机,中国军队目前装备的大批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歼-10、苏-30MKK、苏-30MK2、歼-15和歼-16都无法发挥远航的作用,中国一度采用轰油-6空中加油机为歼-10实施加油,但是加油量非常有限,只能为2至4架飞机实施一次性空中加油,这基本上不具备重大战术价值。而且加油量受到限制,轰油-6的最大载油量只有30吨,通常是20吨,而一架苏-30MK2的载油量达到9.5吨,因此要为苏-30这样的战斗机实施加油,轰油-6只能为4架苏-30每架加5吨左右的油。这当然只是理论上的,考虑到技术匹配的问题,轰油-6似乎不可能为苏霍伊战斗机实施空中加油。
报道指出,乌克兰拥有维修伊尔-78的能力,曾经为巴基斯坦改装过4架伊尔-78。中国与乌克兰有关改装空中加油机的谈判从2012年开始。
除此之外,伊尔-78的工作任务还包括为A-50预警机实施空中加油,延长预警机实施战略值班的时间。中国空军的空警-2000系列中的第一架拥有空中加油管,但是从未出现过为空警-2000实施空中加油的图片,这意味着空警-2000作为战略预警机,几乎达不到“战略”巡航的时间要求。
在执行远程作战任务的时候,一架伊尔-78要求能为8架战斗机实施空中加油,通常同时对两架战斗机实施加油,每分钟的加油量达到900-2200升。伊尔-78的载油量通常为50吨,最大可以达到60吨。
乌克兰能够改装的伊尔-78的实际结构比俄罗斯自己制造的伊尔-78ME要简单得多,实际上就是在伊尔-76MD运输机货舱内,加装油罐箱,然后再安装俄罗斯生产的UPAZ加油管。俄罗斯当然也在伊尔-476新型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良伊尔-78,目前称作伊尔-78-PS90,就是用PS90新型发动机换装的伊尔-78,现阶段尚未进行试飞。如此看来,中国似乎不能等待伊尔-78-PS90或者基于运-20的空中加油机的诞生,迫切需要更加大型化的空中加油机。
因此简而言之,乌克兰能够实施改装的是简易型伊尔-78,即使如此,如果中国空军获得这种加油机,加油能力也会大大强化。伊尔-78的航程达到7300公里,最大飞行时速为850公里。中国空军得到它意味着一个大队的战斗机的航程可以接近7000公里。
报道称,当然还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在俄中军事合作关系大大改善之际,中国直接要求俄罗斯使用二手的伊尔-76改装成伊尔-78。
报道提及,中国似乎生产了两种轰油-6加油机,海军航空兵和空军都有装备,但这两种轰油-6都未投入大批量生产,目前似乎只为歼-8D系列、歼-10实施过空中加油。
报道说,迄今为止从未出现过轰油-6为苏霍伊战斗机实施空中加油的图片,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该刊仔细分析过歼-10A和歼-8D的空中加油管,完全与俄式加油管不同,总体上看,歼-8D、歼-10A的固定式空中加油管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式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过国产的RDC-1型加油软管,也完全不同于俄式加油管,可见,轰油-6的加油技术是中国自己发展的,能否与俄式UPAZ-1M加油系统匹配还存在重大疑问。
订阅2014年《参考消息》赢取iPad大奖,立返手机充值卡。>>
(2013-11-04 08:28:05)
【延伸阅读】中国将拥全球投送步兵师能力 两国产航母在建
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 外媒称,俄罗斯军事专家发表文章指出,除了航母以外,中国也在发展战略航空军事运输能力,以期能将一个步兵师空运至全球任何地方。
据联合早报网20日报道称,正在快速推进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军队,正在形成远距离军事投射能力。俄罗斯军事专家发表文章指出,除了航母以外,中国也在发展战略航空军事运输能力,以期能将一个步兵师空运至全球任何地方。
俄罗斯外交部旗下智库、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16日在网站上发表俄罗斯远东大学东北亚战略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瓦西里·卡辛(Vassily Kashin)的文章说,自本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期以来,中国武装力量经历了一次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快速转型,目标是建成一支在训练和装备上都和美国、日本媲美的高科技军队。
卡辛的文章说,中国已经有了“辽宁号”航空母舰,并正在打造另外两艘航母,接下来中国将转向发展能与美国同等军舰媲美的核动力航母。与此同时,两栖作战部队也在快速发展中,中国正在建造071型船坞登陆舰,081型全功能登陆船也在设计阶段。
文章也介绍,中国正在采购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伊尔-76重型军用运输机和伊尔-78加油机,同时也在自主研制运-20重型运输机,目的是打造成约百架重型运输飞机,并形成能将一个步兵师空运至全球任何角落的能力。
报道称,按照北京的计划,解放军要在2020年转化成新一代作战力量,实现“重大现代化转型成功”,此后中国将继续构建自身作战能力,到2050年建成一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打赢战争的武装力量。
