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引进现代级驱逐舰: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现代化的区域防空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居世界第三,但舰艇性能与美俄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存在巨大差距,甚至没有一艘堪与台湾海军新型水面舰艇平等对抗。显然,要想改变被动局面,中方必须保证迅速拥有一种性能先进、具有较强对海、对空及反潜作战能力的新型驱逐舰,充当水面舰队的“拳头”。而当时,中国大陆新一代主战舰艇还处在初期设计阶段,短期内无法满足军事斗争要求,只有通过进口才能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继承大部分苏联武装力量的俄罗斯饱受“休克疗法”折磨,为换取急需的外汇,愿意将较先进的武器装备推向国际市场。在双方的默契下,中国海军开始有意识地对俄军现役舰艇进行接触,尤其是1993年4月,俄太平洋舰队一艘“现代”级驱逐舰访华,中方借机对该舰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经过一番对比,中国军方的研究重点开始集中到“现代”级舰上,并从次年开始与俄方商讨引进的可能性。
1996年的台海危机,加速了中国引进俄制驱逐舰的进程。时任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局长卡图京少将回忆,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代表团密集访俄,“夜以继日的谈判与陪同参观,让总局的许多同事患上了腰椎病”。次年8月,俄罗斯媒体率先传出消息,称中俄签署了价值8亿美元的军舰采购合同,中方决定购进两艘“现代”级舰及相关武器系统(包括舰载直升机),工程编号为“956E”,其中字母“E”代表“出口”。战舰采购合同签署后,能否按期完工并交付成为中方最关心的因素。为此,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盯上了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在建的“叶卡捷琳堡”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驱逐舰,打算“借花献佛”,节省两年以上的时间。彼时,囊中羞涩的俄海军拖欠北方造船厂高额货款,已无可能接收这两艘崭新的主力舰。经过俄政府内部折冲,1997年11月21日,北方造船厂与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签订合同,将上述两舰转售中国。
由于资金到账及时,两舰的施工进展迅速。1999年7月19日,齐装整备的“叶卡捷琳堡”号离开圣彼得堡,进入波罗的海试航。同年12月25日,该舰降下俄海军旗,更名为“杭州”号,并于次年1月启程前往中国,加入东海舰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则于2000年7月开始航行试验,12月交付,更名为“福州”号,同样加入东海舰队。头两艘“现代”级驱逐舰服役后表现优异,为俄军工企业争取到了新订单。2002年1月3日,已完成改制的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董事长谢尔盖·切梅佐夫,与中方代表签署了出售第二批两艘改进型驱逐舰的合同,总价值高达14亿美元,工程代号“956EM”。由于“956EM工程”改动甚大,外界在协议签署前就流传俄方可能无力建造的说法,为此,北方造船厂总工程师弗拉迪米尔·斯波里多普罗保证,他们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
2002年6月27日和11月15日,两艘改进型“现代”级驱逐舰相继开工。按照传统,北方造船厂给两者起了临时性的舰名,分别是“猛烈”号和“永久”号。据北方设计局总设计师弗拉迪米尔·尤赫宁透露,全俄1800多家军工企业参与了这两艘新舰的建造,其中,波罗的海造船厂负责提供动力系统。“956EM工程”最大的改动是安装3M80MBE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够打击240公里外的舰艇,射程比前两艘增加了一倍;同时,该舰携带的9M317舰空导弹也具有45公里的拦截距离。尤赫宁还强调,如果必要,中国海军可将该舰航行到世界各个海区长期值勤,完成跨国救灾或维和等准军事任务。2005年12月28日,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北方造船厂代表及百余名中国海军官兵在北方造船厂的2号码头,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交船仪式。“猛烈”号更名为“泰州”号,随后沿波罗的海-大西洋-印度洋-南中国海航线回国。2006年9月28日,最后一艘“宁波”号也顺利交付中方。至此,4艘“现代”级驱逐舰全部到位,在解放军东海舰队服役至今。
六、中国第一次拥有了10吨级大型反潜直升机:引进卡-28。
我国于90年代引进了多种俄罗斯先进武器,包括“现代”级驱逐舰,其中配套引进了卡-27反潜直升机的外销型号——卡-28。此后,我国相继进口了若干架同型直升机。至2009年,尽管我军舰载直升机数量仍非常少,但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战能力。卡-27是俄罗斯海军的反潜直升机,卡-28是其出口型,卡-29是其武装运输改型。上述三种直升机均由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设计。卡-27原型于1974年12月首飞。北约命名为卡-27“螺旋”。目前超过60架卡-27/28和15架卡-29在俄罗斯服役。
