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派出一艘核潜艇到印度洋进行了开创性的航行,中国的潜艇不久就要配备核导弹,这将使中国加入一个精英俱乐部。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11月2日报道称,中国海军能力的扩张是中国日益崛起的一个信号,美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五角大楼称,中国有5艘核潜艇,其中3艘在今年晚些时候将装配巨浪-2型导弹。
报道称,这其中的一艘核潜艇在印度洋的航行,以及到达中东海岸(没有被公开地确认),展示了中国舰队的远程航行能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称,中国国防部官员就此预先正式通知了外国驻华武官,显然是为了表明它们的能力。
报道称,一旦潜艇装配上核导弹,中国就将拥有可靠的海基核威慑力,这将使中国加入美国、俄罗斯等国组成的精英俱乐部。
【延伸阅读】美媒:美军机密切监视中国核潜艇 专盯敏感海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P-8“海神”巡逻机(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 美媒称,随着中国部署潜艇,美国P-8“海神”巡逻机开始对其进行搜寻。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4日发表题为《随着中国部署核潜艇,美国P-8“海神”巡逻机开始对其进行搜寻》的文章称,派遣P-8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在该地区部署更多的军事和外交资源,以回应中国日益增强的军力和强势立场。
“海神”专盯敏感海域
在西太平洋洋面上,比尔·彭宁顿中校驾驶着他的美国海军P-8“海神”巡逻机一个俯冲下到了500英尺(约合150米)的低空,靠近了日本南部沿海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
在这架——由波音737大幅改装而成——飞机的后部,机组人员将包括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红外相机在内的大量侦察设备对准了上述船只。
这次只是演练:今天的目标是一艘新加坡的货柜船,P-8巡逻机呼啸而过之后并没有抛下浮标。设计这种巡逻机是为了追踪一种更加难以捉摸、具有潜在危险的猎物:中国潜艇。
它是去年12月以来美国向位于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派出的六架P-8巡逻机中的一架,派遣P-8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在该地区部署更多的军事和外交资源,以回应中国日益增强的军力和强势立场。
文章称,冲绳是这一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位于东海上中日领土争端地区附近。冲绳还有距南海最近的美军基地。在南海,中国与美国的另外一个盟友菲律宾存在领土争端。
冲绳还靠近一个主要咽喉要道——宫古海峡。美国官员称,中国潜艇近年来一直利用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彭宁顿称:“如果有这样的先例,如果他们有从A点到B点的趋势,那么我们将加以利用。”
P-8是为取代部署在冲绳的老式螺旋桨驱动的P-3“猎户座”巡逻机。当初研制P-3的目的是用来搜寻苏联潜艇,这种飞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服役中。P-8可投放并监测最多64个“声呐浮标”,是P-3的两倍。
这种新型飞机比P-3的飞行距离长300英里,而且仍可在空中待命四个小时才返航。
反潜技术依旧传统
然而,尽管速度、巡逻范围、声呐浮标技术均有所提升,但P-8巡逻机依靠的仍然是冷战时期的基本反潜技术。水下猎潜大战受制于大海的深不可测,一半靠科技,一半还要靠直觉。
无论是卫星还是雷达都不能侦察到水下物体。猎捕潜艇的最有效方式依然是使用声呐设备捕捉引擎声音,或者是使声波(或脉冲)传递至水下潜艇的金属制外壳上,捕捉反弹回来的信号。
潜艇人员让潜艇免于被探测到的手段,包括保持发动机安静、不与外界通信以及将潜艇保持在低于“温跃层”——即接近水面的水层和下方温度较低水层中间的部分——的位置,这层水面可以令声呐脉冲发生偏转。
P-8还可以和监控潜艇基地的卫星协作,海底麦克风可以听到往来的潜艇以及水面船只的声音。一旦探测到潜在目标,P-8就会投掷声呐浮标,然后在上方盘旋收集浮标传输的数据。
这些数据会出现在位于飞机后部的一个屏幕上,由海军空勤组罗伯特·皮拉斯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皮拉斯接受过识别中国潜艇声音特征的培训。
在P-8刚刚完成一次出行后,他站在飞机的后部说:“如果前方有潜艇并且位于声呐浮标范围内的话,我就能找到它;可以说这是一门艺术,因为你可能两次追踪同一艘潜艇,它两次发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培训和直觉非常重要。”
中国潜艇追踪困难
