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气候变暖重塑全球粮食版图加剧粮食危机

2014年07月27日 10:56  参考消息  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网7月27日报道 日本《选择》月刊7月号发表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世界粮仓大变异》的文章称,全球气候变暖已引发各种气候变化异象,比如超强龙卷风、常态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如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约40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气候变化会影响大米、小麦等粮食生产,有预测称本世纪末会出现饥荒。

  外媒:气候变暖重塑全球粮食版图加剧粮食危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以“农业和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3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2014年6月26日在马拉博开幕。图为两名安保人员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国际会议中心执勤。新华社记者孟晨光摄

  粮食危机风险大增

  “本世纪末,如果地球平均气温比现在上升2摄氏度,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的生产将会遭受沉重打击。如果上升4摄氏度,主食生产本身也将变得困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小组会议今年公布了气候变化对粮食影响的报告,内容极具冲击力。这意味着,现在出生的婴儿在其成为老人时,地球可能将发生大规模饥荒,甚至爆发争夺粮食的战争。

  关键问题在于所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降水。随着气候变暖,20世纪降水量充足的中国华北、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西南部等地,在进入本世纪后干旱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澳大利亚西部是著名的“澳大利亚优质白小麦”产地。这里干旱已常态化,造成产量锐减。IPCC在上世纪90年代曾预测澳大利亚将成为“最早、最直接受到地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地方”。这一预测正在变成现实。因为干旱常态化,上世纪90年代初还大量种植的水稻现已不适合种植。该国最近甚至已开始进口大米。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产量。大米在生长期内如果温度过高,品质就会下降。全球气候变暖也在极大改变着品牌大米的势力版图。

  气候变暖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且大多是负面影响。对人类来说,粮食危机的风险在增加。

  “世界粮仓”向北推移

  不过,世界上也有不少农民、企业和政府欢迎气候变暖。随着气候变暖,原本最北可在美国北部种植的玉米,也开始可以在加拿大很多地区种植。世界性的玉米生产地带还在继续北上。加拿大农民因为可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单位面积所得收入至少可增加50%以上。美国中部如实现种植两季玉米,农民收入也会得到切实增长。

  实际上,对这些农户来说,积极因素并非只是气温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提高小麦、玉米光合作用的效率,缩短生长周期,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这被称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

  有一个奇妙的现象。享受气温上升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积极效果的国家,同时也是油气、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主要产地。加拿大拥有可媲美沙特原油储量的油田,页岩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而随着永久冻土解冻,“不毛之地”西伯利亚可能适合生产小麦。

  对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农民来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气候变暖实际上是可喜可贺的事。格陵兰岛冰床因气候变暖而融解,本世纪后半期南部沿海可能诞生农地。如此一来,丹麦有望在格陵兰岛获得一片比本土面积还大的农地。

  因此,比起抑制油气、煤炭消费来,反倒是向世界出口化石燃料、加快气候变暖更符合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利益。

  几家欢乐几家哭泣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国家因全球变暖而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粮食问题。其代表是孟加拉国和印度。两国都以大米为主食,目前国内产量勉强够庞大人口食用。尤其是孟加拉国,国土几乎都在海拔12米以下,海岸地区的大米产地很多都是零海拔地带。如果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那么沿岸地区水田将相继被海水吞没,剩余农地也将深受盐害。该国大米生产无疑会大幅减少。

  印度近年因气候变暖,在季风期遭遇的暴雨强度越来越大,稻米产区恒河流域频遭洪水,大米生产受损。另一方面,德干高原等地却因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常态化。陆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充满不确定性。

  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明朗。自古有言,“江浙熟,天下足”。然而,长江下游的粮仓地带因海平面上升而遭遇盐害,还有洪水频发等不安因素。另一方面,黑龙江等北方地区则与加拿大一样,因气候变暖,耕地面积逐步扩大,除小麦、玉米外,如今还成为中国著名的水田地带。

  此外,在世界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海拔只有1-2米。随着海平面上升,这里耕地面积锐减,主食的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东因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政治不稳定。

