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济南军区某装甲旅野外训练场爆出一则新闻:坦克二营六连上士郑绍炳以1分钟24发24中的成绩,再次刷新“炮长快瞄”这一课目的旅纪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郑绍炳这次“破纪录”,却在该旅开展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引发官兵热议:有人质疑,炮长固然可以在1分钟内击发24次,可装填手却不可能在1分钟内装填24次,这样的训练纪录到底有多少实战价值?有人力挺,根据训练大纲,炮长快瞄课目就没有限制击发上限,炮长经过苦练熟能生巧,这样的事例怎能不提倡?一时间,两种观点相持不下。
这场论战让该旅旅长郭庆新回想起自己监督的一场炮手装填考核。那次,坦克二营的一名列兵炮手在1分钟内连续装弹21次,博得周围官兵阵阵喝彩。然而,郭旅长发现,这名战士站立不动,依托模拟装填装置仅仅重复完成装弹、退弹这两个动作,虽然符合训练大纲的要求,可在实战背景中,装填手需要完成选择弹种、从弹药架上取弹、装填等多个动作,1分钟的装填速度不可能达到20次。同样,郑绍炳的训练纪录也是在这样“理想化”的情况下取得的。
“官兵们苦练巧练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做法没有错,问题出在机关考核导向上。”党委议训会上,郭旅长把问题摆上桌面,引导大家举一反三、检讨反思。“比武场上考得棒,不等于上了战场就能打得赢。从‘应试’走向‘应战’,必须用足、用好训练考核这根‘指挥棒’。”经过研究论证,一份崭新的专业比武规则随即出炉,他们在遵循训练大纲的基础上,将实战背景融入考核,全程突出了专业联合与战斗编组。
“考为战”驱动“练为战”。6月初,记者在该旅“铁骑杯”专业比武现场看到,在考核“炮长快瞄”课目期间,车长的通信课目、炮手的装填课目也同步展开。为了让炮长完成一次击发,车长需要快速排除通信干扰并甄别目标,炮手则要装填比实弹略重的模拟弹,一切都按照实战编组进行。一旁的战场环境模拟分队更是点燃了发烟罐、打响了空包弹、吹起了冲锋号,整个考核现场硝烟滚滚、杀声震天,炮长每击发一次都要经历军事技能和战场心理的双重考验。
如此这般,郑绍炳的比武成绩下降了:1分钟12发11中。虽然与此前的成绩有很大差距,但郑绍炳却非常满意:“成绩虽然下降了,含金量却提高了。”面对总体 “下滑”的考核成绩,该旅领导显然也早有心理准备,考核刚刚结束,郭旅长就组织训练骨干对专业比武规则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他说:“宁要适应实战需要的合格,也不要脱离实战的优秀,时时坚持考场与战场‘对表’,才能真正实现考一次、进一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