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歌如雷,马达怒吼,英勇的空降兵飞向敌后……”2月21日清晨,大别山麓某军用机场响起震天的战歌,驱散了刺骨的寒意,数千名身披银伞的新伞兵,昂首挺胸,阔步登机。
清晨7时30分,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天空,数架墨绿色战鹰轰鸣着飞离跑道,直刺蓝天。全国征兵时间由冬季改为夏季后,招收的第一批新伞兵首次跳伞训练正式拉开帷幕,某团新兵们即将开始梦寐以求的跳伞之旅。
飞机起飞、爬坡、盘旋,很快上升到800米高度。“准备离机!”放伞员发出跳伞指令。新兵张勇猛地站起。只听一声长鸣“嘀!”绿灯闪亮,“跳!”张勇毫不犹豫地跨步向前,踏着机门一跃而出。瞬间,一股强风把张勇像个纸片似的向后吹去,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远。 0001秒……0002秒……0003秒……0004秒……
张勇心中默数着秒数,4秒钟过后,仿佛忽然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自己急速下坠的身体往上一提,他顿时明白:伞开了。
“离地三尺无小事”。从800米高度扑向大地,如果碰上主伞不开、两伞相插交替失效等特情,跳伞员以自由落体速度坠落到地面,只需要19.2秒,所以,空降兵的生命在空中是用秒来计算的。
正式升空跳伞前,每一批伞兵在跳伞综合训练模拟器上经过了百余次模拟空降训练,以便熟练掌握处置空中特情的能力。此外,登机前每个伞兵的伞具必须经过三道检查线、六名教员的联合检查才能背上飞机,检查线上的六名检查教员都是历经千余次跳伞的老班长,经过他们的仔细检查,确保降落伞在空中能够正常打开。
“第1架次第2名跳伞员张勇,你的伞开的好,请拉左棒避开友邻!”正当张勇低头寻找中心点时,头盔式电台里突然传来地面指挥员的指令。张勇抬头一看,前方一名战友离他已不足30米。只见他迅速拉下左棒,朝相反方向避开,成功避免了一起两伞相插特情。
据了解,此次数千名新兵空中实跳大规模采用头盔式电台,实现对空一对一指挥,告别了传统的对空喊话指挥模式,训练效率和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负责地面指挥的韩志说:“以往大部队跳伞采用地面广播的指挥方式,一个广播同时指挥空中三个层面的数十名跳伞员,容易混淆出错。现在通过创新训练手段,头盔式电台可以直接指挥到每个人,空降训练安全又高效。”
300米……200米……150米…… 离地面越来越近,新兵们并拢双腿,把力量积聚到双腿上,做好顺风着陆准备。
伞训教员、四级军士长刘江丹说:“空降兵常说‘三肿三消,才上云霄’。伞兵着陆形成的冲击力巨大。可‘铁腿’不是天生的,需要艰苦卓绝的训练才能练就。”
在空降兵部队,每个新兵必须经过在3米高的平台上来回跳下数千次之后,大腿及全身要肿胀、消退3次以上,才能获得空降兵特有的“铁腿”,其目的在于锻炼腿劲,来合理承受巨大的着陆冲击力。
30米、20米、10米……“嗵”,着陆冲击力带着一名新兵的身体向前一扑,他顺势一个翻滚向反方向跑去,成功排除了地面拖拉,安全着陆。
据介绍,这次成功跳伞,只是向着一名合格的空降兵迈开的第一步。今后一个月内,还要继续进行两种伞型、两种机型、开双伞、武装跳伞以及夜间跳伞等8个课目的跳伞训练。
下午4时,随着最后一名跳伞员安全着陆,又一批伞兵“雏鹰”诞生了。(牛海欣、蒋龙、赵大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