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李绍先
中国社科院中东研究室主任 唐志超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林 东
“我们在你们的国土上,在你们的城市里,在你们的大街上。我们将在任何地方发起攻击。”就在美国对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发动新一轮空中打击之时,8月17日,ISIS在推特网站上公开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人站在白宫前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秀出了ISIS的黑色“国旗”,并留下上述语言向美国挑战。
此前10天,8月7日,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权衡与犹豫,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批准对伊拉克境内极端武装“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目标发动定点袭击。在美国空袭与伊拉克政府军及库尔德人武装的共同打击下,ISIS攻城略地的势头被暂时遏制,但ISIS依然通过种种渠道对空袭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并以更残酷的杀戮与破坏作为回应。
夺回关键大坝
战局或现转机
【新闻回放】8月18日,伊拉克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拉克政府军与库尔德武装当天从极端组织手中夺回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摩苏尔大坝。这是自美军开始空袭ISIS极端组织以来,伊政府军与库尔德武装在对抗该组织中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背景情况】摩苏尔大坝建在底格里斯河上,距离摩苏尔大约70公里,是伊拉克最大的水坝。8月3日,大坝落入ISIS武装手中。据报道,摩苏尔大坝当前蓄水约110亿立方米。如果恐怖分子炸掉这座大坝,将使数十米高的大浪席卷有150万人口的摩苏尔城,并给首都巴格达带去深达数米的洪水,导致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
【记者追问】美国对ISIS的空袭力度不断加大,一些西方国家也加强了对库尔德武装的支持力度,收复摩苏尔大坝是否意味着伊拉克战局将出现决定性转机?
【专家解读】
林 东:美国之前的空袭并没有完全阻止ISIS武装的步伐,该组织依然气焰嚣张,美军帮助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夺回摩苏尔大坝会对局部战况产生一定影响,但伊拉克局势难以因此发生根本转变。如今,摩苏尔地区仍在武装分子的控制之下,更大的挑战尚未开始。
首先,ISIS拥有一定的民意支持。摩苏尔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当地居民主要为逊尼派,视什叶派为主的伊拉克政府军为占领军,因此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颇得当地穆斯林的支持。
其次,未来的空袭效果还存在疑问。在空中打击的情况下,如果武装分子选择继续暴露在明处,例如沙漠上和河流两岸,那么就很容易被战机飞行员发现,打击效果会很明显。如果他们改变策略,那么空袭就变得更困难了。只凭借美国的空中打击,不出动地面部队,不可能彻底消灭ISIS的力量,只能对其起到遏制作用。
第三,美国的武力介入会有多深。在空袭开始前,白宫就强调,不会让美国在伊拉克卷入另一场战争,军事介入将“有限度”。事实上,美国眼下的目标是“遏制”而非“消灭”ISIS武装。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美国的武力干预,伊政府军与库尔德人武装难以对抗ISIS。在美国不愿深陷战争与伊国武装不给力的情况下,要想彻底消灭ISIS,恐怕还很难。
总理之争落幕
国家分裂存疑
【新闻回放】8月18日,美国总统在白宫发表讲话,提醒伊拉克候任总理阿巴迪,必须尽快组建一个代表全体伊拉克人民的政府。否则,ISIS还将继续分裂伊拉克。他说,“狼已经在门外,各派必须把此前的分歧放在一边。只有这样,新政府才能得到伊人民信任。”
【背景情况】就在ISIS在伊北部蔓延之际,伊拉克政府却陷入权力争夺的混乱,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总理”的尴尬局面。7月24日当选总统的库尔德人马苏姆指定什叶派联盟提名的总理候选人海德尔·阿巴迪组建政府,而前总理马利基则认为马苏姆的提名违宪,直到14日才迫于巨大压力宣布让出总理职位。
【记者追问】自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美国在伊拉克重塑的“民主样板”始终面临着各派别的挑战。有人说,在今年6月ISIS宣布建国后,伊拉克事实上已经分裂,随着伊政府更迭,未来伊拉克会真的走向分裂么?
