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高寒地域。狂风肆虐,飞沙走石。铁流滚滚,硝烟弥漫。
西藏军区某炮兵团机动至茫茫雪域,采取“不设预案、随机导调”的形式,采取多课目、跨昼夜演练形式,走出以往“先安家、后打仗”的演练模式,实现了从“打靶”向“打仗”、“应考”到“应战”的转变。
从“试验”到“演练”——
一次演练创下全军“五个第一”
太阳跃过雪山,霞光万道,高原一片静谧。
一场以某新型火炮为“主角”的实兵实弹演练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演兵场拉开帷幕。
伴随着几声轻微的击键音,火力打击的命令通过电波传向某新型火炮阵地。
粗大的炮管从迷彩伪装网中探出头来,杀机毕露。
“轰!轰!轰!”眨眼间,数十发炮弹呼啸而出,打破了高原的寂静。数十秒后,如巨网一般从天而降,准确覆盖数十公里外的“敌”阵地。
挂档、给油、提速……就在目标灰飞烟灭之际,火炮群早已卷起烟尘,嘶吼着奔向下一个阵地。
演练结束,现场观摩的总部、军区领导及生产厂家纷纷向团长卢宪利表示祝贺:该团在高原高寒地域打出该新型火炮全弹种全射程的“满堂彩”,成为全军首支达到该目标的部队。
前年,该团圆满完成该型火炮在高原高寒山地试验射击任务。今年,上级提出让该团担负2个新弹种在高原高寒地域的首次试验射击任务。然而,该团经过综合评估,大胆提出依托生产厂家、科研院所、上级专家和本级力量联合攻关的全弹种射击训练思路,并在高原高寒条件下组织该新型火炮带战术背景实兵实弹演练,得到上级肯定。
沙场点兵。这次演练,按照战备等级转换、战斗准备和战斗实施步骤进行,通过训练协同、试验论证、实弹检验等方法,不仅收集总结了海拔4000米至5000米弹道参数,还创下了该型火炮第一次按照高原地区极限射程进行单发试射和多门齐射、第一次完成已定型全弹种混合装填射击等5个“全军第一”。
从“应考”到“应战”——
政治干部、保障干部被推上指挥席位
今年的实弹射击考核,注定让宣传干事江松林终身难忘。
“指挥员‘阵亡’,由你接替指挥!”8月17日,在观察所收集实弹射击音视频资料的江干事,被团政委戴志国“临时”推上了指挥席位。
现场剑拔弩张,走上考场的江干事未见丝毫紧张。判读“战场”条件、修正射击参数、下达射击口令……几分钟后,他指挥火炮准确击中目标,考核成绩被评判为“优秀”。
之后,负责考核保障的军务参谋、军需助理等6名干部被临时加入考核名单。最终,考核成绩均在良好以上。
以往,该团组织实弹射击考核,不仅考核题目年年相似,而且只考核军事干部,造成了部分政治干部和保障干部不会操作主战装备的尴尬局面。今年,该团以“掌握共同、熟悉相关、练精专业”为原则,通过集中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要求全体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现有主战装备的操作使用及射击指挥技能。同时,建立干部军事考核成绩档案,将年度考核比武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提升使用相结合,树立了鲜明的打仗导向。
懂了才能说上话,会了才能插上手。在该团组织的指挥所演习现场,记者看到,群工干事扎西尼玛走上指挥席位,研判情况、沙盘推演、处置情况、提出建议,妥善应对接连出现的各种险情危局:野战宣传车适时前出,开展战场鼓动;组织宣传弹射击,瓦解敌军士气……
从“打靶”到“打仗”——
炮兵火力实现模块化打击
置身演兵场,记者端着相机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壮观场面”:以往数十门火炮整齐排列、集火射击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炮兵群的精准摧毁和单炮的点穴打击。
变化,源于一场失利。
在一次战术综合演练中,该团由于阵地设置比较集中。刚进行了一轮火力打击,铺天盖地的集群火力就暴露了炮阵地,遭“敌”火力打击,损失惨重。
“在高度透明的信息化战场上,密集配置的方式很容易暴露阵地,而被发现就意味着摧毁,反应稍慢就会被消灭。”团长卢宪利一语中的。
痛定思痛。该团打破传统部署模式,按照“小型、合成、高效”原则重新整合火力,对火力进行模块化编组,将部队编组为3个小型炮兵群。虽然没有了万炮齐发的大场面,却实现了多方向、全纵深炮火打击,体系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从“打靶”到“打仗”,逼着官兵盯着实战抓训练。“敌卫星过顶”、“遭敌武装直升机袭击”……一个个“战场”情况把指挥员和官兵逼得直冒冷汗;实弹演练,沿用多年的“脚本”不见了,熟悉的目标区更换了。
实战化演练带来的变化,让八连连长张勇感慨万千:“过去参加演练,重点在实弹射击,只要把炮弹安全打出去了、打准了,演练考评就能得高分;如今,演练全程在对抗,目的在实战,考虑稍不周全就会被判出局。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