  一方是因气候变暖而偷着乐的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等北方国家,另一方是因气候变暖而哭泣的印度、孟加拉国和埃及等国家,全球气候变暖正通过粮食和农业引发新的“21世纪南北问题”。气候变暖已不是将来的问题,而是眼前的危机。

  【延伸阅读】

  外媒:地球多项气候指数均破最高纪录令人担忧

  2014-07-22 10:40:00

  外媒:气候变暖重塑全球粮食版图加剧粮食危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夏威夷莫纳罗亚山天文台观测发现2013年二氧化碳指数首次达到百万分之400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7月17日,美国气象学会最新发布201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海平面、全球气温和其它气候指数在2013年均保持上升趋势。

  这份研究报告是由全球57个国家425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提供了全球气候指标、显著气候事件的详细更新信息,同时包括收集的环境监控状况,大气、陆地、海洋和冰川的监控数据。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负责人凯瑟琳-沙利文(Kathryn Sullivan)说:“这项研究更进一步地强化了科学家数十年来的观测结果:地球开始变得更加炎热。该报告提供一些重要的基础信息,我们需要研制新的工具和服务项目,适用于社会团体、商业领域,同时建造气候变化影响的恢复力。”

  气候学家称,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已达到破纪录水平,这是由于地球大气层诱捕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变得更加温暖造成的。

  该报告指出,2013年燃烧化石燃料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去年夏威夷莫纳罗亚山天文台观测的二氧化碳指数首次达到百万分之400,这一变化不容忽视。去年澳大利亚迎来了历史纪录上最炎热的一年,对于阿根廷和新西兰分别是历史上第二热年和第三热年。

  自1880年开始记录天气状况以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依据不同科学团体的统计方法,2013年被标注为第二热至第六热之间。作为太平洋冰川融化和上升气温所形成的结果,海平面持续上升,全球海平面持续了过去20多年年均3.2毫米的上升速度。

  这份报告里有许多对北极熊生存不利的消息,北极冰川持续融化减少,同时,北极陆地气温升高速度快过全球其它地区。此外,还有更多关于2013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实例,例如:2013年11月,“海燕”超级台风摧毁了阿拉斯加州东南部地区。(悠悠/编译)

  【延伸阅读】

  全球将面临气候变化巨大冲击 威胁人类生存

  2014-03-31 17:03:42

  外媒:气候变暖重塑全球粮食版图加剧粮食危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二十二个“世界水日”。根据每三年发布一次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地球淡水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在空间上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只有2.5%的淡水资源能够供人类、动物和植物使用。对淡水资源构成压力的主要方面之一是灌溉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全球目前有8.84亿人口仍在使用未经净化改善的饮用水源,26亿人口未能使用得到改善的卫生设施,约有30亿至40亿人家中没有安全可靠的自来水。每年约有350万人的死因与供水不足和卫生状况不佳有关。这是2013年12月30日,在印度金奈,一个男孩坐在桶里等待母亲打水给他洗澡。新华社/美联

  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外媒称,正在日本开会的联合国专家与官员发表了有关气候变化对全球冲击的一份迄今最为全面而详尽的报告。报告就这些冲击的程度列举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证据。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31日报道,到目前为止,遭受气候变化冲击的主要是自然生态系统。但科学家担心,这一冲击今后对人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报告说,人类的健康、住所、食品与安全都可能会面临来自不断上升的气温的威胁。

  报告指出,在未来20-30年,将上升两度的气温会对北极冰川和珊瑚礁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报道称,面临威胁的还包括海水与淡水系统。因温度上升而变得酸度更高的海水将会影响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同时,更高的温度还将迫使许多动物和植物开始向高处和两极迁移。

  报告说,到2050年,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令人担忧。包括玉米、稻谷和小麦等农作物将会因为气候变化减产。

  作为人类重要食品之一的鱼类也面临减少的威胁。在热带和南极的一些地方,鱼类捕捞量可能会下降50%。但届时将达到90亿的全球人口对食品的需求却不断增加。

  报告警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对于农作物,对于水源,尤其是对于人类生存所形成的威胁将会越来越严重。