【专家解读】
李绍先:伊拉克境内有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三大力量。萨达姆下台后,库尔德人借新政府力量薄弱之机已经在伊北部地区实现了自治,而走向独立,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从短期看,向库尔德人提供武装有助于遏制“伊斯兰国”武装的进攻,缓解伊拉克北部的人道主义危机,为因为战乱而逃难的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提供一个安全港。从长期来看,向库尔德武装提供武器会助长库尔德人的离心力,有可能造成伊拉克的分裂。如果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成功,那么势必影响到伊朗和土耳其,因为这两个国家也有库尔德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整个中东的局势就会更加混乱。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的政策仍然是要维持伊拉克的统一。然而,维持伊拉克的统一需要美国大力投入,而且耗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成功。实际上,要达到这一目标,美必须有效打击、甚至消灭ISIS,这不仅需要美国扩大空袭规模,攻击ISIS作为大本营的叙利亚的基地,甚至需要美国派出地面部队。现在的美国左右为难,攻击ISIS在叙利亚的阵地无异于帮助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而为避免更深地卷入伊拉克泥潭支持和武装库尔德“自由斗士”,又与维护伊拉克统一背道而驰。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库尔德人实力壮大还是ISIS持续蔓延,伊拉克走向分裂,并非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恐怖组织转型
外溢效应渐显
【新闻回放】8月15日,菲律宾反政府武装“邦萨摩洛伊斯兰自由战士”宣布效忠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活动的宗教极端武装ISIS,不久前,菲律宾另一支反政府武装“阿布沙耶夫”也已经宣布支持ISIS武装。
【背景情况】6月30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宣布在已经归自己管辖的大片中东地区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并描绘了一幅向欧洲扩张的蓝图。一幅显示ISIS武装宣称计划在5年内控制的区域地图显示,除了中东、北非和亚洲大部分区域,ISIS扩张的野心直至欧洲。
【记者追问】有别于传统的恐怖组织,ISIS武装野心勃勃,更提出了建国等口号。ISIS武装的持续蔓延,会产生怎样的外溢效应,给地区局势与世界反恐带来怎样的挑战?
【专家解读】
唐志超:从地区安全角度看,伊拉克与沙特、土耳其、科威特、叙利亚、约旦和伊朗6国为邻,一旦该国的ISIS组织得到壮大,并蔓延到这些国家,将会对邻国本身及整个中东地区带来很大灾难。
后拉丹时代的恐怖组织开始呈现出小型化、区域化、本土化的特点。ISIS绝大部分头目和指挥人员来自伊拉克、利比亚、沙特和突尼斯,而参加实际战斗的人员大部分来自利比亚和伊拉克。它雇用了很多外籍士兵,甚至还为来自不同国家的穆斯林专门组建了“车臣部队”“法国部队”“德国部队”“比利时部队”。据美国情报机构估计,ISIS的核心武装人员数量有1万多人,在这1万多人中,据称有约3000名外国人。近年来,陆续有媒体爆出,来自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宗教极端主义者远赴中东参战,很多人跟随诸如ISIS这样的极端组织从叙利亚打到伊拉克。这些奔赴前线的圣战分子,随时都可能回到自己的祖国,转眼间就变成一颗定时炸弹。英国军情六处前反恐负责人理查德说,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估计300名圣战分子通过“伪造死亡偷偷溜回”英国。对情报部门来说,详细追查他们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遭受恐怖袭击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同时,ISIS发出的占领言论本身,也会起到鼓动各地极端组织和恐怖分子的作用。
蛊惑宣传生效
根本原因依存
【新闻回放】“今日俄罗斯”新闻网8月18日报道,最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法国有15%的民众对伊拉克极端武装组织“伊斯兰国”ISIS持支持态度,而其年轻人中更是有27%都支持该极端组织。而这一数字在英国和德国分别为7%和2%。
【背景情况】ISIS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但让很多西方人大吃一惊的是,数以千计的ISIS分子其实是西方人。美国智库专家巴雷特所撰写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ISIS的士兵来自至少81个国家,大部分来自阿拉伯国家,但有的也来自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记者追问】有别于“基地”等老一代恐怖组织,ISIS的成员非常多元,有人将其原因归结于ISIS利用社交网络的高明宣传手段,其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
【专家解读】
林 东:伊拉克战场上之所以出现大量的西方人,其实同相关国家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这些西方人,其实是出生在西方,操着法语、德语、英语等西方语言的穆斯林后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大多是随着穆斯林移民潮来到西方的。上世纪50到70年代,大量的穆斯林移民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而前往西方“宗主国”谋生。现在全欧洲的穆斯林人口超过2500万。尽管欧洲国家出台了多种措施,但是欧洲的种族融合政策使穆斯林,尤其是穆斯林青年,感到难以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面对生活的窘境,传统根植于中东、南亚和非洲的伊斯兰教无法给生活在欧洲的穆斯林以有效的指导;而自身种族、文化上的差异,使得穆斯林青年仍然被当做“外国人”而很难真正地融入欧洲主流社会。这种文化和身份上的尴尬处境,让不少欧洲穆斯林青年更青睐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来寻求自己新的身份认同。伊拉克战场的众多的“外国人”,既有来自周边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极端主义分子,也有来自于欧洲和西方世界的二代和三代穆斯林。他们出现在伊拉克战场,离不开地区局势混乱所提供的机会,也离不开恐怖主义蔓延背景下极端主义思想的滋生,更离不开欧洲相关国家在种族、文化政策上的失败。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这一现象过度放大,毕竟支持ISIS的人还是极少数,但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值得相关国家反思和改进。(罗朝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