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海上困局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海洋强国之梦是远航,不是远征;是和谐,不是强权。
文/《瞭望》新闻周刊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在党的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7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这更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梦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经略海洋,必要有放眼天下的清醒认识。大国意识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放眼天下则是大国意识的最好表现。今日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对海洋的重要性保持清醒认识。必须认识到,海洋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关乎国家“海上生命线”,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资源供给,关乎国家海上战略安全,关乎国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经略海洋,必要有全民关注的强烈愿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华民族,习惯于农耕文明的安居乐业脚踏实地,不愿颠沛流离、飘摇不定。人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国家是人民的舵手。当一个国家对海洋缺乏前瞻性,人民对海洋缺乏敏感性时,就难以产生对海洋的强烈冲动与激情。
今天的中国,党和国家已经确立海洋强国战略,现在需要的是全民关注的激情与实干。国家层面上,要给政策,鼓励人民勇闯大海、企业开发大海、科技创新大海。认识层面上,要多宣传,树立海洋国土观、海洋资源观、海洋权益观和海洋发展观。具体操作中,要多公开,让人民了解我国海洋领域面临的困境、了解世界强权对我的打压、了解海洋斗争策略,树立维护海洋权益人人有责的全民认同氛围。
经略海洋,必要有综合国力的强力支撑。财富取之于海,征服海洋同样消耗巨大。科技上,指南针、冶铁工艺、造船术的发展曾在古代为人们开拓海洋提供了可能;全球定位、信息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为今日驰骋海洋插上了翅膀。
经济上,建设一支维护海洋安全的海上力量消费巨大。今天,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显著增强,但大多是依赖陆上资源,而陆上资源已经不足以维持未来发展需要,必须要抓住机遇,以陆养海,以海生财,打造新型海洋经济,保持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
经略海洋,必要有捍权护利的强大力量。海洋强国应利用发达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培养强大的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强大的海洋军事实力,形成强大的海洋外交能力,从而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
今天的中国,海上维权力量尚显薄弱。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打造一支捍权护利的强大力量,具备从浅海走向深海维护海上权益的能力,具备从近海走向深海捍卫我海洋国土的能力。我们不称霸,但也决不容他人欺凌。
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中国海洋强国之梦是远航,不是远征;是和谐,不是强权。当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某些国家利用坚船利炮对外扩张的老路子套在中国身上,质疑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为了谋求“海洋霸权”,甚至炮制和散播“强国威胁论”、“海上争霸论”,为中国谋求正当海洋权益设置障碍。
中国的国情与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不会走西方侵略扩张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但不会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而且将成为捍卫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
构建和谐海洋是现代国际海洋关系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现代海洋法追求公平、公正的必由之路。当前,海洋权益最大的现实是,分配极度不公,造成海洋强权的产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要谋求自身发展,更要为建设世界和谐海洋担起责任。
最能体现中国要和谐、不要强权的是,我军在200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时提出的构建和谐海洋的理念。这是对2005年9月我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化,为解决和处理海洋问题提供了根本性指导方针,也将成为中国人民对全人类所做出的又一项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