和其他卡莫夫直升机一样,卡-27采用共轴可折叠双螺旋桨。具体为两副全铰接式三片桨叶共轴反转旋翼系统。可折叠桨叶为全复合材料结构。桨毂采用50%钛合金和50%钢材料。该系统结构紧凑、有效载重大,操纵简便,可减轻驾驶员悬停和着舰时的工作负担。悬停时可不受风向的干扰。复合材料桨叶装有电热除冰系统。卡-27的飞行性能使其能在较小的舰艇上使用,四点式起落架确保了起降的安全。起落架不可收放,装有油气减震器。前起落架可自由转向,后起落架支柱装在枢轴上,可使主机轮向前转动,减少对机头下方雷达信号的干扰。机身采用传统的半硬壳式结构,广泛采用了钛合金主部件。尾锥为复合材料结构。机身两侧带有充气浮筒,紧急情况下,可在水上着陆。为适应在海上使用,机身材料采用抗腐蚀金属。机上装有有充气气囊,可确保卡-27在海上迫降漂浮。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尾梁支撑张臂式结构尾翼,装有固定倾角的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两个端板式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整个尾翼为铝合金构架,以复合材料为蒙皮。
由于长期保密的缘故,我国1990年代引进的的卡-28直到2002年前后才正式公开。
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第一副局长亚历山大-福明2010年7月20日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接受国际文传电讯社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库梅尔陶市航空制造企业正在按照中国订单继续制造卡-28和卡-31舰载直升机。他说:“合同规定供应9架卡-28和9架卡-31直升机。毫无疑问,合同将会履行。中国采购商接收首批直升机的程序已经开始启动。”
七、中国首艘航母的眼睛:引进卡-31预警直升机。
近日,中国海军最新从俄罗斯引进的卡-31预警直升机首次亮相。有报道称,该机于2010年底交付中国海军。
另外有报道称,中国新装备的这批卡-31预警直升机由俄罗斯库梅尔陶市航空制造企业生产,为数达9架,于2010年底正式装备中国海军。卡-31目前是俄罗斯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唯一空中预警手段。
八、让中国空军力量倍增:引进伊尔-76运输机。
解放军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运输机包括运-7、运-8和少量的安-24等。运-7源自安-24,载重约5500千克,运-8源自安-12,载重约20吨。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两种机型的载重量、航程都不堪应付快速空投和部队机动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我国引进了多达数十架的俄罗斯伊尔-76大型喷气运输机。
伊尔-76交付解放军后,大部分按传统交由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控制,但实际上主要执行军事任务,如机降运输和伞兵训练等。上图即伞兵部队准备登机进行伞降训练。目前,伊尔-76是我军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运输机,而运-8等只能算中小型运输机。由于尚无法立即仿制伊尔-76,只可以依赖进口。但经费的短缺又使得采购量较小,还要减去日常维护、训练、故障的数量,我军可用的大型运输机可以说是严重不足。因此仿制或研制大型运输机,迫在眉睫。此外,伊尔-76的尺寸、载重量放在今天显得稍微小了一点,特别是运载主战坦克时存在宽度不足的严重问题,加上伊尔-76总体技术已经相当落后。
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道,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2008年12月,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夫12日向记者表示,该国将全面履行向中国提供伊尔-76军用运输机合同责任。德米特里耶夫指出:“当然,在空军领域项目中,在北京举行的俄中政府间混合委员会上还讨论了落实2005年签署的向中国提供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加油机合同问题。我方表示,在涉及俄罗斯的责任范围,合同在履行。我国将全面履行合同所有责任。”向中国提供38架飞机(34架伊尔-76MD运输机和4架伊尔-78加油机)合同是于2005年9月签署的。据专家推算,合同额约为15亿美元。应于2007年向客户提供首批飞机。供货将于2012年结束。在解释延期履行合同原因时,德米特里耶夫说,“文件涉及三方--除俄罗斯和中国外,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也在参与。”他指出:“这样一来,与塔什干方面签署的这份合同实际上已被取消。所签合同涉及俄罗斯的责任只有为中国生产和提供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而且,这些责任在履行。根据合同,这些飞机机体我们不制造。它们是由塔什干飞机制造厂生产。”德米特里耶夫认为,“看来,为摆脱形成的这种情形,将签署某份补充合同。它将规定履行合同的新期限”。
九、中国常规潜艇的革命:引进基洛级潜艇始末。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进程,我国开始逐步恢复从国外引进武器装备和技术。近年来我国外购武器的主要来源是俄罗斯,其中包括空军自1992年开始引进的74架第四代歼击机苏-27SK,海军于1993年向俄罗斯定购的4艘柴油动力潜艇和两艘装备了杀伤力很强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现代”级驱逐舰等。在引进的4艘潜艇中,包括2艘出口型的877型“基洛”级潜艇和两艘改进型的636型“基洛”级潜艇。