  【延伸阅读】

  美报:研究称气候变化将威胁全球粮食供应

  2013-11-04 11:35:20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科学家已经发现,气候变化将在今后几十年里对世界粮食供应构成明显的威胁,可能在粮食需求预料将出现飙升之际使农作物减产,从而推升粮食价格。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2日报道,与早先一项评估截然相反的是,现在科学家们认为气温上升对于某些地方的农作物确实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影响,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气温上升将使农作物更加难以茁壮成长。

  科学家们还表示,他们已经在某些地区看到了这种不利影响。

  这些警告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一份被泄露的正在起草中的报告。该报告在于明年3月发表之前还可能进行修改。

  报告还发现,气候变化带来的其他广泛影响已经在全球各地出现,并警告说,随着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继续上升,这些影响很可能会加剧。科学家描绘了一个将陷入混乱的自然界,其中动植物为逃避不断升高的气温而纷纷迁往新的生存区域。他们警告说,许多动植物将会灭绝。

  报道称,关于粮食供应的警告是该专门委员会迄今发出的最为严厉的一次。而该委员会2007年发表的上一份报告要乐观一些。尽管当时的报告也警告说存在风险以及可能出现农作物减产,尤其是在热带地区,但报告认为纬度较高地区的农作物增产极有可能弥补这些减产,从而确保充足的全球供应。

  而新的基调反映出近年来获得的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显示,农作物对于热浪的袭击看来十分敏感。最近的研究还质疑了先前的一种假设,即今后几十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粮食增产。尽管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它同时也对植物起到了某种类似于化肥的作用。

  在粮食供应方面,新报告认为,某些地区(例如目前作为粮食次要产区的北方地区)或许可以看到全球变暖的好处,但是从整体看,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农作物产量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每10年减少多达2%。

  报告称,在这段时间里,预料全世界对粮食的需求每10年将增长多达14%,而与此同时,根据联合国的估计,世界人口预计将从目前的72亿增长到2050年的96亿,而且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将能赚到可用于购买更丰富食物的金钱。

  报道指出,任何供应的短缺都将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从而使世界贫困人口遭受最沉重的打击,就像近年粮食价格上涨已经导致的情形那样。研究还发现,气候变化尤其是严重的热浪是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

  这份起草中的报告指出,“鉴于超出适应能力的预期影响以及与温带地区相比更高的贫困率,热带地区国家”所面临的农业上的风险“是最严重的”。

  【延伸阅读】

  外媒: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粮食营养成分下降

  2014-05-09 08:14:00

  参考消息网5月9日报道 据路透社5月7日报道,当日,研究人员在模拟本世纪中期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试验后称,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增加可能会影响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的营养成分。

  科学家按照他们估计的2050年前后地球上CO2浓度为550ppm的条件,在户外农田里种植了小麦、稻米、大豆和紫花豌豆,结果发现这些农作物中两个重要的营养成分锌和铁的含量都降低了。

  他们在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七个地区种植了六类谷物和豆科植物的40个不同品种,包括玉米和高粱。

  该项目研究人员之一、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学教授安德鲁·利基说:“这很重要,因为全球数十亿人从粮食中摄取锌和铁。”

  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表明,一个最重要的健康威胁与气候变化有关。

  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塞缪尔·迈尔斯博士领导,研究报告已刊登在英国的《自然》周刊上。迈尔斯说,由于锌和铁的摄入量不足,世界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他说,锌和铁摄入量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使人们更易罹患疟疾、肺炎、腹泻等疾病,从而导致早亡。迈尔斯说,缺乏铁质会导致孕产妇死亡风险提高、罹患贫血症、智商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情况出现。

  科学家一直试图评估今后数十年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包括CO2浓度的作用。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CO2浓度因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不断上升。目前,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约为400ppm,并在持续上升。

  研究发现,与在正常条件下种植的作物相比,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种植的小麦锌含量降低约9%,铁含量降低5%;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种植的稻米锌含量降低3%,铁含量降低5%;这两种作物的蛋白质含量也均出现下降。

