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部队工程师将新型战略导弹发射时间缩短60%

2014年02月24日 09: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题:二炮基层导弹工程师陈学东:用科研提升新型“杀手锏”武器威力

  作者 陶社兰 吴天喜 张凯

  他文化程度不高,入伍时就是一个高中生,在第二炮兵基层技术岗位上20多年里,取得32项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有的进入新型武器研制生产,有的解决了制约训练“瓶颈”问题,有的直接产生巨大战斗力。

  他的这些科研成果,很大部分都是“无花果”:有的没有立项,做出来直接就在部队应用了;有的立了项,级别也不高,更别说在全军和二炮评奖了。

  “无花果也是‘果’。基层科研最重要的是解决基层训练作战实际问题,成果获奖要紧,战场制胜更重要,后者才是衡量基层科研价值的终极标准。我只追求我的科研成果在部队实用、管用、好用。”他说。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技术室主任陈学东,是在导弹部队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型技术人才。从选择了技术岗位那一刻起,扎根基层、紧贴基层需求,用科研提升部队战斗力,成了他始终不变的信念。

  只要有想法他就有办法

  二月的西北某地,雪后初霁,天气显得格外寒冷。办公室外的走廊上,一个隔断里,堆满了各种钢管头、电线废旧件等杂物,这些都是陈学东专门收集的废旧器件,在科研中还能派上用场。

  “多年来,他就是以这种节俭的精神投入科研,而往往,就是花了小钱解决了大问题。只要你有想法,他就有办法。”旅长杨俊涛这样评价陈学东。

  数年前,新型导弹列装该旅。因模拟训练器材只有一套,在操作训练中,只能是一个营“练”,多个营“看”。官兵们照着书本练操作,依据图纸学技能。

  如何从技术手段上解决训练受限难题?武器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都做过攻关,均没能成功。得知这一情况,陈学东主动请缨。

  天天跑阵地、进发射场,通宵达旦呆在办公室里,画过的图纸摞了2米高,历经数十次试验、调试,再试验、再调试……整整100天,能完全代替实弹的导弹技术训练等效装置开发成功。

  紧接着,又经过半年时间攻关,导弹发射训练等效装置也提前问世。

  导弹发射阵地和导弹技术阵地的训练难题得以解决,从作战指挥、系统测试、发射训练,全部与实战对接,能够全流程、全要素、全程序代替实弹操作训练。

  第二炮兵机关专门为此召开一次评审会,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十分惊讶:该成果使第二炮兵训练手段发生了新的飞跃,训练效益成倍增长。

  都说,陈学东有个习惯:爱凑热闹。旅里组织实装操作、装备拉动、训练演练、驻训发射等,不管有没有具体任务,他总喜欢到现场转几圈,看看是否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9年,该旅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然而,号称“巨无霸”的新型导弹发射车个头大,铁路输送平板窄,要求装载的车辆左右偏差不超过5厘米,否则长途颠簸容易使发射车发生位移,引发安全事故。

  “导弹输送安全,我来负责!”正当旅领导焦急之时,陈学东主动站了出来。

  承担重任后,陈学东研究起了导弹发射车原理结构、力学、机械制造等,经过细致测量分析、反复修改打磨,两个月后,研制成功大件位移器和发射车铁路运输支架。

  有了这两件“神器”,既解决了“定位准”的问题,又解决了“行驶稳”的问题,导弹发射车跨区长途输送不再成为难题。二炮首长表扬陈学东,他却一笑,直言道:“没那么神奇,简单地说,就是用了三角支架的原理。”

  干技术员的活想司令员的事

  可以说,陈学东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技术专家。1997年6月,他从参谋岗位转为技术岗位时,有人劝他:“部队技术岗位发展路子没有指挥岗位宽”,也有人怀疑:“技术岗位要求高,你这文化水平行吗”,但这个来自湖北红安老区的军官执拗地认为:岗位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关键是看愿不愿干、怎么去干。岗位普通,但只要敬畏它、热爱它、执着于它,终有一天能够干出名堂。

  学专业,可吃尽了苦头。记者留意到,陈学东是在用左手操作鼠标。他并不是左撇子,只是因为长时间不间断地操作电脑,患上了“鼠标手”,严重时连筷子都拿不起来。为了不影响工作,只好学着用左手。

  导弹测试,有道操作程序,形象地说就是在弹体上安装一个上百斤的“巨大插座”,各种电源、电缆通过这个“插座”联接弹体。

  过去,进行插拔安装时,需要6名号手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操作,耗时费力。

  每次看到这个场景,陈学东心里都很别扭。部队已经向信息化迈进了,可有些操作和训练还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化上。

