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中队的A-10攻击机,却扮演着美韩联军撕裂朝鲜装甲洪流的空中利刃。
据英国《空中力量》杂志报道,驻韩美军第7航空队的A-10攻击机群,今年缔造了一项重要的服役纪录——驻防韩国30周年。自从首批A-10进驻韩国乌山基地以来,这群被戏称为“疣猪”(Warthog)的家伙,便成为美韩联军对抗朝鲜庞大坦克集群的撒手锏。
造型另类 火力“变态”
当下,奥巴马政府大幅度缩减国防预算,导致美国各军种必须为“省钱”而战,美国空军的做法是裁减现役机群,包括将16个A-10C攻击机中队减至5个。此举直接影响美国空军及空中国民警卫队的既有编制,但隶属太平洋空军的驻韩第7航空队第25攻击机中队却躲过一劫,原因是它太过重要,仍需要在朝鲜半岛扮演关键性的“空中阻击者”角色。
30年前的1983年,首批两架A-10A攻击机从海外飞抵韩国乌山,开启了“疣猪”的“韩国时代”。同时,韩国当局加紧整修毗邻首都汉城(今首尔)的水原场站,为美机服务。至次年1月,第25中队总共装备了26架A-10,形成初步作战能力。
A-10是美国空军第一种专为近距离对地支援设计的飞机,汲取了越南战争的大量经验教训,强调兼顾低运行成本、长时间滞空、低速机动性、强大火力等要素。最终投产的飞机外观独特:硕大的机头带有水泡形座舱盖,机翼平直,两台啤酒桶般的发动机安装在“屁股”侧面……正是因为模样另类,飞行员们给它起了个“疣猪”的诨号。然而,A-10的“怪异”设计非常实用——座舱视野开阔,武器挂载量大,低空性能良好,且抗打击能力极强。
为了满足对地支援任务近乎“变态”的火力需求,A-10在机头下方安装了一门30毫米口径的GAU-8型7管加特林式航炮,射速达每分钟4200发,主要用于攻击装甲目标。机身和双翼下共有11个外挂架,可携带MK82通用炸弹,BLU-1B燃烧弹、CBU-97/B子母弹,AGM-65空对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总载弹量有5吨之多,可谓“武装到牙齿”。
以寡敌众但自信不减
出于对朝鲜强大地面突击力量的担忧,美韩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展开防务对话,拟安排A-10攻击机常驻韩国。但在该机服役前,恰逢美军1975年4月底从南越撤出,同年5月,又在柬埔寨外海发生货船“马亚克斯”号(USS Mayaguez)遭红色高棉袭击事件,新上台的卡特政府对介入亚洲事务感到灰心,打算将驻韩美军悉数撤走,以免重蹈越战覆辙。但他的想法遭到美国国会抵制,韩国也积极游说美国政界人士,希望挽留驻韩美军。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国内有关从亚太撤军的争论戛然而止。当年10月,在汉城召开的第十二届美韩安保咨询会议中,时任美国国防部防长哈罗德·布朗宣布,将尽快派遣至少一个A-10攻击机中队进驻韩国。
从此,“疣猪”在朝鲜半岛有了新家。在美国空军内部,第25中队被戏称为“铁匠”——面对朝鲜人民军的2800余辆坦克,区区几十架攻击机被赋予“全面阻击”的任务,就如同铁匠面对一炉炉生铁那样应接不暇。不过,驻韩美军相信,老而弥坚的A-10机群仍具有升级潜力,可通过配备先进制导武器获得全天候的精确打击能力,尤其是防区外武器的引入,使A-10具备了在朝鲜防空火力射程外发起攻击的能力,安全系数明显提升。
另外,按照美韩“5011作战计划”设想,挂载精确制导武器的A-10还被赋予打击朝鲜浅近纵深地区(如海州、开城)的重要目标,包括电厂、铁路和公路枢纽、部队集结地、雷达站、桥梁等目标的使命,甚至不排除让A-10机群执行对朝军指挥所的“斩首”任务。(特约撰稿 顾伟)