文章说,直到最近,发现中国潜艇还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许多中国潜艇当时还是老式的柴油动力潜艇,每隔几小时就会浮出海面“透气”,开动引擎为电池充电,而此时就可能被监视系统发现。西方海军官员称,中国早期核潜艇上反应堆的噪音甚至更大。
然而,中国和西方的军事专家称,近些年来,中国在消除柴油动力潜艇噪音方面取得了进展,许多柴油动力潜艇使用了新技术,能够长时间依靠液态氧运转发动机,而无需浮出海面。
知情的美国官员称,2006年,中国的一艘柴油动力“宋”级潜艇在美国“小鹰”号航母的鱼雷射程内浮出水面,而未被提前发现,此事令美方官员感到震惊。
该官员说,中国现在已拥有一些静音性非常高的潜艇,这使美方的侦察工作变得更具挑战性,如果不是非常敏锐,很难发现中国潜艇。
自“小鹰”号航母事件后,美国加强了反潜巡逻。但中国和西方的军事专家称,中国也部署了大量舰船、飞机和导弹,似乎意在阻止美国军方监视中国海岸附近水域。
2009年,五艘中国舰船在海南一个潜艇基地附近的公海包围了美国海军“无瑕”号。“无瑕”号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反潜船之一。
去年11月,中国突然在东海划设了一个防空识别区,警告称将对未预先表明身份而进入防空识别区的飞机采取“防御措施”,但没有指明具体是什么措施。
很多美国官员目前担心中国可能在南海划设一个类似的防空识别区,不过北京近几个月一再表示没有这样的计划。这些官员认为,中国最终的目的是将南海变成其潜艇的一个安全港,就像冷战时期苏联的潜艇堡垒一样。
文章称,如果中国的飞机和水面舰船能够使美国的反潜艇部队无计可施,中国潜艇将能在自己的海岸附近安全巡逻,并神不知鬼不觉地驶入太平洋的更深海域。
(2014-10-29 07:19:00)
【延伸阅读】中国核潜艇频频出航 美媒:将改变亚太军力平衡
参考消息网10月26日报道 美媒称,经过40年的努力后,中国凭借可在公海游弋的核潜艇,终于加入到了精英国家俱乐部。潜艇舰队的不断壮大不仅将加强中国的核武库,也将增强该国坚持其领土主张和阻止美方干预的能力。
频频远航出乎意料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4日发表题为《深海威胁:中国潜艇增添核打击能力,从而将改变战略平衡》的文章称,去年12月某个周日上午,中国国防部将几国驻华使馆的武官召至其磐石一般的总部。据得到会议情况简报的人士称,出乎这些外国使节意料的是,中方在会上表示,他们的一艘核动力潜艇将很快穿过马六甲海峡。
两天后,中方的一艘攻击潜艇(即专门用来搜索并摧毁敌方舰船的潜艇)悄然驶过马六甲海峡并随即不见踪影。据了解其动向的人士称,这艘潜艇在斯里兰卡附近重新浮出水面,后又出现在波斯湾,于今年2月经马六甲海峡返回。这是已知中国潜艇前往印度洋的首次航行。
文章称,此举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经过40年的努力后,中国凭借可在公海游弋的核潜艇,终于加入到了精英国家俱乐部。9月,中国国防部再次集见驻华武官,向他们通报了另一项向印度洋的派遣──这次是一艘柴电动力潜艇,中途停靠了斯里兰卡。
中国日益强大和活跃的潜艇力量标志着这个崛起大国迄今为止对地区构成的最严峻的军事挑战。潜艇舰队的不断壮大不仅将加强中国的核武库,也将增强该国坚持其领土主张和阻止美方干预的能力。
美国海军部情报局称,预计中国今年将跨越另一个里程碑,首次将装备完整核导弹的弹道导弹潜艇派到海洋中。这些弹道导弹潜艇的射程之广,可将导弹从东亚发射至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也可从太平洋中部发射至美国大陆。
近年来,中国军事力量的壮大受到公众关注,包括第一艘航空母舰和隐形战斗机的出现。但潜艇是战略上更强大的武器:一艘潜艇就可以向远离中国的地方投送力量,单是它的存在就可以威慑其他国家。
华盛顿认为,中国正在形成的新战略是阻止美国干预中国与日本或菲律宾之间的冲突,而核潜艇对这一战略尤为重要。日本和菲律宾都是美国的盟国,且都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
与美仍有不小差距
一些海军军事专家表示,中国的核潜艇部署或许成为亚洲海底竞赛的开场白。这场竞赛将与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潜艇之间的海底对抗异曲同工。随着中国水下力量的增强,美国及其盟友也在提升其在亚洲的潜艇及反潜力量以抗衡中国。
中美都不希望冷战局面重演。两国经济相互依赖严重,而且如今具有市场意识的中国既不追求全球革命,也不寻求在军事上与美国平分秋色。中国官员表示,中国的潜艇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它们是保护中国领土及不断扩大的全球利益计划的一部分。
不过,美国还是将大量潜艇派到了亚洲。美国海军指挥官称,美国60%的潜艇力量部署在太平洋。他们表示,美国海军计划明年在关岛部署第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
去年12月以来,美国在日本冲绳部署了6架新的P-8反潜飞机。美国还更新了一套曾专门用于追踪苏联潜艇的水下侦听系统,并且还在测试水下无人机等新技术,以便搜寻中国潜艇。
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周边国家表示,它们计划扩大或升级潜艇和反潜部队。去年12月以来,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越南订购的6艘俄罗斯产攻击潜艇至少已有两艘交货。