1994年。中国引进了第一批2艘877型和2艘636型,后来又增购8艘636型。636级外观与877级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数据上,636型的水面排水量为2325吨,水下排水量3076吨,水面速度11节,水下速度达到20节,通气管状态下的续航力为7000海里/7节,工作深度250米,最大下潜深度300米,装备“俱乐部-S”反舰导弹。
“基洛”级潜艇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潜艇的隐蔽性是由潜艇自身的安静程度决定的,安静程度主要取决于潜艇噪声的大小。海战潜艇的噪声低不仅能保持行动的隐蔽,避免被敌声呐发现,且可增大自己声呐的探测距离,作到先敌发现,保持作战的主动权。
“基洛”级采用光滑水滴形线型艇体、外表短粗,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佳降噪形态。其推进器改用7叶大侧斜桨,转速降到250转/分;柴油发动机被安置在软垫上运转;并且对全艇所有产生噪音的设备实行封闭管理;潜艇外壳还嵌满了塑胶消音瓦,不但能吸收本艇噪音,还可以衰减对方主动声呐的声波反射。所以“基洛”级潜艇的噪音降到了118分贝,也因此获得了“大洋黑洞”的称号。
十、让中国航军航空兵名副其实的米-17直升机引进案。
我国在70到90年代先后引进了苏联米里设计局著名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米-8,以及其重大改型米-17,以补充陆军航空兵薄弱的航空力量。由于我国研制的直-5设计年代久远,后续研制的直-6、直-8等不是未定型,就是不断拖延,米-8和米-17的到来无疑缓解了紧迫的需要。米-8进口的数量较少,而米-17则较多,据说达到上百架。
在外电报道中,中国第一批就进口了60架米-17,编号为917、927、937、967、987字头的五位数。导致这一交易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在1989年后拒绝出售更多的S70“黑鹰”直升机给中国,于是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相比之下价格非常便宜的米-17。1991年首批24架米-17到货,1995年前又有35架交货,且为米-171改进型。
中国进口的米-17部分装有六个外挂架,可携带炸弹、布雷器、火箭发射器等。另外这些米-17并没有俄罗斯自己使用的米-8TV上的12.7mm机枪、座舱装甲、发动机尾气红外抑制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米-17较为优秀,我国现在还没有计划将这种直升机转为国产化。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我国仿制“超黄蜂”的直-8项目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由于部分关键部件无法国产化,拖了二十年仍没有生产大批量实用的直-8型号。如果上米-17项目,等于宣判直-8的死刑,直接影响部分军工企业,而且经过引进发动机等措施直-8已经有了新希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俄罗斯的特殊情况,总体的看,进口米-17要比国产化便宜的多。
2004年11月,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厂在珠海航展上表示,去今两年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向中国供应26架米-17-B5直升运输机的供货任务(去年10架,今年16架)。这26架直升机已经是该厂近年来同中国签订的第二份供货合同了。根据第一份合同,该厂于2001—2002年已经向中国供应了35架米-17-1B型的直升机。米-17-B5型直升运输机属于米-17基础型号的改进型,其起飞重量为13吨,最高可运载36人,或者舱内有效载荷4吨,外加舱外悬挂4.5吨。其最高航速为3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为230千米/小时,(在仍保持5%燃料储备的情况下)航距为650千米,最高飞行高度为6000米,机上安装着两台2200马力的ТВЗ-117ВМ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据悉,目前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厂正在同中国商谈继续开展合作的问题。
2010年9月,在向中国供应米-171E直升机的合同框架内,“俄罗斯直升机”控股集团旗下的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日前已经开始在该厂航空教学中心培训中国直升机飞行和工程技术人员。据悉,中国直升机飞行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俄培训计划内容丰富,既包括在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航空教学中心基地展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还包括在鄂木斯克民航飞行技术学院进行的模拟训练。培训结束时中国专家将得到相应的米-171E直升机使用和维护证书。2009年12月中俄签署米-171E民用运输直升机供应合同,主要用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包括高山条件下的运输,计划从2010年10月份起开始交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