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欧洲国际防务展16日至2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场全球规模最大的陆地兵器展示会上,日本14家军工企业首次亮相,高调组成日本展区,并展出了新型装甲车模型、坦克发动机、橡胶枪等。
而在此前一周,日本与澳大利亚举行的外长与防长“2+2”会议上,双方就缔结共同研发“防卫装备”协议问题达成一致。根据协议意向,日本计划向澳大利亚提供潜艇技术,澳海军预计向日本购买12艘苍龙级常规潜艇,相关技术协议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如果这项协议最终得以确定,将是日本武器出口解禁以后的第一笔武器装备出口大单。
早前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宣布将向越南等在南海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东南亚国家出口巡逻、监视、救援、运输、扫雷等“防卫装备”,以提高相关国家的海岸警卫能力。与之相适应,日本政府计划年内修订的官方发展援助大纲草案中,计划将军援纳入援助范围。
受和平宪法制约,日本此前的武器出口只能通过种种借口,以变相的方式进行,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像上述这样“甩开膀子,迈开大步”,要归因于日本武器装备出口政策的调整。
今年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提交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延续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新的三原则规定,日本不向明显妨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场合出口防卫装备;对允许出口的情况进行限定和严格审查;出口对象将防卫装备用于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国转移时,需获日方事先同意并置于适当管理之下。
用“防卫装备”取代“武器”,用“转移”取代“出口”,再加上“进行限定和严格审查”等字眼,这种文字游戏让人们觉得新的三原则充满了一种和平的味道。“出口防弹衣、防弹头盔,可以帮助在动荡中的非洲人民生灵免遭涂炭”,这是日本政府在调整武器出口政策时拿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是,我们看看现实吧——
苍龙级潜艇,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之一,这种“高大上”的重型武器装备,无论是体积还是功能,都不是什么防弹衣或者防弹头盔可以比拟的;向东南亚国家出口“防卫装备”,除了助长相关国家的对抗意愿,给南海地区形势添乱之外,并不会有其他效果,这算不算是“明显妨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场合”呢?
很明显,日本新的武器出口政策,既不是出于什么人道主义目的,也不会有所谓“严格审查”,而只是作为其“军事外交”“军火外交”的政策工具,同时还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冲击,给地区军事平衡与和平安全带来负能量。
安倍政权上台后,正一块一块拆除日本战后奠定的和平基石。如果说“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出炉为日本武器装备进军海外扫清了障碍的话,安倍政府积极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则是要使日本拥有对外战争的(集体)交战权,届时,或许输出的就是战争。国际社会以及日本国内爱好和平的民众,应该警惕!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
■周永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