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3月24日,马来西亚官方宣布马航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终结”后,各国在这一海域的搜救工作更加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
这注定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搜救。自3月8日确认航班失联以来,搜寻范围并未像其他飞机失事调查那样逐步缩小,相反却在不断变化、扩大。
目前,已有中国、美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投入了大量的高精尖装备,展开一场现实版的“大海捞针”。
在一定意义上,救援力量的到达,已接近于作战力量的到达。这场史上规模最大的搜救,既是各国军力的体现,也是各种军事装备竞技的平台。
搜救中,各国都投入了哪些装备,产生了什么作用?请看本文的解读。
太空
卫星总动员 紧盯搜救地域
卫星是进行大范围搜救最有效的武器。目前,全球在轨卫星近千颗,每天都有很多卫星在给地球高精度“拍照”,对于一两米大小的目标,无论在陆地还是在海里,都有可能拍到。
3月12日,我国宣布紧急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等4个型号10颗卫星支援搜救。
国外多颗卫星也在聚焦相关海域。据称,美国卫星完全覆盖了MH370航班失联区域,有分析称,其kh12光学卫星、“长曲棍球”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使用合成孔径雷达的海洋卫星等都加入了观测。
一般来讲,卫星在搜救行动中至少可担负影像判读、气象服务、寻找恐怖袭击证据和无线电信号收集等四个方面的任务。
当然,卫星担负的最直接、最有效支援任务,则是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光学摄像机等拍摄、判读影像,在定位漂浮物、提供搜寻线索方面发挥作用。
3月20日,澳大利亚公布了发现两块疑似失联航班残骸的照片。这些照片就是由一家卫星公司分辨率为0.5米的卫星拍摄的。该公司通过重新定位5颗卫星的摄像头以瞄准失联海域,覆盖面积达3200平方公里。
我国卫星也提供了疑似失联航班相关物件的照片,从而进一步将搜寻重点引向南印度洋海域。
不过,此次卫星搜救最大的功劳,应当是帮助确定了失联客机两条可能的“飞行走廊”,这也成为整个搜救行动的转折点。
3月14日,国际移动卫星组织表示,一颗卫星在飞机应答机失去信号后,仍陆续接收到机上传来的卫星讯号。
于是,调查人员结合飞机发射的讯号和飞行方向,反推其相对卫星轨道的角度和距离,推算出了南北两条可能的飞行航线。不过,如果更进一步,在同一时间,有3颗卫星都收到来自飞机的信号,人们就能对飞机准确定位了。
卫星用于搜救也存在缺陷。要对某地区保持长时间监控,卫星需频繁变轨,会消耗大量燃料,缩短寿命。而且,卫星对海底目标也基本没有探测能力。
地面
雷达齐睁眼 “南飞”鞭长莫及
搜救中,马来西亚军方因探测到MH370航班信号而备受关注,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军用雷达探测民航飞机的思考。
事实上,民航飞机全程都是由空管来监控的。飞机通过位于腹部位置的接收机,接收地面雷达信号,并使用合作式的监视应答器将信息发给地面。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地面空管就无法得知情况。相比之下,军用雷达则可以主动探测飞机。
马来西亚承认其军用雷达曾探测到MH370航班的踪迹,并不令人意外。据称,该国10多个大型远程雷达站的探测范围已覆盖全境,距失联点最近的3部雷达探测距离达500公里,并可交替开机,实现不间断监控。
泰国空军也透露,其军用雷达曾显示飞机折返马六甲海峡,但是讯号很短且断断续续,由于其雷达功能有限,飞机后来从雷达上消失了。
事实上,泰国在其南部部署了多种型号的雷达。这些雷达在抗干扰、低空探测、可靠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对飞行在万米以上的大型民用目标,探测距离基本上都可超过300公里。
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在边界地区也都部署有先进的雷达,为什么这些防空系统的“千里眼”都没有发现并跟踪到MH370航班呢?