美国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菲利普·索亚少将认为,现在部署在亚太地区的潜艇数量已远超冷战时期。他说:“我真正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潜艇的安全。在同一片水域部署的潜艇越多,它们相撞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国去年10月在一个核潜艇基地为国内媒体举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开放日活动,正式对外介绍其核潜艇部队。中国的核潜艇力量与美国差距不小,后者现有1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和55艘攻击核潜艇。
美国的担忧是,受财政紧缩影响,到2028年美国攻击核潜艇数量将缩减至41艘。
索亚称,过去几年,中国的攻击潜艇突破了第一岛链,定期在菲律宾海作业,并且开始全年不间断巡航。他表示,突破第二岛链将是顺理成章的下一个步骤。
索亚不愿透露中国是否曾派潜艇前往远至夏威夷这样的地方。但他表示,去年12月中国潜艇远航印度洋就证明它有这么做的“能力和续航力”。当时进入印度洋的是一艘“商”级核潜艇。海军专家称,这是中国最早在2002年下水的一种携带鱼雷和巡航导弹的潜艇。
噪音软肋尚待解决
不过,最近的两次潜艇航行也暴露出中国的一个弱点。中国潜艇必须经狭窄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或印度洋。这些瓶颈——包括马六甲、巽他、龙目、吕宋、宫古等海峡——都相对容易监控或封锁。而且,中国的反潜能力依然相对较弱。美国海军军官称,美国潜艇甚至能在中国海岸附近跟踪中国潜艇。
中国尚未表示从何时开始进行弹道导弹潜艇巡逻。但西方海军军官认为,中国去年10月对外介绍核潜艇部队的举动表明,中国的“晋”级核潜艇及其携带的“巨浪”-2导弹已准备就绪。
美国海军部情报局称,中国的“巨浪”-2导弹射程约4600英里(合7400公里),足以从东亚打击美国西海岸。要想打击更多美国本土目标,潜艇将需要有能力潜伏在整个太平洋海域。
但美国军官和中国专家们称,中国的弹道导弹潜艇可能无法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通过许多海峡。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核战略的导弹专家吴日强称,“晋”级潜艇噪音太大,可能只有苏联在1970-1980年期间的水平。
冷战之初,美国曾建立了一个海底扩音器网络,以便在通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各交通要道实施监听。近些年来,美国更新了这个被称为“声音监测系统”的网络的某些部分,并寻求从亚洲国家获得监听数据。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和西方的海军专家称,中国也正试图仿效“声音监测系统”。据一份有政府背景的科学期刊去年报道,中国已在南中国海建立了一个光纤声学网络。
吴日强教授称,短期内中国很可能将其弹道导弹潜艇部署在中国海岸附近,可能在南中国海,因为该海域深度最大,距美国海岸最远。一些海军军官称,这可能是中国将“晋”级潜艇部署在海南及推进领土主张和阻碍美国在该海域进行侦察活动的原因。
吴日强教授曾参加过与美国的核战略谈判。他预言今后20年里,中国将制造出噪音更低的弹道导弹潜艇,即使在美国实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下,它们也能航行于遥远的公海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两名卫兵在中国青岛海军基地站岗
(2014-10-26 11:00:47)
【延伸阅读】美刊:中国巨浪-2导弹首次具备对美核威慑力
中国空军近期接收的15架轰-6K轰炸机引起了美方机构的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国会即将发布的一份涉华报告指出,中国的海基核威慑力量接近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这是中国首次具备这种能力。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1月11日报道,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一份报告的初步草稿显示,中国“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在2013年晚些时候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巨浪”-2导弹射程4000海里,部署在094型“晋”级核潜艇上,这让中国海军首次具备对美国本土进行海基核威慑的能力。中国已经部署了三艘“晋”级核潜艇,在2020年前,中国可能还会再部署两艘该型核潜艇。
该报告指出,中国正在研发两款新型核潜艇——095型攻击核潜艇和096型战略核潜艇。其中096型核潜艇将使中国海军的核威慑力具备更远的射程、更强的机动性、更加隐蔽以及更大的杀伤力。
