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潜行,如鬼魅般悄无声息;“敌”后渗透,像一把匕首直插虎穴;斩首行动,似一道闪电杀敌于无形……
这个叱咤战场的海上“蛟龙”,曾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5年的军营历练,让海军南海舰队某陆战旅护航特战队副队长李振华脱胎换骨,破茧成蝶。
怀揣从军梦,清华学子淬炼“两栖先锋”
2008年,清华大学国防生李振华放弃保研和到军队机关、科研机构的机会,毅然来到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海军某陆战旅,成为一名光荣的陆战队员。
作为海军尖刀部队,陆战队员必须拥有极佳体能、具备超常技能。刚刚走出校园的李振华,前3个月的基础训练就让他尝到了“炼狱”的滋味,看到了自身在体能、技能方面的差距。
“不会就学!”清华校训中的“自强不息”,时刻激励着李振华。5公里负重越野,他每次都给自己增加训练量,比别人多跑一倍的距离;战术训练,他特意选在坑洼不平的场地第一个冲过去;射击训练,他每次据枪瞄准一练就是两个小时……
严酷的训练,让李振华皮肤变黑了,手脚磨破了,也让他掌握了“十八般”武艺:轻武器射击,他200米范围内发发命中;深海潜水,他一次次挑战极限屡创佳绩;舰艇攀爬,3层楼高的距离他使用软梯创造了新纪录……
2010年,在全旅组织的登陆兵大比武中,李振华以全优的成绩登上领奖台,成为当年唯一获得“超级登陆兵”的干部,并因此获得“十佳陆战队员”称号,荣立三等功。
智力创新,标兵连队掀起“头脑风暴”
2011年,李振华从全旅拟选的40多名连职干部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海军陆战猛虎连”连长。初当连长的他不断引进国内外实战训练经验做法,让训练最大限度贴近实战。
武装越野,官兵逐渐增加负重;防化训练,战士被带进密闭的“毒气室”;投弹训练,要求官兵全副武装进行卧姿和跪姿投掷;野外生存,李振华把队员逼到绝境,在“敌”兵围歼搜寻的情况下,不给食物、不给水源,要求侦察分队完成三天时间的潜伏求生。
一次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演练,官兵按传统打法出招,却接连遭遇意外打击:深入“敌”后,侦察班突然“失聪变哑”;夜色突袭,却被“敌”夜视仪发现当成“活靶子”;指挥所遭“敌”电磁干扰变成了“无头苍蝇”……一时间,“猛虎连”的“神枪手”“神投手”“刺杀王”纷纷败下阵来。
“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然踩在别人的脚印里摔跤!”这次惨败,让李振华对实战化训练有了新认识。
从静止到运动,从营区到野外,从双机对抗到群组对抗……李振华从连队最普通的电台入手,了解电磁环境对用频装备的影响,创新应用原则和对抗措施。在李振华的带领下,全连官兵学会了精确引导,掌握了电磁干扰、调频密话通联等20多种信息化作战手段。
鏖战大洋,海上蛟龙荣膺“护航尖兵”
海军陆战队刚成立护航特战队时,在远洋护航和海上特种作战等方面缺乏经验。李振华在一个月时间里读完了12本关于反恐作战方面的训练书籍,并总结国内特警的城市反恐战术,反复思索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护航特战战术。
护航征途就是训练提高的良机。半年时间里,李振华反复研究电脑里储存的100余部特种作战战略战术点评以及特种射击技巧视频,床头上的特战作战相关书籍书本上写满了他的理解和思考,并总结出海上射击要领、舱室搜索协同方案等训练规范,供官兵学习训练提高,使中国海军特战队员在国外同行面前赢得了尊重。
2012年9月17日,中美两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以来首次联合反海盗演练拉开帷幕。这既是并肩战斗,也是同台竞技。
细心的李振华发现,第一水面突击队队员攀爬商船时,由于前面几名身材高大的队员动作较慢,影响了整体速度。
出发间隙,他按照先前总结出来的“速度先快后慢”的攀爬原则,对突击队员登船顺序重新做了调整,使双方队员攀爬商船的速度得到了提高。这一看似微小的临机调整,让美方队员钦佩不已。
护航期间,李振华多次执行随船护卫、驱离海盗、乘机巡逻,先后6次和海盗近距离对峙。由于护航期间表现出色,他被第十二批护航编队指挥所表彰为“护航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