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乌克兰在前苏联时代是一个重工业中心,有能制造大飞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能制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制造坦克的马尔舍夫机械厂,训练航母舰载机的设备,巴顿焊接研究所,黄玉设计局,量子科学研所等。苏联解体后这些财产都归乌克兰了。所以乌克兰能制造大型运输机、坦克、航空发动机、舰船用蒸汽轮机等。而这些技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十分热衷的。中国自然对这个科技大户自然不会放过。中国对乌克兰在军用船舶、航空和太空领域的高科技很感兴趣,而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十分担心俄罗斯资本大举进军乌克兰,因此希望利用中国资本在经济上抗衡俄罗斯,而中国希望得到的回报就是乌克兰的军事科技。
而乌克兰究竟还有那些军事技术值得关注,他们还有值得关注的项目吗?就此,我们来特别介绍一下乌克兰的几家大的军工企业。
南方机械厂
乌克兰是世界上第6大战略导弹生产国。“南方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以生产战略导弹为主的军工联合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导弹生产厂家之一。前苏联62%的地对空导弹,42%的战略导弹由该厂独立生产或与其它军工企业合作生产。该厂主要生产可携带10枚分导核弹头的SS-18型战略导弹,同时还生产SS-24型导弹,其改进型SS-25为铁路车厢式导弹。其外表与普通货车车厢一模一样,可沿铁路线任意机动,能避开间谍卫星的跟踪侦察。
而前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历任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第一副总设计师和“南方机械制造厂”的总经理。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披露,俄罗斯国防部指责 乌克兰政府偷偷的向中国和伊朗提供了12枚装备核战斗部的空射巡航导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乌克兰进出口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普洛格拉什公司于2000-2001年间向中国和伊朗各提供了6枚Kh-55空射核巡航导弹这笔交易是通过一家设在塞浦路斯的中介公司进行的,俄罗斯已经掌握该公司的名称和交易的金额,但考虑到俄罗斯方面仍在调查之中。
Kh-55系列巡航导弹研制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前苏联彩虹设计局在1968年奉命研制一种远程亚音速空射核巡航导弹。Kh-55导弹的翼展为3米,弹长6米,全重1.5吨,巡航飞行速度940公里/小时,最大射程2500公里。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系统用于中段制导,导弹接近目标区域时,启动地形跟踪系统用于末段攻击,圆概率误差150米。 挂载油箱后,导弹的发射重量增加至1700公斤,但在射程上也从25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并可携带20万吨当量核弹头。出于种种意图和目标的考虑,最新的Kh-55SM导弹重量更大,射程更远,与美军的BGM-109B“战斧”巡航导弹很接近。
据澳大利亚防务专家卡洛·库普博士在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发表文章称声称中国已经购买了Kh-55巡航导弹。卡洛。库普博士认为Kh一55巡航导弹的战略意义不能低估。他认为中国在此基础上仿制、设计自己的远程巡航导弹。作者认为在此基础上仿制、设计中国的远程巡航导弹。而我国推出的长剑-10巡航导弹可能就是仿制于Kh-55巡航导弹。
乌克兰黄玉设计局
位于顿涅茨克的黄玉国家股份公司是乌克兰一家大型综合性企业,成立于1974年10月10日,现有1500名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复杂的无线电装置和具有特殊用途的设备。“铠甲”雷达由黄玉公司下辖的无线电设备特别设计局研发。
“铠甲”雷达的研制工作从1993年开始启动,到2000年制成首套系统。该系统本身不产生电磁信号,而是通过接收目标的电磁辐射信号来探测目标。现代隐身飞机尽管采用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等设计,但它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隐身,因为它要飞行,它的发动机不能完全“休克”,它的机载通信、导航及其他电子系统不能绝对“休眠”。只要它辐射出一定的电磁信号,被动雷达便能探测到,并对其进行跟踪和定位,而被动雷达还不会暴露自身位置,也就能避免遭受反辐射导弹的袭击。所以,一部技术成熟的被动雷达注定是隐身飞机的克星。
“铠甲”雷达的技术性能比捷克的“维拉”-E雷达还要先进。“维拉”-E可同时探测和跟踪200~300个空中和地(海)面目标,对空探测距离450千米,而“铠甲”则能侦察纵深600千米、宽150千米范围内的情况,能够发现 800千米以内的空中目标,是目前同类系统中捕捉目标最远的装置。如果由一辆C2指挥控制车同时指挥三部“铠甲”雷达,利用三角测量法,整套系统的探测距离可延伸至1000余米,能同时跟踪40个目标,飞机外部的隐身设计和隐身涂料对它都不起作用。更令美国恐惧的是,S-300系统使用的第三种导弹代号为“48N6DM”,可攻击200千米外的高空来袭目标。有了“铠甲”雷达的帮助,不仅U-2高空侦察机、“全球鹰”无人机等高空目标都在其射程内,甚至连B-2、F-117这样的隐身攻击飞机也难逃被击落的命运。
这么先进雷达其实早已经进入到了中国,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乌克兰国家出口公司官员证实,“铠甲”被动电子监视雷达系统已经出售给中国,同时坚决否认出售给伊拉克。其根据是叛逃到美国的库奇马前保镖梅利尼琴科提供的一盘录音带。(注:尼古拉·梅利尼琴科在1999至2000年间担任库奇马的保镖。现在以政治难民身份住在美国。据梅利尼琴科说,2000年7月10日,他秘密录制了库奇马的谈话。)