  陈学东钻进高高的导弹发射筒里收集数据,带领课题组研究改进办法,第一套方案很快设计出来,但不易操作,推倒重来。第二套设计方案又出来了,但实用性不强,再推倒重来……当第五套方案出来时,操作人员和时间都能大大减少,再搞下去课题组成员都有点不耐烦了,但他却认为仍有改进空间。反复测试,反复调整,二十多次“诸葛亮会”,十几次推倒重来,插拔安装架车终于“出炉”了。

  该成果运用到发射训练中后,使这一操作时间由28分钟缩短到12分钟,操作人员由6人减少到2人,操作设备由4件减少为1件,大大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人给陈学东算了一笔账,他扎根深山25年,一共完成了大大小小69项重大演训和科研任务,干的是技术员的活,可干成的都是司令员关注的事。

  导弹平台系统好比导弹的心脏,给平台系统测试程序进行优化,这一难度可想而知,但这恰恰是第二炮兵首长机关多年求解的一大“瓶颈”。

  在科研院所攻关屡屡“碰壁”的情况下,陈学东主动提出开展导弹平台系统单发测试、连续测试程序优化的想法。

  程序优化需要总体分析论证、全面熟悉导弹技术和战标等,这对于陈学东来说,相当于一次冒险的“跨界”。

  那年初冬,塞外风霜如刀。为了收集第一手数据,陈学东三上高原,走进发射场跟班跟训,查阅数据,检验导弹操作流程,反复优化测试方案。

  成功之后,第二炮兵一位首长握着陈学东的手说:“你们为战略导弹部队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会记住你们的!”

  演练结果显示,该型导弹武器全部平台连续测试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单发导弹测试时间缩短了60%。

  如今,该制导系统平台测试项目流程优化,已被第二炮兵同型号部队推广,使新型“杀手锏”武器反应更敏捷、出手更迅速、剑法更精良。

  既能当专家也能当杂家

  说起陈学东,官兵们直竖大拇指:了不起!专家干的活,他能干成了;修理工干的活,他也干得很漂亮。他既能当“专家”,也能当“杂家”。

  在旅里三层楼的创新成果展里,记者了解到,大多成果由陈学东领衔攻关。

  旅指挥信息化系统开发完成,将作战文书传递、战备状态信息采集、网上视频互通、人员车辆管理五大系统高度集成,实现网上实时同步指挥、信息互通、战斗力无缝链接。

  某型导弹发射车模拟训练装备的诞生,可用于新号手专业学习、技能训练、模拟排除故障和上岗考核等,使新号手成长周期比过去缩短三分之一。

  阵地自动监控系统研制成功,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对导弹阵地实时管控。

  陈学东的电话24小时处在待机状态,找他的人很多,有将军,有士兵,有科研院所的,也有基层连队的。不管是谁找到他,事事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在一次阵地执行任务中,陈学东发现,一有大项任务,供水系统就要超负荷运行,晚上最多时要抽10次水。到水泵房查看后,陈学东很快就有了改进思路。回到房间,他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工具包,第二天一早,就焊接完成了一个控制电路板。紧接着,他又指导水泵房完成了自动供水系统改造。

  “解决这个问题,只花了238元。”陈学东颇为得意地说。

  这些年,陈学东没日没夜在导弹阵地和武器装备生产厂家,先后排除武器装备重大技术故障、技术难题350多个。

  “有超常的勤奋,必然会有超常的成就”,基地政委王定放对陈学东十分赞赏。

  陈学东所在的技术室,是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斗室”,却成了培育良才的“大熔炉”。他的麾下有2个博士、3个硕士、还有本科生,可是人人都把只有大专学历的陈学东当作老师,就连副旅长李怀胜也称他为师傅。多年来,他帮带培养出600多名技术骨干,有的成为指挥打仗的旅领导,有的是技能娴熟的高级士官。

  一心扑在导弹科研事业上,却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患上了糖尿病;旅里给他分了大一点的房子,他却忙得没有时间搬家;常常出差,为了省钱,他住最便宜的房间,能坐硬卧就不坐软卧,省下的钱投入科研……

  “部队对我很好,家人也很支持我,就这么干下去呗。”身材瘦弱、性格淡泊却敢于担当的陈学东,用他惯常的细声细气说,而这朴素的言语中,分明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完)

(新浪军事)
分享到:
(编辑:SN100)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国15%国土遭遇灰霾 北方20城重污染
  • 体育索契冬奥闭幕!平昌再见 故障五环终打开
  • 娱乐李亚鹏回应嫣然质疑:5千万用于医院建设
  • 财经京沪广深50天卖地收入1382亿 暴增117%
  • 科技网络购火车票下月起将验证身份
  • 博客李银河:21世纪该如何处置性交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野鸡大学证书95%给中国 考研成绩查询
  • 育儿北京“单独二孩”政策今日起正式实施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