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防空识别区”,或有利于中国军方更高效地维护领空安全和海洋权益。
10月底,多批中国军用飞机飞越第一岛链,前往西太平洋训练。其间,日本航空自卫队以这些飞机可能进入本国“防空识别区”为由,派军机实施近距离跟踪拍照。2012年秋钓鱼岛问题升温以来,日本官方经常发布有关中国军机的通报,“防空识别区”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最新一期出版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载文称,中国空军和海军内部正在探讨建立自己的“防空识别区”的可行性,这意味着中方将逐步加大在争议海空的活动频率和行动自由,并对日本大肆宣扬的“防空识别区”起到“对冲”作用,有利于维护主权。
《汉和》文章称,中国计划设立“防空识别区”的背景是:近两年来,美国和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加了在中国沿海周边的军事飞行活动。面对这种新情况,中方若继续沿用以前的防空拦截模式,不仅存在因反应时间短而容易贻误战机的缺陷,而且由于现代机载侦察设备探测距离很远,很可能导致即使拦截住对方,己方的军事机密也已泄露。
有鉴于此,对中国军方来说,有必要尽快设立自己的“防空识别区”并公布于世,才能更好地维护本国领空安全和海洋权益。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飞行器进入另一个国家的“防空识别区”,则后者可以采取某种形式的驱离措施,包括无线电警告,战机跟踪监视,防空导弹系统开机警戒,甚至武力驱离等等。显而易见,如果中国设立并公布“防空识别区”,防范和拦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飞机抵近侦察时,就有了明确的法理依据。
《汉和》猜测,中国对“防空识别区”的设想是划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附近空域,在某些比较狭窄的海域,如黄海、北部湾等,则以中线为基准向外延伸。这意味着中日两国的“防空识别区”会发生部分重叠,中方飞机在钓鱼岛周边巡航时,将获得更强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