而从2000年到2002年,乌克兰黄玉国家股份公司(TOPAZ)共生产76套“铠甲”雷达,其中50套卖给俄罗斯和埃塞俄比亚,本国装备22套,还有4套不知去向。最后,乌克兰承认将其卖给中国。随后,美国专家要求乌克兰提供向中国销售“铠甲”雷达的合同及相关资料,遭到乌方拒绝。
量子科学研究所
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西采近日透露,该所向中国提供的一种反导弹设备已成为北京奥运会安保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利西采所长介绍,这种神秘武器的正式代号为“栗树-3”,它采用定向能技术,通常部署在重要目标周围。该系统不仅能捕捉到精确打击武器的制导激光束,还能迅速产生一批肉眼不可见的强激光源,作为吸引来袭武器的假目标。据称,“栗树-3”型系统可同时监控20到30个可疑对象。不仅如此,当有敌机接近时,该系统发出的干扰信号能还能使对方飞行员认为自己的导航仪器失灵,进而迷失方向。
同时利西采所长强调,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同类产品可与“栗树-3”媲美。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栗树-3”型系统将是这个市场上的主宰。
据称,从2001年起,量子所生产的“栗树-3”型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北京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货。利西采透露,自2005年起,中国每年都向量子所订购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设备,而量子所在出售产品的同时,还将一系列系统使用说明、技术性能文件及配套设备交付中方。
而量子科学研究所为中国发展的最大项目就是为“中华神盾”驱逐舰配备了雷达系统, “中华神盾”舰被认为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水面舰艇,可与日本“金刚”级和美国“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相媲美。该舰的核心是一部被外界称为“中华神盾”的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这部雷达可能包含有量子所的技术成果。而乌克兰所提供的中央数据处理芯片更是解决了中国芯片价格昂贵的问题,据估计,乌克兰人的帮助下该芯片成本仅需几千美金,而之前是几万美金。此外,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还多次宣称“中华神盾”具有“海上反隐身第一哨”功能,能有效监控F-22、B-2等隐形战机的行动。
尼特卡舰载机训练基地
上世纪70年代初,苏联海军在发展航母时,最初要求装备弹射起飞装置,以保障舰载机的弹射起飞。但航母设计师在研制弹射装置方面碰到了困难,不得不改为滑跃板起飞。船舶工业部涅瓦设计局随后设计出高5米、长60米、宽30米的T-1地面滑跃板。包括T-1地面滑跃板在内的地面综合装置在新费奥德罗夫卡机场安装完毕后,取名为“尼特卡”。除T-1外,“尼特卡”上还装有用于阻止飞机在发动机达到起飞推力状态前移动的模拟阻挡器以及“斯维特兰娜-2”着陆拦阻装置。
目前俄海军使用位于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尼特卡”海军飞行员训练中心来训练飞行员,这也是俄舰载机飞行员唯一的训练基地。这里曾帮助组建和训练了苏联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引进俄式航母的印度海军也希望未来借助该基地培训航母飞行员。由于航母随海浪起伏不定,俄式舰载机的滑越式起飞和降落尤其困难,舰载机飞行员通常都需要首先在地面固定的模拟设备上进行起降训练,掌握基本技能后才能进行实际海上起降。这样的训练中心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正的航母上舰训练。2000年到2004年期间,由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长期在港口大修,俄海军航空兵只能借助“尼特卡”保持起降技巧。
而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在2006年10月,中国就派出了大型军事代表团前往了乌克兰,讨论了乌克兰帮助中国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就开始频繁的访问“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有消息说,乌克兰还帮助中国建造了“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类似的设施,用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并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但是中国这边始终不予承认。
中乌合作未来的发展
随着乌克兰经济情况恶化,导致基辅更积极向中国推销军事科技。俄军事专家科诺瓦洛夫就表示,“在中国市场上,乌克兰能在某些武器领域成为俄罗斯的主要竞争对手。”同俄罗斯相比,乌克兰武器在价格上有竞争力,而向中国转让先进武器制造技术方面比俄罗斯开放得多。世界主要武器出口国从事军火交易时一般都设定政治条件或某些技术限制,但乌克兰从不提政治条件。在对华军贸方面,乌克兰将更多从事武器技术转让。从这个角度看,中乌合作深度已超过中俄合作。虽然乌克兰国内暂时经历了困难,反对派即将上台。但根据之前颜色革命期间美女总理季莫申科与华的交往经历来看,未来中乌军事合作绝不会停止,双方会继续会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谋利促发展。(作者署名:小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