报告还认为,美军在关岛的军事设施正在被中国传统导弹的射程所覆盖。尽管中国的海基巡航导弹没有攻击陆地目标的能力,但中国海军正在发展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能力,最可能的是09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052D型“旅洋”Ⅲ级导弹驱逐舰。这将使中国海军攻击西太平洋陆地目标,包括美军在关岛的军事设施的灵活性大为增强。
根据该报告,2013年6月,中国空军接收了15架新的轰-6K轰炸机。轰-6K是轰-6的改进型,除了航程提升外,还可以搭载中国新型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新轰炸机和远程巡航导弹使中国空军具备对西太平洋目标,包括关岛的目标进行常规军事打击的能力。
报告称,中国正寻求提升“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该导弹目前的射程是810海里,足以威胁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舰艇,但还不能打到距离中国1600海里以外的关岛。
报告还援引了中国军力的其他发展,包括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最新发展。中国歼-15战斗机2012年11月成功在辽宁舰上起降,2013年6月,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及起降指挥员通过测试并被授予了合格证书。
报告称:“中国海军会继续进行近海及舰载飞机训练,直到2015至2016年,中国第一个歼-15团正式具备作战能力”。
报告还提到中国水面舰艇的发展情况。2012年,中国海军有两款新型舰艇下水:分别是052D型“旅洋”Ⅲ级驱逐舰和056型“江岛”级轻护卫舰。同时,恢复了052C型“旅洋”Ⅱ级驱逐舰和“江凯”Ⅱ级导弹护卫舰的建造工作。这一批次的舰艇大部分将在2015年具备作战能力。
报告援引美国著名中国军事专家安德鲁·埃里克森和加布·柯林斯的话称,“到2015年,就数量而言,中国将很可能在大型战舰建造和服役方面跻身世界第二。到2020年,除非美国海军复兴,在年产舰艇、水面战舰和其他军舰数量方面,中国或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报告最后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在未来5到10年将改变亚洲的军力平衡,挑战美国数十年来的军事霸权地位”。
【相关新闻】 日媒:专家称中国核武威胁美国能力正在提高
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1月5日报道,中国国家媒体日前发表了大量文章,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介绍了关于即将退役的092型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的信息。
美国《华盛顿时报》、台湾《中国时报》和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中国大陆媒体报道详细介绍了一旦发生核大战、中国打算使用新型094型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袭击美国主要城市的计划。台湾《中国时报》援引文章的话说,携带新型“巨浪”-2弹道导弹的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在不离开“第二岛链”的情况下影响美国西部地区。
报道称,无法证实这一报道的准确性,尽管这一说法显示了中国国家媒体言辞的显著升级。
报道认为,其他部分报道看起来不可信。比如,《每日邮报》报道说,“‘巨浪’-2导弹的射程约为8700英里(1英里约合1.609公里),可以用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击中几乎整个美国大陆地区”。
然而,在其刚刚更新过的、对中国核力量进行年度回顾的《原子科学家公报》中,汉斯·M·克里斯滕森和罗伯特·S·诺里斯报告说,“巨浪”-2导弹只能携带一个核弹头。克里斯滕森和诺里斯还将“巨浪”-2的射程定为7000公里以上,同时指出,该导弹从未试射过这么远的射程。克里斯滕森和诺里斯指出,如果射程在7000公里以上,那么它是不能击中美国大陆的,除非它远离中国水域。
报道指出,尽管存在这些分歧,所有消息源都认为,中国的战略力量正在加强,尽管进展速度如何以及以何种方式尚存在争议。克里斯滕森和诺里斯指出,“在最初的5个核国家中,中国是唯一在数量上充实其核武器库的国家”,但他们提醒说,“增长的速度缓慢”。
这两位作者似乎对中国核力量在质量方面的改善印象更加深刻。他们写道:“核武器库的作战实力也在加强,液体燃料导弹及操作精确性相对较差的导弹正被固体燃料导弹及更加精确的陆基机动导弹所取代。”
克里斯滕森和诺里斯还认为,中国用核武器威胁美国的能力正在提高,因为远程导弹在中国核武器库中的比例一直在提高。[详细]
订阅2014年《参考消息》赢取iPad大奖,立返手机充值卡。>>
(2013-11-13 08:02:00)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