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美国访问的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与美国参联会主席邓普西进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由于南海局势的不断升温,于是房总长针对南海问题的谈话就引起了格外关注。特别是谈到一些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之机,在中国周边“闹事、占便宜、挑衅”时,他表示了“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周末有朋友在饭桌上问我这句话的含义,我反问他知道“兰切斯特方程”吗?
1588年,西班牙集结了“无敌舰队”试图入侵英国。西班牙根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了一支以登陆战和接舷战为主要作战模式的舰队。英国则组织了一支纯粹以火炮射击为作战模式的海军来抵挡,最后英国因为多保持几个小时的炮火而赢得了战争。至此,这种海上机动炮战的作战模式,就将兰切斯特方程引入了海战。简单说,所谓“兰切斯特方程”,是适用于远程火力战的一个理想化计算方式。比如敌我力量对比有差距,军队素质相同,在以登陆、接舷为主的海战中,只有直接接触敌人才能作战,双方能发挥的杀伤力差不多,数量优势一方可通过慢慢消耗掉对方才能赢得胜利。而一旦海战进入了机动炮战时代,不必直接接触就能与敌人交战,因此拥有数量(人力、火力)优势的一方,不仅在承受损失的能力上高于对方,而且在杀伤敌人的能力上也高于对方。随着作战进行,这一优势会越来越大。所以,保持一支比敌人强大的舰队,就意味着拥有了独立的海权。
事实上,当年欧洲人携带着这种“兰切斯特方程”显现出来的海战优势进入东方前,昔日的东南亚也曾有过商业繁荣。几百年后的今天,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本质上无非是要在经济繁荣的亚太地区展现其现代版“兰切斯特方程”的海战优势,并以此维持其在地区的主导地位。而这也是美国军方邀请中国军方总参谋长参观最新的航母、濒海战斗舰和陆战队新兵训练营地后,美参联会主席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出在南海“使用武力是具有挑衅性的、且会增加风险”的真正内涵。而中国军方的总参谋长,对此的回应则是“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如果说这一回应是在战略层面上对“重返亚太”的回应,那么一天前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则给出了比战略高一个层面的原则式回应——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如果把前后这两个“回应”换成更通俗的解读就是:中国既不会像当年的西班牙、荷兰、法国与英国争夺海权一样与美国在亚太地区争夺海权,但也不惧怕美国利用以“兰切斯特方程”作为逻辑起点的海权优势通过激化邻国与中国的矛盾而获取利益。
接下来在军事层面的观察,应该是双方实现目标所受到国力的约束程度。由于美国刚刚打完两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争,财政问题制约了其舰队持续利用“兰切斯特方程”显现出来的优势在亚太的存在,因此,军方提出了更多依赖“伙伴关系”、少花钱、多办事的未来军力建设原则。而中国,虽然近年来在军事投入上有了大幅增长,但在人与装备结合所形成的作战能力上,尚有很多欠缺。因此,提出了“能打仗、打胜仗”的军力建设目标。至此,一场在南海围绕着利用和制约“兰切斯特方程”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序幕一旦拉开,一些关心能否获利的“围观者”,难免不会发出一些喧闹之声。而对于这些“喧闹之声”的利用和消解,也许更多的是要靠军力之外的“外交技巧”。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