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在救援一线还能加到油!你们想得真周到!”8月5日上午,正在云南鲁甸龙头山镇救灾的中国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队员黄云华,在云南某预备役师开设的加油点为救援车加注燃油后,连声向该师后勤部官兵道谢。
为救灾部队和地方救援力量提供油料保障,是该师落实云南省军区党委提出的“既是战斗员,又是服务员”要求的具体举措。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救灾人员通常需长距离驱车,因灾区油料储备有限,加之交通受损等原因,油料补给往往很紧张。此次赶赴鲁甸救灾时,这个预备役师做足了“功课”:第一梯队出发后,便安排两辆油罐车在驻地装满油料,跟随第二梯队前往灾区。“真是太好了!”在龙头山镇,记者看到许多军地救援人员在该师加油点加油后,脸上“愁云”顿消。
鲁甸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军区在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搜救群众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方面服务保障工作。由于此次地震破坏力大,人员伤亡惨重,灾区很多群众和一些救援人员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为此,云南某预备役师专门从编组单位、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抽调5名心理专家,与师政治部相关人员组成一支心理服务分队。进入灾区以来,这支预备役分队先后为30多名群众提供了心理疏导,并对10多名军地救援人员进行了心理干预服务。
“服务救援队伍,也是执行救灾任务。”昭通军分区政委张亮告诉记者,军分区官兵和民兵对灾区情况较熟,除积极参加救灾外,还担负起各种保障任务。不论是在一线救灾的官兵、专武干部和民兵,还是后方留守人员,都主动承担起接待任务部队、为救援人员带路等服务保障工作。
鲁甸县人武部职工李仲宪是龙头山镇龙泉村人,地震中他家房屋全部倒塌,可他顾不上搬运家中物资,而是积极投身救援行动。从县城通往龙头山镇的道路中断,李仲宪发动当地15名村民组成摩托车运输分队,及时转运受轻伤的群众。曲靖军分区救灾部队抵达龙头山镇后,当地民兵王维琰主动带路,帮助官兵及时到达任务区展开救援行动。王维琰对记者说:“虽然我个人没能多救几个人,但引导部队顺利到达任务区,可以让更多受困群众获救。”
■陈新涛 张仁传 本报特约记者 严 浩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