其中,不排除各国出于自身安全防范考虑,并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雷达的覆盖范围和精密程度,或者其战备值班人员因为倦怠而有所疏忽,甚至是其地面雷达本身存在技术缺陷。
比如,马来西亚空军现有的地面雷达可能无法有效监控贴近海面飞行的目标,对多山和丛林地形也存在众多探测盲区,泰国空军的地面雷达也不完善。
当然,更大的可能则是航班没有选择卫星分析得出的“北部走廊”飞行,而是沿着“南部走廊”一路“南飞”。所以,再先进的雷达也只是鞭长莫及。
不过,虽然地面雷达没能为搜救提供直接导引,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判定飞机最终走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验证作用。
天空
飞机忙盘旋 辨识蛛丝马迹
在搜救行动中,飞机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灵活性高等众多优势。只要一有线索,他们往往都是赶赴疑似海域寻找、辨识蛛丝马迹的“排头兵”。
其中,反潜巡逻机堪称执行海上搜救任务的“利器”。它低空性能好、续航时间长,并装载有搜索设备,对水下目标的搜索、探测、定位和确认等能力都非常突出。
以参与搜寻的美国P-3C巡逻机为例,它装备有先进的声呐、水下磁异探测器、雷达等探测装置,既可搜索漂浮在大面积海域上的小块杂物,也可以探测到潜藏在水下的大型物体,而且其持续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
澳大利亚卫星发现疑似失联航班残骸的物件后,就曾立即派出4架P-3C巡逻机前往搜寻。美军也派出了P-8A多用途海上飞机前往相关海域,该机组人员称其雷达显示新搜寻的海域水下有“大规模物体”。
P-8A被称作P-3C的“接班人”,美军称该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反潜和反舰巡逻机,9小时可巡逻3.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而且机上装备了更先进的雷达和控制系统,可使机组人员实时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越南也出动了CASA-212型巡逻机。这款巡逻机配有先进的雷达系统,可对海面疑似区域拍照,并发送给数据中心分析处理。
除了侦察机和巡逻机,运输机在此次搜救中也频频亮相。由于具备快速装卸能力和较大载重量,运输机是理想的快速救援“中转站”。
因此,我国空军派出了两架伊尔-76运输机和一架运-8飞机。伊尔-76机翼载低、展弦比大,具有方便有效的随机装卸系统和全天候飞行设备,而且空勤人员配备齐全,飞机可以不依赖基地维护支援,就能独立在外执行任务。
马来西亚和日本则出动了C-130运输机,这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军用运输机,其设计力求满足战术空运的实际要求,搭载了救生艇、人员回收装置等搜救设备。
此外,越南也出动了安-26中短程运输机,这种双发涡轮螺桨飞机,也可用于海上低空紧急搜救。
水面
舰艇扎成堆 犁地方式“扫海”
此次搜救中,各国出动最多的军事装备当属舰艇了。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补给舰和巡逻艇等舰船纷纷上阵、扎堆搜寻。
的确,在海上搜寻目标,如果没有信号源,无疑大海捞针,只能根据可能航线区段去寻找。
搜救中,水面舰艇主要沿纵横两条航线弓字形行驶,将海域分割为大约2海里×2海里的小方格,像犁地般分片搜寻海区,俗称“扫海”。
执行这种任务,平时担负防空、反潜等作战任务的驱逐舰优势明显。它不仅航速快,而且拥有先进的雷达系统、水下声呐系统并搭载反潜直升机,可对空中、海面和水下目标进行立体侦测。
显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有“中华神盾”之称的“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被列入了我国首批派出搜救舰艇的名单。
美国也曾先后派出两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这种舰艇不仅拥有先进的雷达和声呐系统,其舰载直升机还装备有红外、白光侦察设备,可寻找海面可疑物和人员,直升机3.5个小时内可搜寻1000至1500平方公里区域。
对于参与搜救的两栖登陆舰来说,最能发挥其效用的显然是其巨大的坞舱,这里适合妥善安置大量幸存者。
当然,载量大、续航能力强,也是登陆舰适合执行救援任务的重要特点。作为除航母外较大的海上平台,登陆舰可搭载直升机、冲锋舟、医疗救护人员、陆战队员、潜水员等救援力量,并作为指挥搜救行动的“中军帐”。
于是不难理解,我国为何先后派出了两艘两栖登陆舰参与搜救。前期到达的“井冈山”舰,在抵达搜救海区后,两个多小时的第一波次搜索,就覆盖了1000多平方公里海域。
此外,当众多舰船出动前往疑似海域搜救时,自然也少不了海上“粮草官”——补给舰。
尤其是对远离国土的中国搜救力量来说,补给舰更是必须的。3月17日,海军“千岛湖”综合补给舰抵达任务海区后,就曾与“海口舰”、“绵阳舰”等舰艇汇合,并实施了燃油、淡水和副食等补给,为搜救行动提供后勤物资保障。
各国装备参与搜救进程表
3月8日08时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宣布MH370航班失去联络
3月8日21时
马来西亚出动15架军机及多艘军舰搜寻客机
3月8日23时
中国海军“绵阳”舰从南沙赶赴失联海域
3月9日零时
美军派出载有SH-60R“海鹰”反潜直升机的“平克尼”号驱逐舰和一架P-3C侦察机参与搜救
3月9日03时
中国海军“井冈山”舰搭载救援人员和设备紧急起航,前往相关海域
3月9日
中国海军“海口”舰和“昆仑山”舰向搜救海域机动
3月9日
日本两架P-3C警戒侦察机飞往南海
3月9日
新加坡派遣两架C-130运输机和3艘护卫舰参与搜救
3月10日
法国两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对疑似海域进行拍照
3月10日
越南安-26飞机向东北方向扩大搜寻范围
3月11日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动近10颗卫星为搜救提供支持
3月11日
越南遥感卫星(VNREDSAT-1)对相关海域进行拍照
3月12日
中国调动“高分一号”卫星进行观测
3月14日
美军反潜能力突出的“基德”号驱逐舰参与搜寻
3月16日
澳大利亚空军P-3C侦察机参与搜索
3月20日
美军P-8A巡逻机机载雷达发现“体积较大”物体;英国海军派出“回声号”水道测量船帮助搜寻
3月20日
印度“萨尤”号巡逻舰、2艘护卫舰、P-8I 巡逻机、C-130J运输机和“多尼尔”海上侦察机参与搜寻
3月21日
中国两架伊尔-76飞机和一架运-8飞机投入搜救
3月24日
美国部署装有声呐装置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和拖曳声波定位仪协助搜寻黑匣子
3月24日
马来西亚称,根据最新分析成果,MH370客机在南印度洋“终结”
■王龙刚 侯文泽 彭小明 吴明华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