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底俄中两国就供应苏-35新型歼击机开始的谈判,目前没有结果。合同条款还在商议中,包括供应价格、数量和配备。时任俄国防出口公司副总裁的米赫耶夫在巴黎2013年国际航展期间称,俄中两国签署了有关政府间协议明确中方购买新型战斗机。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维克托·科马尔金表示,2014年将签署这份合同。
俄技术集团公司总裁谢尔盖·切米佐夫11月底在迪拜航展期间透露,问题卡在价格上面。中方不得不支付“目录价”,今天在国际上根据配置和武器装备不同一架苏-35战机价格在5000万至1亿美元不等。
确定购买数量为24架,这比俄方所希望的要少一半。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研究员瓦西里·卡申表示,“对华供应48架战机并没有考虑利润低的问题,而只是希望卖出更多。本以为是可行的,也进行了尝试。但没能成功卖出48架,那么就卖出24架。但这也给俄罗斯带来最低15亿至20亿美元的入账”。
从表面看,俄罗斯与中国即将签署这份完美的战机供应协议。
卡申指出,对于中国而言,“4++”新一代深度改进的苏-35型战机是在领土争端地区加大影响力度的工具。"超机动性和400公里搜索范围的雷达,让这一战机在中国大陆巡逻能够观察台湾和钓鱼岛的上空。拥有这种飞机,中国可以更加积极提出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笔交易恐怕是唯一能够大幅提高武器出口额的机会。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康斯坦丁·马基延科周四在接受采访时说:"近期内军用飞机出口数量上大幅增长只能与签署对华供应苏-35战机有关"。
但是,中国购买苏-27战斗机出现违反许可协议情况,中方实际上复制技术,并让人不得不考虑供应苏-35战机可能带来的后果。
众所周知,1992年俄中签署总额10亿美元购买200架苏-27歼击机并获许可生产的合同,包括转让部分组装技术。卡申说:“中国应当利用俄罗斯供应的配件组装105架,期间逐步达到本地化。而后中国拥有再购95架战机的选择权,但中方放弃购买。取而代之的是,中方开始复制苏-27战斗机,并在掌握的生产基础上,利用从乌克兰购买的苏-33样机,开始生产歼-15。”据中国媒体报道,2013年12月4日沈阳开始正式批量生产歼-15。
米赫耶夫在2013年巴黎国际航展期间称,俄罗斯并不担心技术被复制。在回答中国一名记者关于俄罗斯是否担心中国可能复制生产苏-35战机的问题时,他说:“俄罗斯和中国签署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我们不认为会出现复制苏-35战斗机的问题。”
卡申表示,复制技术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新型战机非常精密。
他说:“苏-35战机与苏-27的区别包括机体的构造存在一些改变,使用了新型发动机以及更新进的的雷达站,而且机体更广泛使用合成材料。依照拿到手的战斗机来复制发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复制机载电子仪器,费时费力。此外,苏-27战机被复制事件,1990年代由于乌克兰的协助中方才得以复制,位于乌克兰境内的飞机修理厂拥有全套的技术文件和大量配件。中方成功的谍报工作和俄方部队监管不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他还说:“而今天没地方能够买到所缺少的技术资料,因为乌克兰不再参与生产苏战机。所以与1990年底相比,战斗机被复制的风险大大缩小。”
有人担心,飞机维护中心成为技术流失的渠道,根据合同在中国将开设维护中心,中方工程师将参与中心工作。但俄罗斯专家不认为这构成威胁。
卡申说:“一切取决于,如何理解‘维护中心’。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能够对飞机进行大修的飞机修理厂。俄罗斯也将控制这个中心的运作。这不是被安置在乌克兰境内并配备全套人员和技术资料的苏联战斗机修理厂。”
“4++”新一代深度改进的苏-35型战机的机体进行了改进,并配备了新的可控牵引力的发动机。这一新型战斗机飞行速度可在不使用加力装置的情况下达到超音速,并拥有最新型武器系统。飞机可携带12枚炸弹,战斗载荷提高到8吨。借助新型现代材料大幅度降低了飞机被发现的几率。
作者观点不代表俄新社观点
(作者:俄新社记者叶连娜·库兹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