近几年来,中国已成了主要武器供应商,多数军售流向军事技术合作受到限制的国家(对巴基斯坦的军备出口量超过50%)。此外,中国某些系统如155毫米PLZ-45榴弹炮,已经非常先进,足以进军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中东地区竞争激烈的市场。
核运载工具将赶超俄美
在核武器发展方面,文章指出,中国核武建设究竟要走多远,目前还为时过早。不过,在核运载工具的多样化和技术水平方面,中国毫无疑问将赶超俄罗斯和美国,超过所有其他核国家。
但文章也显示,中国军队发展存在一些弱项,如高学历士兵“募兵难”等问题。
文章说,早在2000年,中国领导人希望到2010年时年征兵总数中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超过60%。目前该目标还没实现,2009年该数字仅有30%,现在也只是稍显增加。直到不久前,军人及其家庭的社会保障也还是一大问题。虽然从2006年到2011年,军官的月薪增长了超过一倍,达到了5373元(人民币,1119新元),但这种收入还不完全能与私营企业相竞争。
在武器研发与生产技术能力方面,卡辛的文章也注意到,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北京政府承认中国技术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国家,但在2009年时这种修辞有所变化。国防科技的发展实现了一至两代的跨越,缩短了与国际两线武器和军事装备制造商的差距。然而,质量仍然是主要瓶颈,而且在进口先进武器的基础组建方面,中国仍主要依赖向俄罗斯进口,这是另一个薄弱环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在进行试飞。新华社发(陈肖 摄)
(2014-10-20 11:09:23)
【延伸阅读】美国怕071登陆舰?被指忧中国远程兵力投送力增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071两栖船坞登陆舰
美国《国家利益》曾刊文,列举了令美国害怕的中国五大武器,分别是“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歼-20战斗机、反卫星导弹、071型船坞登陆舰和进攻性网络武器。针对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军事专家曹卫东在接受北京卫视采访时表示,美国担心的不是071登陆舰本身的作战能力,而是担心中国远程兵力投送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海军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
美国担心我国远程投送能力加强
071型两栖登陆舰是中国首次建造的万吨级作战舰艇,也是中国大型多功能两栖舰船的开山之作。中国目前有3艘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分别是“昆仑山”号、“井冈山”号和“长白山”号。
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有几大特点:一是吨位大,抗风浪性能好;二是后甲板较大,并且有机库,可以容纳至少四架直-8直升机;三是其船坞可以搭载大量的两栖作战装备,比如气垫船、两栖坦克、两栖运兵车等,若需要登岛作战或登陆作战时,还可以搭载大量兵力以及主战坦克等重型设备,并进行远程兵力投送。
“美国担心的恰恰是我们远程兵力投送能力的加强。”曹卫东说,美国所担忧的不仅是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本身的作战能力,而是担心中国海军建设正在从过去追求平台和指标向发展体系转变,担心的是中国海军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
071型两栖登陆舰隐身性、吨位等不及美国圣安东尼奥级登陆舰
驻日美军今年2月宣布,将于明年2月在长崎县佐世保基地部署新型“格林贝”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格林贝”号两栖船坞运输舰于2009年服役,是美国海军第四艘“圣安东尼奥”级大型两栖船坞运输舰。
美国海军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集船坞运输舰、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两栖货船和医院船等功能于一身,是美海军研制的最新多用途船坞登陆舰,是美海军在未来十年中重点发展的登陆主要兵力之一,具有一舰多用,隐身性能好、大量采用了民用和标准等主要特点。
曹卫东指出,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的船坞中可以搭载大量的气垫船、重型坦克等,其后甲板较大,可以停放多架直升机,且吨位比较大,接近四万吨,因此可以运送较多的兵力和作战装备,并且可以同时向水面和陆地上投送兵力。
与中国071型两栖登陆舰相比,美军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的隐身性能更好,吨位更大,运送的兵力和装备的能力也更强。“虽然它的作战能力并不强,仅配备了近程的防空导弹和反潜武器以保护自身安全,但由于它常常去远海、甚至是别人家门口运送兵力,这要求其对导弹和飞机的拦截能力要强,所以改舰的近程防御武器仍然比我们的071型稍多一些。”曹卫东如是说。(邱越)
(2014-11-03 0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