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曝中国地下长城国防工程:隔半米电笔发红

2013年10月17日 09:48  解放军报 
资料图: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曝光的中国二炮部队地下长城。 资料图: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曝光的中国二炮部队地下长城。

  成都军区某工程维护大队官兵数十载如一日坚守在大山深处,精心呵护国防工程安全,用忠诚与奉献收获了众多殊荣:近年来被表彰为全军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先进单位,荣膺全面建设旅(团)级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成为成都军区基层建设一面旗帜。

  深秋,记者来到该大队采访,被官兵献身国防工程、献身使命的精神深深感染。

  越是艰苦寂寞,越是顽强坚守

  记者见到了雷春友这位被战友们誉为“工程维护活字典”的军士长,听他讲述16年前第一次走进坑道的情景。

  那一幕,令满怀豪情的他心头一颤:坑道壁上,山泉渗出青砖,吧嗒吧嗒滴到地上,回音萦绕;柴油机房,几台庞大的发电机组趴在地上,轰鸣着维持坑道的照明;除此之外,群山环抱的山谷里一片寂静……

  考验接踵而至。洞里湿气重,听说毒蛇泡酒可以治风湿,大伙儿都学会了捉蛇泡酒喝。

  更难挨的是寂寞。望着四周高高的山峰,雷春友想,也许爬到山顶就能见到人烟。结果到了山顶,发现山的那边还是山。

  对付孤独与寂寞,最有效的办法是埋头工作。为了搞清每一条电路走向,雷春友逐个合闸试电。一天,他刚合上一个电闸,还隔半米电笔就开始发红,强大的吸力似乎一下子控制了他的身体。丢下电笔,他一口气跑出几十米远……

  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毛头小伙如今已是两鬓染霜。其间,经历了3次部队调防,每次都可以随老部队走,但他每次都选择了留下。他说:“越是艰苦,越是寂寞,越需要有人把根扎牢。”

  与雷春友一样,一年又一年,大队官兵顽强地坚守在自己的战位上,确保“地下长城”坚不可摧。他们铭记着:比岩石坚硬的是钢铁,比钢铁坚硬的是“坑道兵”的作风!

  部队点多线长,官兵独当一面

  因为点多线长任务重,大队许多官兵都要独当一面。

  一次,一位将军突然造访山沟。看到技师翟增昆宿舍里设备零配件散落一地,脸色陡然一沉:工程交给他,能让人放心吗?

  走进坑道,里面灯火通明,各种设备摆放井然有序;伸手轻抚设备,手上竟然不染纤尘。将军一声令下,翟增昆驾轻就熟,所有设备一次性启动,正常运行。回头再一问,原来翟增昆刚才正在宿舍里琢磨改进设备保养方法。将军的脸色由阴转晴:“你这个兵当得不简单!”

  国防坑道关乎战争胜负,大队每个官兵都深知自己肩负着重任。官兵眼里的素质是可以量化的:没有技术,就没有上岗的资格;技术不全面,素质就谈不上及格。

  据介绍,每年新兵下连,大队都要组织3个月的专业共同课目训练,涵盖风、水、电、土建等多方面知识;理论、操作考核合格,即转入专业技术训练,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班作业;最后考核通过,才能颁发上岗证书。

  为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大队建成了通风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10多个专业模拟训练平台,长年开展一专多能训练,使九成官兵掌握5门以上专业技能,六成官兵达到“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会检修一般工程设备”的要求。

  甘愿默默无闻,决不碌碌无为

  一条坑道,上千条电路、数百个开关、几十种设备,管理维护已颇为不易,一个“坑道兵”还能有多大作为?一级军士长杨启银用行动做出了回答。

  地下工程防渗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杨启银偏偏选中了这块硬骨头。他发现以前都是按防止“点漏”的思路找对策,结果收效甚微。于是他另辟蹊径,从防止“面漏”的方向着手,一连做了数百次实验,终于摸索出“树枝状暗沟排水法”,使难题迎刃而解。

  分队长何小平告诉记者,如今,每个“坑道兵”都有这样的追求:坚守默默无闻的岗位,决不当碌碌无为的士兵!

  大队组建了地下工程应急抢修队,在遵循训练大纲的基础上,增设了口部设备抢修支护、管道破裂抢修、防生化袭击等新课目。为实现维护分队一体联动,原大队长彭鼎接连给上级递交了9份报告,力陈建立联合指挥网的迫切性。时隔不久,“工程常态化维护管理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国防工程的维护效益和安全效益大大增强。(金中华 谢宏强 本报特约记者 梁洪清)

(编辑:SN087)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