  不过研究人员说,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种植的高粱和玉米营养成分保持稳定,因为这些作物能利用光合作用将CO2锁在叶子里。

  科学家利用一种被称为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的技术,在户外农田制造更高的CO2浓度。该系统可抽空、监控并调整地表的CO2浓度以模拟未来的环境条件。

  迈尔斯说:“你可以看到一片和任何其他农田一样的田地,只不过田地中间有一圈圈释放CO2的喷嘴,在圆心处有一个传感器显示CO2的浓度和风向。当CO2浓度低于预设浓度时,位于上风处的喷嘴就会释放更多的CO2,使之维持在稳定水平。”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5月7日报道,今年4月,大气中CO2的平均浓度突破400ppm。不到一年前,科学家警告称,大气中CO2的浓度可能超过400ppm,并保持这种水平。

  很多科学家认为,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他们称4月份CO2浓度已持续突破400ppm这个关口,这可能是80万年来的第一次。

  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说,今年4月大气中CO2的平均浓度达到了401.33ppm。

  基于对取自南极冰盖的冰芯样本的分析研究,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得出结论说,在工业革命前的人类历史上,大气中CO2的浓度没有超过300ppm。专家说,在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CO2浓度大概为280ppm,上世纪50年代美国查尔斯·戴维·基林在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提出“基林曲线”时,CO2浓度为316ppm。

  【延伸阅读】

  英报:未来40年人类或因粮食短缺全面食素

  2012-08-28 17:51:00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卫报》8月26日报道,全球粮食供不应求,有科学家警告,全球人口未来40年或须全面转为吃素,才能避免灾难性粮食短缺。

  据报道,由于美国和俄罗斯严重干旱及亚洲季风雨不足,6月以来全球市场上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价格上升了50%,非洲约1800万居民已经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

  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2012年世界水资源大会发布了一项报告。世界顶尖水资源科学家称,若人们持续现在的饮食方式,甚至饮食变得更西式,耕地将难以获得足够水源,无法满足2050年达90亿的全球人口。由于动物性蛋白质比素食食物多耗5至10倍水源,故吃素能保留更多水源,以种植更多粮食。

  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SIWI)学者称,到2050年,人类只有将动物性饮食降到所有热量摄入的5%才能保证水资源足够使用。该报告总编Anders J·gerskog称,“为了供养未来的世界人口,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饮食结构。”(江淼)

  【延伸阅读】

  联合国称世界粮食浪费惊人:每年浪费13亿吨

  2013-09-13 01:56:00

  新华网开普敦9月12日电(记者高原)联合国比勒陀利亚新闻中心12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达13亿吨,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这项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完成的报告称,每年粮食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00亿美元,而且还给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研究发现,全球每年生产但没有食用的粮食所消耗掉的水资源相当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的年流量,而且为生产这些粮食,人类要向大气层排放33亿吨的温室气体。

  这份名为《食品浪费足迹: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的报告称,全球14亿公顷的土地(相当于所有农业用地的28%)所生产的粮食要么损失了,要么被浪费掉。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指出,“当全球8.7亿人口每天挨饿之际,我们绝不允许因为不恰当的行为使我们所生产的粮食中的三分之一被浪费或损失掉。”他呼吁社会各界,不管是农民和渔民,也不管是食品加工者、超市,还是地方和中央政府以及消费者,都要严格防止在人类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粮食浪费现象,并做好粮食的回收利用。

  这是联合国首次从环境的角度对食品浪费进行研究,特别是粮食浪费对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影响。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令政策妹夫山西运城副市长1月未露面
  • 体育国安2分钟连追2球2-2亚泰 泰达3-2富力
  • 娱乐奶茶刘强东南京挽手逛街 见女方家人
  • 财经北京高端楼盘入市将适度放开
  • 科技iPhone6或配大屏:遭国产厂商低价阻击
  • 博客甲午战争为何惨败 中国留学生遇害始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大学生爱扮女妆 美艳迷倒众宅男(组图)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